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展开一周以来,安理会改革,特别是由哪个国家担任扩大后的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成为焦点。目前共有8个国家在联大论坛上“报名”参加角逐,随着联大辩论接近尾声,新席位争夺战的格局已基本确定。
首先联合加入角逐的是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四国在一般性辩论开始不久便发表联合声明,承诺相互支持争取常任理事国资格的努力,向外界传递出他们“志在必得,共进共退”的信号。
四国在争取安理会常任席位的诉求中各有侧重。德、日是二战的战败国,他们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便遭到《联合国宪章》中有关“敌国条款”的排斥。近60年之后,两国已跻身发达国家的前列,并通过不断参与国际事务日益强化了其国际影响力。目前两国在联合国缴纳的会费之和已占总额的28%,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德国还曾率北约在阿富汗的国际援助部队为阿重建作过贡献。因此,“出钱、出兵、贡献大”便成了德日两国申请中使用的共同武器。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讲话中说,安理会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以有效应对挑战,有意愿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同时又有所需资源的国家“必须一直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德国外长菲舍尔说,安理会改革必须与变化相适应并反应地缘政治的实际情况。安理会扩大应首先考虑吸收那些“能够、愿意并可长期地作出特别有意义贡献的”国家,且只有让这些国家担任常任理事国才能保证他们的“长期贡献”。
7年前,安理会改革工作小组主席拉扎利曾提出一个方案:新增5个常任席,发达国家占两个,按地域分配原则在拉美、亚洲和非洲中分配余下3席。虽然这一方案在激烈争论后最终未获通过,却为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地区大国以洲际代表身份加入安理会常任集团提供了依据。印度总理辛格在联大发言中说,一个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很大比例的国家不应被排斥在外,应该同时增加安理会常任与非常任成员,“接受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才是改革的第一步。巴西总统卢拉在讲话中婉转地表达了巴西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他同时强调,改革不能因困难而止步,过渡性改革方案不可取,任何不增加常设席位的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
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都争取以非洲代表身份对号入座,加上印度尼西亚,这4个国家虽未能争得上述四国那样的国际支持,却组成第二梯队加入了竞争。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说,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安理会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其在常任理事国中的代表性并未得到体现。“我坚信,尼日利亚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候选国”。南非总统姆贝基在参加完联大辩论回国后说,许多非洲国家要求南非在安理会以常任理事国身份发挥作用,“南非愿意在安理会为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埃及外长盖特说,1997年非洲各国在哈拉雷举行的首脑会议上要求扩大后的安理会增加3个非洲非常任成员和两个常任成员,这一强烈呼声值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埃及在许多国际事务和诸如非盟、阿盟、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等地区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扩大后的安理会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代表性,因此埃及是新增常任成员的理想选择。印尼外长哈桑·维拉尤达在发言中提出了简单明了的要求:“去年澳大利亚曾提出增加印度尼西亚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对此表示感谢。”他说,穆斯林社会必须能在安理会发出声音,做为世界第一大穆斯林国家,印尼“愿意成为这个声音”。
联合国的会员国数目已经从成立之初的51个增加到191个,近60年不变的安理会15国组合已不能正确反映经历了冷战、非殖民化和全球化等重大变革的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尽管各国在扩大安理会问题上已形成共识,但在是否应该增加常任理事国,尤其是享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持反对意见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等“咖啡俱乐部”成员,它们的主要论据是:安理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效率增强其作用,安理会扩大不是目的,却有可能影响其效率的提高。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将于12月提交报告,可以预见届时安理会改革问题必将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新华社联合国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