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电视“真人秀”《完美假期》在湖南长沙一播出,立即在观众中引起轩然大波,湖南经济电视台网站收到的帖子达2万条。人们态度鲜明:或是喜欢或是反对,没人持中立态度
文/刘育英
美国导演彼得威尔没有想到,他拍摄的一部嘲讽电视业的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竟不幸真的成了现实,即今天所谓的“真人秀”或“真人电视”。
在《楚门的世界》中,主角楚门班伯(搞笑明星金凯瑞扮演),老是觉得自己一直受到监视。他没想到这竟然是真的。实际上他是历史上播映最久、最受欢迎的纪录片肥皂剧的主角。从呱呱落地开始的30年来,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海景镇居然是一个巨大得难以想象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个摄影镜头面前,包括他的初恋和婚姻。全球上亿观众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就在好莱坞的派拉蒙公司推出这部影片之后的两年,2000年5月,影响最大的一部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在美国CBS广播网播出。16位参赛选手被放置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与楚门班伯相似的是,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摄像机的监视之下:他们与自然界做着斗争,他们每一个夸张的举动、尴尬的表情,都会被电视或网络传送给观众。
与电影《楚门的世界》不同的是,楚门班伯一旦知道了真相,就竭尽全力地要摆脱“秀”而回到真实世界,而《幸存者》中的16个选手,都与CBS公司签有一纸合同,以证明都是自愿加入到“秀”中来的。
2002年夏天,和长沙的天气一样火热的,是湖南经济电视台所做的一档“真人秀”《完美假期》,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真人秀。
梦样游戏
一座三层别墅,骄傲地坐落在长沙市区内的一个“高尚”小区,庭院不大,有一个戏水池、一个秋千。
2002年7月21日,12名被精心挑选出来的选手住进了这座小楼。他们从事着五花八门的职业:外企白领、武术教练、乡村教师、迪厅领舞、小商店主、家庭主妇,还有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高三毕业生,他们的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3岁。
《完美假期》剧组在选人的时候有两条基本要求,按节目制片人李开宇的说法,他们一是想让这12个人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年龄不同,组成一个浓缩的社会;二是希望选手身上“有戏”,善于表现自己。那些沉默寡言缺乏形体表现力的人,即使素质再高,也不在剧组的考虑之列。
按照这两个要求,12名选手都具备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表现的欲望,不惧怕镜头。这是他们与最大多数老百姓不同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70天里,他们将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住在这里,不能看电视、打电话、上网、看报纸、写字。
每周将有一名选手被淘汰,这个人由现场的选手们投票选出。坚持到第十周的三名选手中的一人,将获得价值50万元的一套房子。
与此同时,有32个摄像镜头,犹如32双眼睛,被装在别墅的庭院、卧室、厨房、客厅和餐厅;12个胸麦(扩音器),像12双耳朵,戴在每个选手身上。
它们24小时不停歇,观察、倾听和记录选手们的一举一动,凝视人性中最真实最隐秘的部分。所有的素材被剪辑成每周60分钟的节目,通过电视和网络播放出去。
为了保护选手的隐私,剧组曾经定下一条原则,尽管摄像机可以拍下选手的一举一动,甚至很隐私的东西,但是剧组在剪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对选手将来的生活没有影响。
出乎剧组预料的是,所有的选手到第三天就开始对镜头熟视无睹了。“刚开始一两天,大家还很介意镜头的存在,做事的时候,选手们的眼睛会去找摄像机,说话说得不得体,还会在镜头前说第二遍。到第三天,选手们就按照本来的自己在生活了。”李开宇说。
两个阵营
30多岁的吴静在入住的第一天就感到了气氛的不融洽。几个二十几岁的选手不时地用“中年人”、“年轻人”的字眼把12个人分成两个集团,以30岁为界。
在选手的年龄上拉开档次,是剧组有意而为的。他们认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一起会形成互补,更有利于沟通。结果,“中年人”包揽了家务活,他们做饭、洗碗、搞卫生,武术教练李红荣教大伙锻炼身体和日常保健,吴静还打扫女生寝室和卫生间。而几个年轻人整天吹泡泡、戏水、聊天、唱歌。
“中年人”早睡早起,年轻人晚睡晚起,通常是“中年人”做好了午饭才把年轻人叫起来。
“中年人”陈桂阳说,他以为只要表现好,为大家服务,才艺好,就不会被淘汰,至少大家需要能做饭、能打扫卫生的人啊。
但是,5个中年人最早被淘汰出局。第一周淘汰的就是吴静。其实当吴静出局的时候,结局就已注定。剩下11个人的力量对比是4比7。相继出局的中年人在外面渐渐明白,几个年轻人其实互相商量了投票的事,而且这些晚睡晚起的人们是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商量的。他们在开始时以为,结盟是被禁止的。所以中年人有些恼怒。
根据规则,最后三天,前9个被淘汰的选手回到别墅,12个人重新欢聚一堂。在久别重逢的气氛中,还是有一些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当年轻人不在的时候,陈桂阳指着房屋的角落和厨房,非常不满地对同伴说:“你瞧瞧,你瞧瞧,这里怎么脏成这样,我们在的时候可不这样。”
两个阵营的对立大大地出乎剧组的预料。他们更没想到的是,中年人富有生活经验,却首先被淘汰出局。
阴谋与爱情
与选手们只有一墙之隔的电视台工作人员,透过32台监视器,对每个选手的心态变化、每一个人前人后的表现、每一次投票的结局的产生过程,都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他们很早就发现,一名叫李旭的外企白领特别有能量,本能地感到这个人“有戏”。于是,有意无意地,在经过剪辑的镜头里,李旭在公众面前越来越成了一名“政治家”。他显得特别会搞阴谋,拉拢一些人,排挤掉另一些人。湖南经视网上论坛中对李旭的攻击一浪高过一浪,这让李旭后来也感到委屈。因为在70天里,他除了拉拢别人投票外,还有很多可爱的时候,但是这样的镜头播出来却少之又少。
在第二周将要结束的时候,阴谋开始多起来。一名选手被宣布违规,停止比赛,由另一个候补选手进入别墅。因为在镜头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这名选手和其他选手商量如何赢得大奖,出去后如何平分奖品。制片人李开宇说:“他严重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于是剧组又在游戏中加入一些规则。第二周,加入了人气排行指数,当两个人得票相同时,观众人气指数低的被淘汰出局。第三周,加入网上留言,在投票前,主持人通过话筒向他们传达几条网友对他们每个人的评论。第四周,加入豁免权,举行站木桩、转呼啦圈等比赛,胜出者可以获得豁免权不参加投票,也免于被投票。
节目组不提倡结盟,因为如果涉及到利益分配,就损害到了其他选手的利益,是被禁止的。设计豁免权规则,意图就是抵制结盟行为;而观众人气指数,也是对选手的一种限制,让选手不至于太“阴险”;加入一些比赛,也是为了让节目更综合地考验选手素质:耐力、意志、才艺,而不是把节目的重心都放到人际关系上。 但是很早就被淘汰出局的几个“中年人”选手仍然埋怨,豁免权、观众人气指数这些规则第一周就应该加上,现在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不过,结盟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一如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在《完美假期》中,素质较高的两个人领导了这场战役——刚刚从湖南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龚克,和在一家医药外企做销售的李旭。“龚克和我在思维上蛮接近的。”李旭说。他们都把“玩得最精彩”作为参加节目的终极目标之一。
李旭张扬,是选手们公认的。他毫不收敛地表演相声、唱歌,展示自己的才艺,明目张胆地合纵连横。也许是太张扬了吧,第一周下来李旭得票数高居第二位,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李旭回忆说,第一周的结果让他大受打击和刺激,于是“开始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游戏该怎么玩”。得大奖看来不太可能了,这时他想得更多的是怎么玩得精彩。
龚克内敛,开始的几周,他的策略是投票和大家保持一致,做事不过分突出,尽可能地隐藏自己。直到最后几周,龚克才偶尔露峥嵘,不过这时他已“有了绝对的把握了”。
他们的第一步战略是先和几个年轻人联盟,淘汰掉几个中年人,李旭说因为“跟他们不好沟通”。第二步战略是在年轻人中一个一个淘汰自己不喜欢的人。李旭自豪地称自己“弹无虚发”地淘汰了每个该走的人,言谈间颇有点“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意味。
要做到弹无虚发,只有两个人是没有保证的,另外两个盟友是他们喜欢的两个女孩。李旭喜欢读外语自学考试的漂亮女孩徐崎,龚克喜欢清纯活泼的即将上大一的高中生周乐。一个长沙的观众分析说,如果四个人一起投一个人的票的话,那人几乎“死定了”。很多人并不看好他们的感情,说是利用了感情或者临时感情。李旭说:“我是真诚的,我要用行动来回答他们。”
游戏进行到倒数第二周,只剩下了四个人,即李旭、龚克和他们各自的女友。这时要投票再淘汰一人,这也是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戏”。对于朝夕相处了六十几天的情侣来说,投票是异常残酷的。龚克和李旭在底下商量的结果是淘汰掉龚克的女友,“因为她太聪明了,不好控制”。为了让这个结果在感情上更好接受一点,他们决定让龚克获得豁免权,一种既不用投票,也不会被投票的权利。为此,龚克转了两个多小时的呼啦圈。他的女友出局。
第十周终于到来了。50万大奖最终落到了的21岁女孩徐崎的身上。当徐崎从别墅里走出来的时候,鲜花、掌声和电视台的聚光灯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一样欢迎这个来自湖南农村的普通女孩。别墅门口临时搭建起一个长T型舞台,走在上面的徐崎刚刚被电视台的化妆师化了漂亮的晚妆,青春、夺目,带着明星般的笑容。徐崎自信地走向主持人,她的镜头被放成慢动作在电视里反复播放。
徐崎的幸运在于她的表现一般,无论是才艺还是心智。李旭和龚克落选的原因显而易见,他们得罪的人太多了,如果非要在三个人中选择一个的话,前九名选手选择了弱者。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杨新援教授说,这是符合投票心理学的。■
国外:真人更秀
节 目 简 介 游 戏 规 则 卖 点
幸 存 者
(survivor)
阁楼故事
(loft story)
老 大 哥
(big brother)
诱 惑 岛
(temptation island)
目前为止最成功的真实电视节目,文学原型是《鲁滨逊漂流记》,由美国CBS制作,2000年5月首次播出,目前已制作到survivor 5。首期最后一集播出时全美有5800万观众。
法国M6电视台2001年4月份推出。
平均收视人数达520万,创下了M6的收视率之最。
传播最广泛的真人秀节目。始于荷兰,目前至少被20个国家移植。美国版首播时观众达到2240万。
美国FOX电视网推出的争议最大的一档节目。播出第二期时,观众人数有1.76亿。
16名选手分成两个部落在一个荒岛上生活89天,每周淘汰一个选手,最后留下的选手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其余选手获得6500至10万美元不等的安慰奖。
10名男女青年在一栋阁楼内与世隔绝,生活70天,观众根据选手的日常起居进行评估,选手之间也互相评估,不合格的选手被淘汰。最后胜出的一对男女获得价值40万美元的“梦幻住宅”。
6名男女青年各共同生活在一个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共享一间卧室、一套起居室和卫生间等。在共同生活的85天里,每周有一个最不受喜欢、最没人缘的选手出局。
节目将4对亲密恋人送往一个偏僻的小岛上生活两周。26位单身且渴望爱情的俊男靓女生活在其中,诱惑并破坏他们的恋人关系。
拍摄地点神秘旖旎的风光、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隐私、人际关系、性
隐私、人际关系
隐私、性、风光
电视台我们没指望赢利
《完美假期》的收视率没有湖南经视中层干部们预计得那么高。节目中心主任龙丹妮说:“我们预计最少是15个点(15%),现在看来平均是不到10个点”,“我们就没指望赢利,和其他节目比起来,真人秀投资高得让人咋舌。”
因为真人秀对电视技术的要求极高。“国内一般的演播室最多是7个机位,而我们在别墅中有32个机位,由两个导播完成两路信号的录制。国内一般的控制机房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节目。”
“这套设备是我们专门从日本定做的,国内还没听说哪家电视台有。我们的摄像镜头也全部订做,光镜头下来,造价就有150万。”
“我们的32台摄像机中,有11台是完全可控的,7台是可推拉的,但是角度固定。还有6台是座机,由摄像师在后面操机,但是选手是看不见的。其余的是固定的全广角的摄像机,像固定在房角那种。”制片人李开宇说。
“正是有了技术上的保证,我们才能拍到选手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变化,真正反映人性。我们曾经做过一档叫《挑战孤独》的真人秀,但是效果很差,因为技术跟不上,只有几个固定镜头,没有景别变化,跟本无法看清人物的表情。”龙丹妮说。然而达到技术上的要求虽然很难,更难的还是对节目形式的把握。编导们感到,在国外的一些卖点,如性、暴力、隐私,在国内都是行不通的。“在国外,真人秀节目一直淘汰到最后一名,我们为了缓和竞争,最后保留三名选手,再由其他九名选出他们喜欢的选手。为了使节目更丰富饱满,我们增加了很多亲情友情的东西,差不多占三分之二吧”。
5月份,剧组开始招募选手,7月,节目开始录制。“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出来后会是什么样子。”龙丹妮说。
“一档节目的发展常常是由规则决定的。”李开宇说,他们也是边拍边加规则。
“此外,因为是第一次操作,每个人对真人秀的理解都不一样,”龙丹妮说,“有一个星期,因选手违规,饿了他们几天,到第三天的时候,不同的编导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饿的状态出来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到极致;有的主张要继续饿下去,直至选手们接近崩溃。”
实际上,到了节目的后期,电视台的编导们也快要到极致了。“我们的编播队伍只有40人,每天24小时不停地在控制机房,好多人困了只能随便在沙发上躺一会。”
不过,让龙丹妮满意的是,《完美假期》在同时段的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而且这部投资高达五六百万的节目基本达到了收支平衡,如果再拍第二部的话,设备的成本就不再会这么高了。这是算的经济账。如果算另一个账,这个一向敢为天下先、在全国最早开始变革娱乐节目、创造了《真情对对碰》、《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的电视台,这回又占了个全国第一,这才是让龙丹妮们最过瘾的。 ■
要窥视,还是要被窥视?
《完美假期》在那个以吃辣椒和电视业超前发展而闻名的省份播出后,立刻引起一场热辣辣的讨论。节目播出的70天内,湖南经视网站的论坛上,收到2万余条网友留言。“要么是完全肯定,要么是完全否定,没有中立的。”湖南经视节目中心主任龙丹妮说,“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节目受到这么多注意了。”
这种反响就像《阁楼故事》在法国、《幸存者》在美国、《诱惑岛》在澳大利亚一样。对真人秀节目持否定态度的批评家认为,真人电视仿佛为人们建构起来一架专门的“窥视机器”,节目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窥淫癖”的劣根性。
事实上,科技的日新月异,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偷窥的渠道。泛滥的A片,互联网上的黄色站点,网上流传的录像带(像一度流传甚广的璩美凤录像带),还有人用摄像头24小时在网上直播自己的生活。在公共聊天室,人们毫无顾及地聊自己的隐私,而且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认为,真人电视节目的出现和美国人感到他们正面临失去隐私的危险是同步的。从工作上的被监视,到各种市场公司的数据库。加拿大York大学的政治学教授Reg Whitaker在《隐私终结》(the end of privacy)一书中说:“过去人们认为,回到家把大门一关,就可以把世界关到外面,现在新技术粉碎了人们的这种观念”。
他们为什么想被窥视?
事实上,如果真人秀确实是靠窥视欲来吸引观众的话,那么人们还关心另一个问题:那些选手,他们是为什么?难道被窥视也是一种欲望?参加《完美假期》的12个人,当初是从20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节目?
这里有一个大家都不说出口,却是人人心知肚明的动机:大奖。最坦率的参赛者是廖平,她承认,“得大奖是自己的梦想”——但是确实很难说,选手们仅仅就是冲着钱来的。
21岁的乡村教师汤禹说,他一直怀有一个演员的梦想。他是在老同学聚会的餐桌上知道剧组招募这件事的,那天是5月1号,汤禹记得清清楚楚。“我觉得这个节目简直就是给我设计的”,汤禹兴奋着,“从前我一个人寂寞的时候,就会幻想着有镜头对着我,我就约束一下自己,走路啊,睡觉啊,吃饭啊,都会注意一点。没想到对自己的约束还能做成节目。来之前,我几乎每天都做美梦,梦见自己成功了,广告商、制片商来找自己。”
已经当了三年家庭主妇的吴静,开始丈夫是反对她去的。“他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喜欢平平静静地生活,而我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去闯,后来我先生也支持我去了。”吴静说。
而幸运女孩徐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得大奖。她参加《完美假期》的目的很简单,希望通过上电视,让自己将来找工作更容易。不过当她拿了大奖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她已经成了明星:家人和邻居放起了鞭炮来迎接她。
一场隐喻社会的游戏
但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系教授苗棣认为,仅仅是靠窥视是很难打动观众的。就像很多看过“A片”的人所说,“看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很难对其保持长久的兴趣。在真人电视中,其实最有吸引力、最核心的是它反映了人性,就像好的艺术作品、文艺作品一样。“而且这种人性不是单纯的善或单纯的恶,它是人处于尴尬境地中的复杂人性。比如像在《幸存者》中,必须团结其他选手,在观众面前保持好的形象,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同时,为了挤掉别人,还得去使一些阴谋诡计的东西。”苗棣说。尽管很多真人电视以隐私、性为卖点,但这不是必然的,节目中出现什么样的东西,完全是可以通过规则的设定来控制的。
“其实,真人秀节目在本质上是一档游戏节目。”苗棣说,“比如扑克中有一种叫‘骗人’的打法,玩弄花招越精明的人被认为打得越成功。体育也是一种游戏,足球更是体现诡计的一种游戏,比如造成对方越位和反越位。这些不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但是人们可以接受,因为约定俗成地认为那只是游戏。真人秀中虽然有人性恶的一面,但是不意味着人性真的如此之恶。其实真人秀只是一种形式,节目的内容全在规则的设置,体现善多一点还是恶多一点,都可以靠规则来控制,甚至根据一个民族的性格来制定规则。”
也许,李旭的说法倒是对苗棣教授的观点的一种印证。这位24岁的外企白领,曾经有过当学生干部的经历,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上大学的时候,他是学校的团委书记。李旭把这个背景比做“学生时代的政治”,让他变得敢于表现,带领一群人做事。李旭知道节目对自己的形象有所损害,但他还是不太在乎:“在生活中我是个很平和的人,我的父母和朋友了解就行了”。“游戏是游戏,生活是生活”,这是李旭和龚克的共同信条。之所以在电视里要那样表现,是因为想把游戏“玩得精彩”。李旭和龚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至今他们互相提起对方的时候,仍然像节目中那样,称呼对方“旭”或者“克”。他们都认为自己骨子里是极传统的人,家人是教师,从小受“忠、信、义、善、孝”的教育,但是又接受了现代的市场观念、现代意识和竞争意识。
不过,问题的复杂也就在这里:观众们真的能做到把这一切仅仅是当作游戏吗?
即使是游戏,也能反映出社会政治。著名的加拿大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游戏是大众艺术,是集体和社会对任何一种文化的主要趋势和运转机制做出的反映。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幸存者》等西方的真人秀节目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如,《幸存者》第一期的获胜者是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拥有公司培训员的职位和收入、客观俊朗的外表、幽默的语言以及智慧的头脑,体现了典型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澳大利亚版真人秀的获奖者本也同样如此,白人男性、年轻英俊、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有一个关系紧密的温馨家庭,热爱运动,关心家人、朋友和慈善事业,一切无不打上了典型的主流意识形态烙印。
同样,在《完美假期》中,最后三名选手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被观众和剧组编导人员视为素质最高的选手。龚克刚刚从湖南大学读完机械设计的硕士学位,李旭大学毕业两年,在一家外企工作,他们都拥有年轻健康的外表。这无一不暗含了中国由政治主导型社会进入多元化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知识改变命运”。
尾声:回归生活
在节目完全结束一星期后,12名选手热热闹闹地聚了一次,颇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好多疙瘩都解开了”。大家又谈起在别墅的日子,都有一些伤感,说能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大家对节目本身也有一些怨恨,一名选手说:“其实我们就是电视台的道具。”
来参加节目前,李旭辞去了工作。如果出去重新选择的话,李旭说,他想从事公关、策划、客户管理方面的工作。虽然被塑造成了“政治家”,在70天中,他是被网友骂得最多的。不过,一次李旭在长沙市的商业中心黄兴路逛街,好多行人问他:“你就是李旭吧?”李旭说,觉得心里好温暖。
汤禹决定办停薪留职,继续在长沙的日子,想一边打工,一边读一些表演方面的课程。汤禹在没地方住的时候,龚克和陈桂阳的家里都接待过他。
家庭主妇吴静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被老板认出:“吴静,你在里面的表现挺不错的。”而吴静考虑到自己已经是“长沙的公众人物了”,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拒绝了那家私营企业。
另一名选手陈安娜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签约湖南经视做主持人的机会。她的另一个收获是,终于原谅了她的父亲。当年父亲因为婚外恋与自己的母亲离婚,安娜曾怨恨多年。
虽然参加节目的12个人都说,这场真人秀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是,也许过不了太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仍将回到他们过去的生活中去。媒体一时打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节奏,但他们其实仍是普通人,就像他们参加真人秀节目之前一样。 ■
国内电视 真人三秀
简 介
《完美假期》 《走入香格里拉》 《生存大挑战》
湖南经济电视台2002年7月至9月拍摄播出。12名男女青年生活在一栋别墅中,每星期淘汰一名最不受欢迎选手。第十周,由前九名被淘汰的选手在未被淘汰的最后三名选手中选出一名优胜者,获得价值50万一套住宅。
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2001年拍摄。10个志愿者在香格里拉无人区,仅靠10根火柴、10天口粮生活30天。胜出者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广东电视台2000年推出第一部,3名互不相识的挑战者只带一个背囊、运动鞋、4000元钱等,完成3.8万公里边境行程。曾上《实话实说》节目。
你愿意被窥视吗?
《时代周刊》和CNN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你愿意在一档真实电视中被拍到以下行为吗?
同意
身着内衣 31%
接吻 29%
尖叫 26%
与人争论 25%
饮酒 16%
吃一只老鼠或昆虫 16%
赤身裸体 8%
性行为 5%
真实电视的出现代表了一种令人困扰的发展趋势,抑或是一种无害的娱乐节目?
令人困扰的趋势 30%
无害的娱乐节目 59%
(资料来源:美国《时代》周刊)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