——从“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看华龙的抉择
中国的民营经济从诞生起就带着无法抹去的“草根”色彩:缺乏现代商业文明的启蒙,使他们总是在跌跌撞撞中行进,势必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正如人们常说的,中国人爱扎堆,搞企业也是如此。一个行业火了,立马就一哄而上,虽说这也是资本的本能冲动,但多数还是国人善群体模仿缺个性化创意的文化所致。
当年范现国决定投身方便面产业时,考虑最多的也就是这个问题。华龙集团的诞生日,正是全国方便面企业的“受难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蜂拥而起的中国方便面企业,到1994年达到极度饱和。全国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有1000多家,生产线1800多条。由于产销严重失调,一多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有人断言方便面业的冬天来了。
那时候,别人都在往外跑,而华龙却反而要往里挤,这在当时看来,不是傻子就是疯子。但常人不可理喻的偏执也许正是优秀企业家特有的质素。而范现国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反其道而行之的人,这或许就是他敢走偏锋的过人之处,从他为华龙择取的市场路径就可看出他的思维路线。
作为后来者,盲目跟进只能是找死。只有会钻市场的空子才能找到捷径,而发现空当要靠准确的判断力。1994年的方便面市场,“第一战场”在城里,且各方势力已经分化。除倒掉的一些厂子外,暂时取得胜势的一些大企业、大集团都把眼光盯在高档消费上,几乎都在高端市场打拼,没人顾得上大众市场。即使在今天,不少企业仍然只盯着3亿多城市人的钱袋子,没几个愿意跟穷人打交道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股东会上范现国的这句话点中的正是华龙的市场空间所在。他们没有盲目地加入到与他人的短兵相接中,而是留意起被这些先来者有意无意中忽略的一大块市场——城市平民及广大农民的需求。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市场策略就此出笼。更具体一点,就是华龙常说的:“大众面铺市场、中档面创效益、高档面树形象”的产品三部曲战略。
1996年,他们在长江以北地区建立了600个经销基地,“华龙面”的牌子逐渐亮了起来。“华龙面天天见”的广告几乎覆盖了长江以北的省道、国道两旁的墙壁和路牌,也出现在中央及省市各级的电视台上。2000年,对华龙更是重要的一年,范现国提出了“三到”的营销服务方针,即:到农村去铺货,到城镇去设点,到夫妻店去工作。
这么庞大的营销组织,如何保障其对华龙的忠诚度?范现国说,最大的忠诚度永远属于产品质量好、品牌叫得响、信誉站得住的厂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再就是要舍得让经销商分享利润,并与他们一同拓展市场。
1999年,华龙推出一个庞大的“百万富翁工程”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经销商中造就100名百万富翁。这一极富诱惑力的工程,把经销商的激情煽动到极至,使华龙面的销售业绩迅速飙升。
2002年初,华龙集团用两年时间研究开发,倾尽全力打造的高档面品牌“今麦郎”弹面系列全新上市。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独霸中国方便面高端市场十年的康师傅部分销量开始让度给“今麦郎”。业内分析,这是华龙挟“今麦郎”在大城市发起的“最后夺取城市战役”。
华龙精心打造的此款产品,从品质上说,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面身等诸多方面甚至已超过了日本、韩国。其更大的新闻点则在于,它的出现标志着对方便面食“营养瓶颈”的突破。通过在面粉中加入微量元素和在粉包、酱包中加入天然肉骨骨素抽取物,华龙的“今麦郎”系列产品经中国营养学会鉴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已符合国家DRIs标准,突破了过去方便面食只管方便不管营养的困局,第一个打出了方便面食的营养大旗。
今天的“今麦郎”不仅从河北的农村卖到了北京、上海,并且已从中国销往了美国、德国、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无庸置疑,“今麦郎”系列正是华龙集团推进实施“夺取城市”战略的核心武器。在其推出之后,果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惊呼,“今麦郎”将导致中国高档面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
就在华龙积极挺进大中城市之时,行业老大康师傅却突然牵手在华龙眼皮底下的河北中旺,意欲借助这个后起之秀近年来在农村市场的地盘向当年自己未能顾及的低端市场进军。有人说这是康师傅在华龙后院点的一把火。
康师傅欲抄华龙后路,“围魏救赵”之举也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当年华龙市场战略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