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俗称“北京绿卡”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被地下非法市场盯上了,网上公开叫卖“代办北京绿卡”,开价从2000元到1.2万元不等。(见10月14日《北京晨报》)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被高价炒卖,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众所周知,外地来京人员如果拥有居住证,就能在许多方面享受和北京市民同样的权利,获得许多生活、工作的便利。一纸证件既然与如此多的利益相连,当然会有许多人趋之若鹜。可问题在于,办理居住证的门槛实在太高了,据有关方面统计,北京近300万外地人中能达到居住证申请条件的只有2万—3万人,此外人事部门还对居住证办理实行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数百万外地人中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挤入“准北京人”行列,绝大部分人都被排斥在外。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稀缺的资源,居住证的地下交易因此而诞生。
居住证地下交易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普通外地人融入北京城市生活愿望的迫切,也暴露出城市户口管理体制的弊端。许多外地人常居北京,一直在北京工作,甚至已经在北京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他们对于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没有北京户口或居住证,做许多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在买房、买车、装电话、子女上学等许多事情上,都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身份的尴尬导致他们受到各种歧视。可以设想,倘若城市中数百万人的群体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这必然会给未来的城市治理埋下许多危险的隐患,对北京的发展不利。
外地人在北京纳税,为北京的城市建设作贡献,而他们的权利却没有完善的保障,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公民之所以应该纳税,是因为公民通过纳税来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获得完善的社会福利,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外地人和北京人按同样的标准交税,既然如此,政府为北京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或福利,外地人也应可以同样享受,这其中不应有差别。
综上可见,北京居住证目前的高门槛与城市化的潮流和规律是相背的。
要想让城市外来人口真正成为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就应及早把拓展对外地人口的公共服务,增强外地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提上工作日程。这一点,上海已经走在了北京的前面———日前出台的《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已经彻底让上海的居住证平民化,北京是否也能借鉴上海的经验呢?
人们期待,北京能早日降低居住证的高门槛,进一步拓展居住证的服务功能,用平等的制度环境推动外地人与北京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报评论员于平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