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现在从金融机构贷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见的情形是,普通老百姓要想从银行那里借出个千儿八百,得又是请人开证明,又是找人做担保,有时可能还要走一下不那么正规的渠道。而如果投资亏本,做生意失败,只要约定的还款期限一到,即便再叩头作揖向其他人借高利贷,也要争取把银行的欠款还上,否则被银行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法警鸣着警笛开着警车赶到家里强制执行,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金融机构与普通老百姓的关系是这样,与一些不普通的债务人的关系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披露,海南省党政机关、金融系统等单位公职人员中的2720人,共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8157万元。今年4月,在海南省纪委、监察厅的配合下,全省掀起了清欠“赖账”风暴。至8月15日,仍然只收回了2140人的贷款本息1398万元,一些公职人员还在绞尽脑汁继续赖账。
公职人员赖账在全国不算罕见,从《半月谈》的报道看,海南的情况堪称典型。据介绍,大多数“钉子户”并非没有偿还能力,而是自恃有权,能赖着不还就长期赖下去,“一方面是信贷员惧怕这些人手中的权力,碍于面子,怕撕破脸面,双方难堪”,“另一方面即使起诉到法院,以法讨债,也往往是信用社赢了官司输了钱”。信用社和法院不能理直气壮地向某些有权有势的公职人员催讨债务,这一点与他们在普通债务人面前建立起的巨大强势与威慑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的考察还会发现,一些公职人员在向金融机构借钱的时候,原本就已经比普通老百姓容易得多。或出于人情,或为了实现某种交换,或为了获得工作上的支持,别说公职人员开了尊口,有时就是人家没有开口,金融机构也会主动借给对方几万块钱……面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赖账,金融机构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当初干吗要上赶着借钱给这种人?
普通人一般不能轻易向金融机构借钱,借钱后也不敢故意赖账,某些公职人员从金融机构借钱易如反掌,而后又敢明目张胆赖账不还,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有权,权壮人胆。所以,解决公职人员赖账的釜底抽薪之道,就是要将他们的赖账行径以及不讲诚信的不良记录与他们手中的权力联系起来,利用他们对失去权力的恐惧,给他们施加还款的压力。比如按照海南省人民银行一名官员的建议,各级党政机关可以建立干部信用档案,对赖账的干部不提拔不重用,对那些欠款数额大又拒不归还的干部停职停岗停薪,责令其限期还款。此举虽然有借用党政权力帮信用社催款之嫌,但在中国尚未培养起高度成熟的诚实守信的文化传统,尚未像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价与监控制系统的现实条件下,这大约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了。
本报评论员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