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4日播出)
节目导视:运用创新思路 发展农业旅游
奇山秀水下五屯 峰林脚下农家乐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前不久,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万峰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罕见的高分,首批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现场验收。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了贵州旅游的一个新品牌,农业旅游在贵州的兴起,成功地找到一条既强调旅游环境、又强调发展旅游带动社区发展的有效之路。
【正文】兴义市下五屯的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和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和“世界第一峰林”。
万峰林的脚下是如巨大托盘般的万亩良田,这里是黔西南州的“天下粮仓”。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农户一直靠种田为生,广大农民迫切渴望从传统农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找到新的增收途径。
1998年以来,随着全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农业旅游便成了万峰林脚下的下五屯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谢春
我们提出“拓展兴义城、打开南大门、建设旅游镇、振兴下五屯”的发展思路。决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精品的要求,把下五屯建成集山水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大镇。
【正文】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下五屯把农业旅游引进了万峰林。将下五屯作为农业旅游扶贫开发区来进行开发。通过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引导企业、农民开办多种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旅游,是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引导游客前去了解或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对下五屯来说,集峰林、河流、田园、村寨、树林、少数民族于一地的乡村区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一块风水宝地。
这块题词是兴义市领导专门为下五屯上纳灰村的农民岑志星书写的,因为是他和妻子在当地第一个办起了农家乐饮食、休闲旅游服务接待点,成为全村乃至周围村寨农户学习的典范。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上纳灰村村民 岑志星
我是村里第一个办农家乐的,大家看我办得很成功,也都纷纷开办农家乐。
【正文】岑志星是一个从未离开过土地的农民,以前在农闲时他还要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自从开办农家乐以来,他整天变得忙碌起来,他将以前家里的平房改造成了二层楼房,房前屋后整理得井然有序。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他说他现在的生活过得有意义了,不仅自己的家变了,整个寨子也发生了变化。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上纳灰村村民 岑志星
自从开了农家乐,寨子的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村民们改变了以前不好的习惯。只有寨子变得漂亮了,游客才会来我们这里游玩。
【正文】在离岑志星家不到一里路地方,有一个叫姚家湾的村子,这里的农家乐也办得有声有色。这家主人叫姚明朋,他19岁就离开了家乡万峰林,靠开餐馆为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精明的他在今年回家乡过春节时,看到万峰林中热闹的农家乐,他心动了,当即决定在家乡也开一个农家乐。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姚家湾村村民 姚明朋
不是村里搞农家乐,我是不会留下来的。这里的山好水好,搞饮食休闲业,让城里人来我们这里休息很不错。所以我就决心留下来。
【正文】为了把农家乐办出特色,姚明朋还专门几次去云南考察学习。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姚家湾村村民 姚明朋:
我几次去云南考察那里的农家乐,比较下来,我们的差距比较大。比如住宿问题,游客来我们这里要住上几天,我们就没有这个能力,另外在设施上我们还比较简陋。
【正文】随着生意越办越红火,姚明朋想扩大场地,添置设施,他看中了邻居家的后院,准备和邻居联营办一个更大的农家乐。姚明朋认为只有全村的人都为旅游出力,农家乐才会兴旺长久。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姚家湾村村民 姚明朋:
谈希望帮助村里的一些贫困户。
【正文】就这样,农家乐让在外漂泊了27年的姚明朋最终回到了家乡。
农家乐项目仅是农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下五屯沿纳灰河两岸,到处是连片的景观型庄稼和花木。高卡村的3000亩经果林、纳灰村的5000亩优质高产油菜基地、乐力村的200亩优质果园等,一座座山林、一片片庄稼,随着季节的交替变换出斑斓的色彩,这既是农业旅游中不可缺少的美学元素,又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尤为可贵的是,农业旅游的开展从一开始就注重社区的带动作用,注重了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推广性。让这片土地的主人自己去决定该用何种方式去接纳外面的世界,以何种方式去兼顾效益、生产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同期]: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谢春:
谈农业旅游的开展对农民观念意识转变上带来成效。
【正文】我省长期从事乡村旅游研究的张晓松教授认为,在贵州发展农业旅游其前景大有可为。
采访: 张晓松:谈贵州开展农业旅游的意义。
【主持人】:目前,除下五屯万峰林外,贵州省还有凯里的巴拉河、修文的梨园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这些精品项目的定位和开发必将为贵州旅游业的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