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2日电】正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活动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了意见。
新华社记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周小川: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我们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华社记者:如何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
周小川: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第二,“合理、均衡”意味着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以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不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第三,“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朝向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汇率机制迈进。
新华社记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做好哪些相关改革工作?
周小川:一年多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及与此有关的各项改革、其间的逻辑与顺序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需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更具灵活性的汇率机制;二是适应国内市场取向的改革进展,减少了一些已不必要的外汇管制(管理),使市场能在更大范围内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三是改进和完善国内外汇市场,使金融机构和企业适应外汇市场的环境和产品。
新华社记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准备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周小川:近年来,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商业银行改革加快了步伐。
二、资本项目中的一些管制(管理)正在放宽。
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四、经常项目已于1996年实现可兑换,近来又采取措施简化操作手续,放宽限额。
五、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及其业务限制正在放宽。
六、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为外汇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新华社记者:如何评价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周小川: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1997年末,因需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也应周边经济当时的要求,中国收窄了汇率浮动区间。我们对1994-1997年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满意的。它支持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消除了扭曲。中国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亚洲金融风波是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收窄的决定性因素。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如何评价其影响?
周小川: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应周边国家的要求,中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同时大幅度收窄了汇率浮动的空间。应该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收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不是永久的。现在可以说亚洲金融风波及其产生的“土壤”已确实得到克服和纠正,多数亚洲国家已克服当时产生危机的问题。另外,亚洲金融风波的另一个副产品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了通货紧缩,包括中国及香港特区等。调整汇率机制对克服通货紧缩是有影响的。现在,可以说通货紧缩的威胁也已基本消除。
新华社记者: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周小川: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项改革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国际收支的状况,考虑银行系统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进展,还要考虑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因素,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稳步推进这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