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反恐”殃及更多无辜、制造民族仇恨;如果“反恐”挑起更多宗教对立,引发国家对抗;如果“反恐”搀杂能源垄断、霸权政治等现实战略因素,那么,反恐战就会引发更多仇恨。“人们对正义得到伸张不抱希望,是滋长恐怖主义的温床 ”。
■ 苏北
3年前,美国紧紧抓住一个“令全世界同情”的机会,透过国民“悲伤的眼泪”,动用国家机器打响了全球反对恐怖主义的第一枪;时隔3年,世界又进入了一个恐怖主义的多事之秋:当人们为雅典奥运会能在恐怖威胁阴云下安然闭幕而庆幸时,俄罗斯两架民航客机、一个地铁站和一所中学先后被恐怖分子施以毒手,造成了惨重伤亡。
在恐怖主义的血腥魔爪面前,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又尖锐而紧迫地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回顾3年来的国际反恐斗争,尽管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都为反恐做出了许多努力,恐怖主义遭到了沉重打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恐怖活动势头仍然相当猖獗,国际反恐斗争效果不彰。今年1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全球安全的危险“不仅源于恐怖主义,而且源于反恐战争的方式”,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均有推翻行为准则和人权标准的潜在可能,而且还会扩大文化、宗教和种族隔阂”。这一讲话对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以后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明确提出了质疑,并且点出当前国际安全威胁的根源所在,发人深思。
质疑美国反恐方式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血腥,手段、方式不断升级,活动区域继续扩大,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空前威胁;另一方面,国际反恐斗争全面展开,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反恐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然而,任何关注近一时期国际恐怖活动形势的人,都可能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反恐斗争麻烦不断、“越反越恐”?随着伊拉克重建过程中各种危机的深化,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的严重受阻,答案正变得清晰起来。
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终于确认:现阶段对于美国最大的威胁就是恐怖主义;一旦恐怖势力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还将给美国以及整个世界带来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获得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即使素与美国不睦的国家,也对恐怖主义表示了谴责。然而,许多国家的同情与支持迅速地被美国核心决策圈用来借机拓展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做了许多过去不便做、难以做、甚至不敢做的事,全面加速推行其“帝国战略”的步伐,最终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虽然这种强权逻辑曾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批评,美国在实施反恐对策的操作上有所变化,但“单边主义”的实质没有改变。一方面寻求各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以“非友即敌”的模式压迫别国就范,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国际反恐同盟出现缺口的危险。事实上,在“9·11”事件已经过去3年多的今天,国际社会围绕反恐问题已经出现了诸多分歧。即使在美国及其盟国之间,围绕恐怖主义的界定、恐怖主义的内涵、反恐的方式、反恐战争的扩大化等问题,也往往发出大相径庭的声音。
在对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认识上,也许布什政府从未作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只把恐怖主义简单地归结为“仇美势力”,是“文化差异”引起等等;欧洲则认为应该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美国在中东貌似“撒手不管实则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方面去追根溯源。
在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上,虽然美国也大张旗鼓地反对恐怖主义,实际上却奉行双重标准;欧洲谴责美国对恐怖主义“态度不一”,指出美国搞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将“摧毁国际反恐大联盟”,最终葬送国际反恐事业。
在反对恐怖主义的目标上,美国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大搞“以恐划线”,要求各国对号入座;欧洲则坚决反对“以恐划线”,反对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简单化为单纯反恐”,反对“反恐扩大化”,主张军事打击必须证据确凿。
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方式上,美国大搞“单边主义”,排斥其他国家参与,就连欧洲这个传统盟友竟也不屑与共,甚至讥笑欧洲人“古板教条”、“土里土气”,声称同欧洲人商量问题纯属“耽误时间”,即使步步紧跟在美国后面并自诩为“纽约人”的英国政府也没有捞上参与决策的权利;欧洲则坚决抵制“单边主义”,反对“一言堂”,坚持打击恐怖主义必须由联合国主导,“下一个”轮到谁必须经联合国批准,必须依靠国际反恐大联盟,必须进行“多边磋商”,等等。
同样,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手段应用上,美国只崇尚武力。布什政府对新武器技术着迷,对使用军事手段上瘾,使用军事力量的范围不断扩大,向世界各地派驻的“反恐”兵力不断增加,在没有掌握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确定打击对象并进行“排队”,甚至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为其动武制造理论根据;而欧洲主张治本,强调“和平对话”,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从改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消除贫富差距、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等更深层面的问题上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国际反恐路在何方
恐怖主义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一大难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矛盾冲突的产物。长期以来,恐怖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利用民族感情、宗教信仰进行恐怖活动,树起“反对霸权”的旗帜,使自己与文明世界的对决罩上了“文明冲突”的外衣。
对待恐怖主义,防,是防不胜防;攻,又难以剿清。由美国主导的反恐行动所走过的轨迹明白无误地昭示出这一逻辑:对于遍及全球的恐怖主义,光是强调“坚决打击”仍然不够,如同战争不一定能够保障和平一样,战争和暴力本身不一定能够解决恐怖主义。
当前,一国或几国主导的全球“反恐体系”已面临一种违背“反恐”初衷的尴尬。如果“反恐”殃及更多无辜、制造民族仇恨;如果“反恐”挑起更多宗教对立,引发国家对抗甚至借机排除异己;如果“反恐”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能源垄断、霸权政治等现实战略因素,打着“反恐”的旗号,抢夺地缘战略优势和资源控制权,那么,反恐战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负效应、人人自危和更多的仇恨。
由于美国为一己私利执意打伊,偏离反恐的正确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恐怖主义的发展与蔓延。加之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背景与根源,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长期化、复杂化与艰巨化已成定局,要彻底消灭恐怖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恐怖主义,首先要坚决予以痛击,绝不姑息。其次要进一步密切国际合作,各国首先要对反恐行动有统一的立场,共同致力于反恐怖斗争;还要建立情报交换、行动协调机制,成立相关组织,建立情报定期通报制度,统一协调各国的反恐怖行动。此外,需多种非军事手段并用。
国际社会在反恐怖斗争中,必须深入研究各国恐怖主义组织的具体情况,针对其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心理“对症下药”。当前,一是集中打击“基地”组织,全面摧毁其根据地、领导层和组织机构;二是查封恐怖组织的海外银行账户,切断其资金来源;三是建立国家间反恐联盟,加强反恐合作;四是在国内建立政府反恐应急机制,加强专业反恐力量建设;五是对发现的恐怖组织线索紧追不舍,给予坚决打击。 六是公正、全面和长久解决一些催生恐怖主义的领土和民族纠纷。
正如联合国恐怖主义问题政策小组指出的那样,“人们对正义得到伸张不抱希望,是滋长恐怖主义的温床”。他们提出要“劝阻那些心怀不满的群体,使他们不至信仰恐怖主义”,“杜绝各群体或个人采取恐怖主义行动的手段”,并号召“开展持续广泛的国际合作,与恐怖主义进行斗争”。的确,要使恐怖主义这颗毒瘤最终被控制和消灭,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资料:
“9·11”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美国4架民航飞机遭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架撞击了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2797人死亡或失踪。布什随即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
2002年
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至少330人受伤。
10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发生一起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人质事件,造成120多人死亡。
12月27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政府大楼发生自杀性汽车爆炸,造成7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3年
5月12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发生连环自杀爆炸,造成35人死亡。
5月12日和14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纳德捷列奇诺耶区和古杰尔梅斯区分别发生爆炸,造成70多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5月16日,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连续发生5起恐怖爆炸,造成41人死亡。
7月5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北部的图什诺机场接连发生多次恐怖爆炸,造成至少16人死亡,40多人受重伤。
8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50多人死亡,80多人受伤。
8月19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针对联合国驻伊办事处的恐怖爆炸,造成24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在这次事件中殉职。
8月25日,印度最大的金融商业城市孟买发生两起炸弹爆炸,造成52人死亡,167人受伤。
8月29日,伊拉克南部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伊拉克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哈基姆在爆炸中遇难。
10月27日,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总部及市东、南、西、北四区的警察局几乎同时遭到自杀汽车炸弹袭击,导致至少35人丧生,200余人受伤。
11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11月20日,英国汇丰银行伊斯坦布尔分行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门前相继发生两起汽车爆炸,至少造成30人死亡,450多人受伤。
12月5日,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旅客列车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2004年
2月6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近50人死亡,130多人受伤。
3月2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卡尔巴拉的两座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发生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71人死亡,约500人受伤。
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3列旅客列车连环爆炸,造成至少198人死亡,约1800人受伤。
5月9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53人受伤。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在这次恐怖袭击中丧生。
6月21日晚和22日凌晨,非法武装分子向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的纳兹兰等多个城镇的护法机关发动袭击,造成90人死亡。印古什内务部代部长科斯托耶夫和内务部副部长哈季耶夫等高级官员在袭击中遇害。
8月24日,俄罗斯两架民航客机从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起飞后,几乎同时被恐怖分子炸毁,两架客机上的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8月31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里加地铁站附近发生恐怖爆炸,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
9月1日,一伙恐怖分子占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余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劫持为人质,造成33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其中近一半遇难者是儿童。
9月9日,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澳大利亚驻印尼大使馆门前发生自杀式爆炸,至少有9人死亡,近100人受伤。东南亚地区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团”声称对此负责。
9月14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一处警察招募中心门前发生严重的汽车炸弹爆炸,至少47人死亡,114人受伤。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