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59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执政刚过百日的曼莫汉·辛格总理亲率高级代表团远赴纽约,游说世界各国领导人,展开了新一轮旨在跻身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攻势。舆论普遍认为,印度的“跃跃欲试”让原本激烈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角逐战愈发白热化。
“常任梦”做了十几年日前,在纽约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曼莫汉·辛格总理表示,联合国的改革必须是广泛的,起到加强联合国、安理会、执行机构和秘书处的作用。21日,辛格总理又与巴西、德国、日本领导人宣布四国将相互支持彼此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呼吁联合国进行改革,明确指出安理会“必须反映出21世纪国际社会的现实,必须具有代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众所周知,从尼赫鲁开始,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始终是印度国家战略的一条不变的主线。而在印度执政精英眼中,体现大国地位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由于尼赫鲁、英·甘地以及拉·甘地祖孙三代执政时期,印度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巩固南亚这块“后院”,此外当时国力和影响力也不足以让印度“底气”十足,因此真正将此纳入议事日程,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在多年前出版的一本回忆录中,印度前外交秘书、现任总理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迪克希特曾披露,从1991年拉奥政府开始,由于经济改革成就明显,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印度政府开始顺应日本、德国改革安理会的呼声,公开呼吁改革联合国,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瓦杰帕伊执政近6年期间,印度全方位加大了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很多分析认为,瓦杰帕伊政府之所以在1998年冒天下之大不韪,连续5次进行地下核试验,安全考虑虽是一方面原因,但更主要的考虑来自政治上,是源于印度一直以来对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在许多印度精英眼中,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恰好是五个核大国,这一点决非偶然。拥有核武器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成熟程度,而且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因此核武器是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近年来,在印度各大主流报刊,呼吁政府加大努力,跻身常任理事国的言论比比皆是。去年11月,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公开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产生于半个多世纪前,但是现在世形势已发生了变化,安理会改革的重点应是,常任理事国的数目必须扩大。”9月4日,在执政以来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辛格也继续强调了在新的国际格局下重组安理会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更具有代表性、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包括联合国的改革。
优势不少,盟友很多
虽然在国际观察家的名单上,目前竞争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为数不少,既有综合实力名列世界前茅的德国,也有财大气粗的日本,还有与印度一样同属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尼日利亚、埃及等国,但不少印度分析人士相信,凭借印度人口全球第二、国土面积世界第七的“大块头”、GDP总值5000亿美元的实力,以及长期以来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对第三世界的国际影响力不俗,加上目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有三个美欧国家,印度的加入不仅符合地域平衡原则,也可提高发展中国家今后在联合国的地位,让安理会更具备代表性。
更为重要的是,自联合国成立至今,印度一直是联合国“蓝盔”维和部队的主力军。权威统计资料表明,从1948年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到1998年10月,已有1500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丧生。其中,印度是继加拿大之后,牺牲人数最多的国家。此外,在所有110个派出维护人员的国家中,印度是第四大出兵国。许多印度舆论就此强调,将长期为国际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印度排除在常任理事国之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除却天时、地利以及道义外,当然,让印度充满信心的还有不可忽视的“人和”因素。截至目前,许多国家的政要都已纷纷表态,支持印度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作为印度长期的合作伙伴,俄罗斯一直对拉印度“入伙”持积极态度。2002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新德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俄明确表示视印度为国际社会的有影响力的成员,并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扩大常任理事国的有力候选国。法国前任外长德维尔潘、英国外交大臣施特劳近年来都曾公开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久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对新闻界发表讲话时,指出虽然并不想表示“支持某个国家”,但他说,“鉴于印度的特点,排除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是不可想象的”。至于近年来表态“力挺”印度的第三世界国家更是不在少数。2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印度是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我认为,如果印度无法在安理会扮演重要角色,这将与我们生活时代的基调相违背。”更让印度欣慰的是,除巴西之外,德日这两大“热门”常任理事国候选国,近年来也向印度做出了“同舟共济”的示好姿态。7月中旬,德国外长菲舍尔访印期间,与印度外长纳·辛格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共同呼吁联合国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并表示印度与德国是安理会扩大进程中“天然的候选国”,两国并将会相互支持对方成为常任理事国。8月12日,印度外长纳·辛格在会见来访的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时,双方也承诺将互相支持对方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努力。
印度盯着中美表态
尽管如此,有分析认为,由于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191个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多数票,而且还需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赞同票,在此问题上,印度并非“胜券在握”。7月,巴基斯坦政府明确对来访的德国外长菲舍尔表示,巴反对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20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马苏德·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不应该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我们的理由是,不应该出现新的权力或特权中心。”他说,这也是巴基斯坦反对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此外,由于冷战后“不结盟运动”今不如昔,印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相比20世纪50年代有所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偏袒”和中国的“慎重”,让印度有些着急。
自2000年至今,虽然印美关系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可迄今为止,美国政要从未明确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相反还对日本、巴西有所偏袒,让印度私下里颇有微辞。更让印度不满的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今年初公开表示,虽然印度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印度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首先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克里认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核国家,而且都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因此“印度有必要先解决这一问题”。而一直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以《核不扩散条约》带有“明显歧视性”为由而拒绝加入。
近年来,印度在许多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更是紧盯着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表态。不久前,印度媒体披露了一桩尘封已久的“历史秘闻”。20世纪50年代期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为减少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所面临的压力,同时也想拉拢印度,曾私下向印度总理尼赫鲁“示好”,表示美愿让印度取代中国台湾当局,成为常任理事国,但遭到尼赫鲁明确拒绝,因为当时印度政府明确表示,台湾当局非法篡夺的席位理应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由于当前联合国改革事关各方切身利益,绝非一两个国家的问题,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认为,安理会改革应优先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应由各方充分协商、讨论,达成广泛共识,不宜对如此敏感重大的问题设定时间表。虽然中方的表态完全着眼于联合国发展的大局,但在一些偏颇的印度分析家和媒体笔下,却指责中国不愿意看到印度与其“平起平坐”。
不过,在一些细心的国际观察家看来,中方的表态对印度“有利无弊”。从去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中,双方认为“两国重申愿就推动联合国的改革开展合作,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应优先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到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表示欢迎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已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并不反对印度在改革后的安理会拥有“一席之地”。(人民网新德里9月27日电)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