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燕飞
据10月17日《新京报》报道,出租车换型拟开座谈会,交通部门将就新技术标准及出台时间、司机收入、运价调整等问题作出解释。
北京出租车换型问题,已经吵吵嚷嚷了近一年的时间,新标准的出台一拖再拖,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出租车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地带,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谁都想从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谁又都不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千呼万唤的新标准刚一出台,就引发社会的诸多质疑。比如新的技术标准规定:汽车的排气量不低于1.8升,车长必须在4.5米以上,车内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尾气排放要达到欧洲三号标准,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佳等。
这个技术标准,可以说在全国都是超前的,其技术要求也非常苛刻。就目前我国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汽车来说,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并不多。按照新的技术标准,北京出租车的档次无疑是提高了,但是出租车的运营效益是不是就随之提高了呢?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
首先,车体大、排量大并不能说明出租车市场的运营效能提高。相反,车体大、排量大还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车体大就意味着占据更多的道路资源,北京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拥堵不堪,比照目前夏利、富康车的尺寸,新车型要长出30多厘米,面积要多出0.5平方米,按全北京6.7万辆出租车计算,就会增加20多公里的长度、3.4万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这无形中将会加重道路交通和城市用地的负荷。排量大将加大能源消耗,城市污染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与经济、实用、耐用、方便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其次,换型后,出租车的价格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出租车的价格究竟以多少为合适?按照交通局有关人士的解释,换型后每公里车价不会超过2元,而现在是每公里1.2元、1.6元的水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道路交通日益拥堵,出租车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高成本的出租车不可能长期维持低价格的运营,不超过2元的标准究竟能维持多久值得怀疑。
第三,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问题不解决,将制约换型的实施。出租车行业已经成为微利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目前开夏利、富康车的出租车司机,每天玩命工作12个小时,收入不过2000余元,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收入仅为1300多元,在北京这样消费比较高的城市,他们已经算是低收入者。更换大型出租车后,出租车司机要面临车份儿增加营运成本提高等问题。有的司机甚至算过一笔账,如果调节不当,甚至会出现收入的“负”增长。
为了提高首都的国际形象,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更换到期的出租车是必要的,提升首都出租车市场的效能也是众望所归。但是,出台一项政策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出租车市场而言,北京的市场需求量大,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出租车的定位不仅要以城市形象为基准,更应该以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老百姓的需要为基准。选择出租车不应单方面以尺寸、排量为标准,而应该以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外型美观、乘坐舒适为标准。只有适合不同社会层次的需求,才是出租车换型的最终目的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