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晓记者杨倩)近日,石家庄市新华区大郭村投资30万元的“四支渠”一期治理工程完工。新埋设的1000多米地下管道彻底“管”住了昔日蚊蝇滋生、异味四溢的臭水。村民刘大妈高兴地说:“这条臭水沟一直让人闹心,这下可好了,环境美了,我们心情也好了!”据了解,这仅是新华区着力为居民构筑理想家园所做的实事之一。
为给辖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新华区从实际出发,在环境治理、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加强了建设力度。
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情况,该区把硬件建设重点放在了农村。要求全区农村改建卫生户厕类型为预制水冲三格化粪池式、三联沼气池式和完整下水道水冲式。预计10月底前全区3200座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将全部完成。与此同时,各村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郭村投资25万元修建了环村路,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上京村投资146万元对村内及环村路进行了硬化及绿化;赵二街村全面治理脏、乱、差,建立了卫生清理一条龙服务……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社区治安。新华区大部分小区都设有警卫室,并有专人巡逻。不仅如此,他们还探索出了一条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科技创安”之路。笔者从新华公安分局联网报警监控中心了解到,只要居民家中安装了自动报警系统,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家中闯进了陌生人,系统瞬间就能把警情传送到公安局联网报警监控中心。5分钟内,民警会迅速赶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监控中心建立以来,为小区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像友谊北大街的某宿舍,以前常失窃,自从安装该系统后,再没丢过一件东西。居民们都说,这系统像是把派出所安在了家门口。目前,新华区共安装联网报警装置近万个。
增强教育投资,打造知识型社区。2002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6所社区精神文明教育学院,目前,学院已扩展到14家。科普文化、医疗保健、常用法律法规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满足了不少居民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该区今年又建成了120平方米、拥有60多台电脑的社区电子图书阅览室30余个,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电子图书的查阅、学习需求。此外,他们还定期开展了“专家报告日”及“市民课堂”、“四进社区”等活动,把更多更新的知识带给了居民。联盟小区的张大爷是“专家报告日”活动的忠实参与者,每次活动都会早早到场。“专家们把养生保健知识送到了家门口,多方便啊!”张大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