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文化年”开幕之际,记者就这一文化盛事的重要内容、特点采访了“法国文化年”中方主席代表、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蒲通先生。
活动持续一年
掀起三大高潮
蒲通告诉记者,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是去年10月在法国开幕的“中国文化年”的延续。对于此次“法国文化年”,法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它还有一个与其他活动不同之处,就是在组委会之外还设立了一个赞助委员会,由法国和中国的知名企业参与,其最终目的就是在“法国文化年”之后,进军中国市场。国家领导人访法时在法国国民议会演讲上就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理念”,把文化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对西欧诸国,这一点尤其适用。
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10月10日开幕式上的8项活动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这包括《印象派绘画精品展》、《法国百年时尚设计展》、《戴高乐生平展》、《紫禁城雅尔音乐会》、法国文化中心落成揭幕、天坛中法击剑队对抗赛、两国领导人在用灯光打成三色旗的正阳门前合影留念,当天临时加入的天坛法国现代装置艺术展也把中国的古典与法国的现代有趣地扭结在一起。在法国总统访华期间,活动如此集中,声势如此之大,确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对于延续一年的“法国文化年”活动,除了开幕式作为一个高潮以外,还有“圣诞节—新年—春节”阶段作为第二个高潮,而明年五六月份天气转暖以后将是第三个高潮。就目前而言,第二、第三个高潮阶段的活动还在操作当中。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10月的《法国教育展》以及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并辗转上海、澳门演出的巴黎交响乐团,将非常抢眼;而第三个高潮还将组织长城野餐大型活动,以及《走进法国》大型展览和“路易十四进故宫”——在紫禁城午门上面举办《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展》。明年的盛夏时节,还将在颐和园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为“法国文化年”画上一个盛大圆满的句号。
理解法式浪漫
别庸俗要全面
法国政府并不满足于“法国文化年”在京、沪、穗几个中国经济文化重镇的活动,他们更希望把法国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其他城市,并且力图运用姊妹城市的关系与众多的中国城市共同策划活动。蒲通认为,他们在“法国文化年”的策划上,有着相当明确的总体指导思想。
首先是改善法国和法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法国人其实非常担心法国人的“浪漫”被其他民族理解得不够全面,甚至庸俗化,以为“浪漫”就是风花雪月、享受生活,我对他们“浪漫”的理解是,敢想敢干、标新立异,并且得到了法国驻华大使先生的认同。“法国文化年”所要传达给中国人民的是“法国,是一个现代化的、有创造力的、不断进步的国家”这样一种观念。可以说,有很强的国家意志色彩,也非常符合法国作为一个外交经贸大国的地位。
其次是输出法国的价值观念。我认为输出本民族价值观念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作为。法国人骨子里是认死理儿的,他们在向中国公众宣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是要让法国人通过法国文化在中国掀起的热潮,更多地拥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这一点上,刚刚在法国结束的“中国文化年”也具有相同的社会效果。当然,这更是一个“请进来的对外宣传活动”,主办国将尽力吸引法国的公众关注“法国文化年”,关注北京。而中法之间的高热度,也会吸引其他国家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关注北京,绝不应狭隘地看做是我们搭台人家唱戏。对于两国政府和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和结果。
法国文化年凸显
法国人的创造力
“法国文化年”非常注重展现法国人的创造力,在开幕式当天的众多活动中,他们最关注的是《印象派绘画精品展》、《法国百年时尚设计展》和《紫禁城雅尔音乐会》,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敢想敢干,然后让世界慢慢地接受。但是我要说的是,在这些纯文化项目的背后,还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领域,比如教育、科技、医学、建筑——《法国建筑设计展》、“中法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创建世界医学尖端的巴斯德研究所、中法高等教育论坛、在上海创建的同济大学中法科技与创新中心等,其中还包括了对城市生存状态的研究,这背后是他们希望能够大举进入中国的建筑市场。另外,我注意到法国政府非常在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法国文化年”结束后,我们将会在更大范围的文化中发现,连续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在中国和法国的社会所产生的持久影响力。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