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精神卫生专家对记者讲起一件发生在我国某知名学府权威教授身上的真实故事:他曾出过多本专著,发表过很多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也取得过无数的荣誉,在国内他所属的专业领域里极有声望,校方在他提出的一些课题上也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近年来,他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甚至感到生活没了乐趣。他自感再这样下去会崩溃,于是,放下一切,请假休息了一段时间。但他没能达到“自救”的目的,休假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竟几次企图自杀。
德高望重的教授也会自杀?似乎让人难以想象。但武大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高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些社会层次高、经济条件好及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中的人,特别是一些有相当级别的教授、专家和博士,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和神经衰弱。案例中那位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所幸的是,这位已无力承受巨大工作压力而患上重度抑郁症的教授及其家人采取积极的行动,及时到精神科就医,才避免了不幸事件的发生。
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19世纪是传染病时代,20世纪是躯体疾病时代,而21世纪则是心理疾病时代。这其实也说明,像这位教授因抑郁症而想自杀的并不鲜见,抑郁症在白领阶层的发生非常普遍。
据王教授介绍,今年以来,武大人民医院平均每月接待3000多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的病人,共收治该类住院病人15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该院开设心理科近50年来,所收治的精神障碍者分布于各个年龄和阶层。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年龄最长的约95岁,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职业的人,几乎都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他特别强调说,这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状态尤其令人担忧。
因为心理的不适还会导致生理不适,这种生理不适并不表示身体发生了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出现神经性头痛、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后者在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中尤为普遍。但正是由于不立即发生器质性疾病,一般很难被发觉和引起重视。因此,对成功人士来说,一方面有了抑郁症要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不要把个人目标设置得太高,这未免会对身心带来伤害。他打了个比方,如果我们以60分为目标,我们永远是成功的;如果以100分为目标,也许我们永远是失败的。这样的忠告对现代人来说值得深思。
头上两把刀
据中德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陈思和钟小艳介绍,现在白领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的问题,而来中德医院的职场人士最困惑的是人际关系和升职压力。
她们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曾经有个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手向她反映自己在单位被孤立的苦恼。那是一个24岁的男青年,小时候是家里人公认的“乖孩子”,后毕业于令人艳羡的名牌大学,一上班就成了令人艳羡的白领。可不知为什么,尽管他刻意接近周围的同事,但别人都不太愿与他交往。聚会时看到领导同事们又唱又跳,而他就像一个局外人,越发感觉自己在处处不如别人,这使得他更加自卑和焦虑。
她们告诉他,其实曾经的“乖孩子”大都可能无法适应这个开放的社会。因为他曾经所受的教育是循规蹈矩,而社会的游戏规则灵活多变,所要求的远不止这些。越是那些思想开朗、性格活跃、能言善辩的人,越能在职场游刃有余。对比他们,我们可以试着妥协,即放弃自己的信念。有句名言说得好,当我们没法改变别人的时候,那就改变我们自己。如果你试着主动些,比如大家有活动的时候你主动提出参与,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手,适当增加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等,这样你会逐渐融入大家的圈子,被大家认可和接纳。
治疗一段时间后,男青年的焦虑症果然有所减轻。
另一类是升职压力。这同样分两种情况,一是升职失败的人,生理、心理会出现一系列反应,比如忧虑、失眠等;二是刚升职的人,按理说他们此时应是状态最好的时候,可与此相反的是,他们竟无端感到压力空前。中层领导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其次担心“后来者居上”,时常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她建议白领:一是多交往,把自己融入群体中,与同事、朋友、过去的同学、亲人经常走动,一起娱乐、进餐、交流……二是以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与失。三是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可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保健专家建立联系,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像看感冒那样去看医生
在武汉市市精神卫生中心,该院党办副主任张颖告诉记者,其实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一样,都是人体某一器官系统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就像看感冒那样是很自然的事,但为数众多的患者在就医时会出现一些异常心态和行为。
专家强调说,如果因为这些而延误治疗就得不偿失了。首先,看心理医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在发达国家,每个有稳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我国大城市许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这笔非常经济的咨询费,更何况,我国心理门诊收费一般只有国外的1/20~1/100。
其次,患者根本不必担心自己就医的情况和资料外泄,因为替病人保密不仅是医院的硬性规定,也是医生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即使是特殊情况需要医院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公安系统用于侦破刑事案件等,也得有合法合理的手续,一般情况下医院和医生都不会违规操作。
再则,作为正常人,我们应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过心理门诊的人。每当提起精神病患者的时候,请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蔑视他们的字眼,如“疯子”、“武疯子”、“痴子”等。尽管我们在使用这些字眼时,未必存有恶意,但已表明了对精神病及其患者的歧视态度。
因此,我们呼吁,请善待心理病人和精神病人!
心理就医怪现象
【异地就医】近年来,心理病人到医院就医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江南的人到江北来,江北的人到江南来。”即江北的人到江南医院看病,江南的人到江北的医院就医。起初,医务人员为此费解,时间久了才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异地”就医,病人才可避免碰到熟人。他们认为,出入精神病院,就相当于给自己贴了“我是精神病人”的标签,惟恐令人侧目。
【不留资料】病人就医时,医生一般会叫病人自己填写病历,可很多人接过病历后迟迟不愿填写,主要是不愿留下自己的真实资料,尤其是一些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他们担心万一什么时候这些情报被泄露出去或被人看到了,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途。正因如此,很多重症精神病人出院后就像手机脱离服务区一样,与医疗机构断了联系。
【不愿公费】应该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是不会主动放弃这一权益的,可这类病人宁可自费,也不愿报销。病人就医后,医生出具的医疗证明和医院开出的发票上都有“XX科室”和“XX医院”的公章或标志,在病人看来,拿这样的证明和发票回单位报销,无异于向人宣告“我患过精神病”。所以他们宁愿“打掉了牙往肚里吞”,也不愿为省钱“自毁”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