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
能做出点事情的人,一般都是有些魄力的,江苏省南京江宁区禄口镇铜山彭福村村支书沈庆喜也该算做一个。据10月13日《南京晨报》报道,沈庆喜领导全村逐步走向富裕,现在村民年收入高的在1万元左右,大部分在6000元,他自己也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然而,他最近却做了更有“魄力”的一件事情:为自己立了一个功德碑,“牌坊高20多米,宽25米左右”,比我国最大的石牌坊(位于昌平十三陵,总宽28.86米,高14米)还要高,当然了,造价也不菲———20多万元。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所谓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具有很强文化内涵的建筑,在封建社会主要是官方对那些严格遵守封建伦理道德者的一种高级的褒扬,有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等。立牌坊是一种极其严格的事情,须经当地官府审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正是如此,牌坊具有较强的封建性。
古代立牌坊的目的是让被褒扬者能够被万世敬重,以达到流芳百世的目的。从新闻来看,村支书立牌坊的原因,无非也是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也许,流芳百世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人生的重要目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正确的途径应该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团结百姓,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融合在一起,惟有如此才能为人们所尊重,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靠一个极具封建色彩的牌坊。
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不能仅仅是劳动上的模范,更应该是精神文明上的模范,如果村支书可以立牌坊,那么,村民是不是也可以没有顾虑地搞一些封建活动呢?
同时,从修建过程上来看,也颇值得回味。村支书说“所用的资金约16万元,一分钱没有拿村里的,全部是从江宁区、禄口镇要的和其他单位赞助”,然而江宁禄口镇党委副书记、铜山办事处主任徐波说,彭福村兴建牌坊首先镇里没有出资,铜山办事处也没有钱拿去建牌坊,即使没用村里的一分钱,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从江宁区、禄口镇要”、拉“其他单位赞助”,为个人花费20多万元修建建筑似乎也有违纪之嫌。
不管怎样,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花费二十多万元修建功德牌坊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作为其行为合理的理由,毕竟,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牌坊”立在百姓心中,才能流芳百世,否则的话,再牢固的建筑也会被历史磨成齑粉。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