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追踪报道了10月12日发生在北京西站前的暴力械斗事件,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械斗事件背后隐藏的惊人内幕渐渐浮出水面:两个被称为“东北帮”的黑势力长期以来操纵着西站京津方向的黑车客运市场,10月12日的械斗事件就是双方为抢夺利益而爆发的一次冲突。
事实上,客运黑车的存在与保护黑车的“黑帮派”是相伴而生的,两者因为利益的共通,已经形成了一条固定的“黑色利益链条”:这个链条从搭乘黑车的乘客身上得利开始,先是滋养“票提”
———专门从事拉叫乘客、吸引客源的人员;还滋养着黑车车主;最后又养肥了“黑吃黑”的“黑帮派”。
我们不妨从“黑色利益链条”的首端分析起:当准备往返于京津两地的普通乘客,被“票提”拉上了黑车,就意味着,京津两地客运车站的管理费用以及国家的一部分税收将白白地流失。同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遭到了破坏,正规客运车主在向车站缴纳管理费用后,运营成本被大大抬高,将很难再与黑车主展开公平竞争,当前京津方向的正规客运市场不景气就反映了这一点。
经济方面的损失还可以量化,但黑车给乘客所带来的心理和人身安全上的潜在危害将无法估量。由于黑车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行车路线变更频繁,车内客货混装,拥挤不堪,超载与随意甩乘客成了家常便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非常高,乘客人身、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再来看链条的中间,“黑帮派”靠威逼、打压手段从黑车主手里夺得了可观的利益,同时又助长着黑车营运市场的长期存活,更直接造成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黑帮派”明目张胆地向黑车主收取保护费,几个帮派为争夺利益,公然发生暴力冲突,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欧、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相伴而生,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直接影响着首都形象。
直接打击黑恶势力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已经看到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人们还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如此规模的两股黑恶势力能长期在西站客运市场横行?为什么这些黑恶势力此前曾经发生冲突,有关方面没有在早期进行打击?从以前的许多案例我们可以知道,黑恶势力往往是与保护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西站的黑恶势力背后有没有保护伞?目前,依靠媒体的力量很难对此进行调查,但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彻底调查清楚。
本报特约评论员赵继成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