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1日、12日,18日至今连续报道了西站京津黑客运被“东北帮”等涉黑势力幕后操控,收取保护费等问题。
10月10日,一场发生在西站附近的“刀枪混战”,引发了本报的持续关注,经过数天的暗访调查,这一地区京津客运被“东北帮”等涉黑势力幕后操控,收取保护费等问题被逐一揭开。目前,警方已高度关注该地区的黑势力,十余职能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成立,并将对包括黑客运等问题进行整治。但也有多名读者反映,很多黑车在西站遭清查后,已转移到北京站等处继续违规营运。
线路空白滋生巨大市场
在日客流量超过10万的西站,至今仍未设立到天津的长途客运线路,但旅客却每天都能听到票提们“天津、天津”的吆喝声。10月12日至15日记者在暗访调查中发现,大批旅客拎着大包小包跟随票提登上黑车,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拥挤的空间和被大大拖长的时间,人身利益也得不到丝毫保障。
跑天津等长途线路的大巴、中巴和轿车等就在西站广场及周边出发。旅客坦言,没有正规车,只好坐黑车。正如西站旅客接站服务秩序办公室人员所言,有“市”就有“场”,北京至天津长途线路的缺失,就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白,也就给黑客运提供了土壤。
黑势力乘机控制黑客运
面对西站地区这一巨大的市场,入侵的不仅是黑客运,一些黑势力也乘虚而入。在记者的数天暗访中,多次亲眼目睹并拍摄到了黑车司机向幕后势力交保护费的情况,所有的“程序”几乎都是在公开状态下进行。一些司机私下叹气说:“有东北帮看着,不交就别想走,他们会报复”。
一些知情者和来自警方的消息均证实,两“东北帮”控制了西站的京津客运线路,10月10日的混战正是因地盘控制和利益争夺引起的。
黑势力频现皆缘于利
这次混战并非偶然。仅据媒体报道,此前不足一年的时间内,西站就有两起涉黑案,包括2003年12月被警方打掉的4个涉黑团伙,以及今年4月被打掉的垄断京津客运市场的7人涉黑团伙。
10月18日,西站旅客接站服务秩序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那些帮派的争斗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利”字。记者的调查也证实,在共同的利益链条中,操控者、票提和车主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保护的关系。
西站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坦言,如果政府管理措施不完善,就会有地下自发管理者,为此,他们还提出了在西站设立正规客运站中转服务点的建议,赵公口等正规站也予以响应。构建新的管理秩序已箭在弦上。
昨日下午,西站管委会对下一步整治安排等情况未予透露。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市运输管理局也表示,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仍在调查研究中。
专家说法
政府应致力打破黑势力链条
张建荣(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目前我们国家确实存在一些涉黑性质的犯罪问题,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会稍多一些,总体看来,北京目前的情况应该还算好的,关于对这方面犯罪行为的打击,我们国家在1994年刑法修订时,新添加了“参加或组织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条款。不管是对参与者或组织者,都要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具体针对西站黑势力的问题,主要还是政府管理层面的问题,有关执法部门打破涉黑势力的利益链条,才是解决这些势力此起彼伏的关键所在。
设点应以方便乘客为标准
段理仁(北京交管局原副局长、交通专家):一直以来,北京的交通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的管理,归根到底都存在一个规范化的要求,一些所谓的黑客运,不管在什么势力的操控下,都必须进行整顿和打击。
关于在北京西站的京津等线路的客运需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有整体的规划和考虑,包括路线、站点设置等等。并且在这个规划中应该考虑其均衡性,构建良性运转的运输系统,对于如北京到天津等旅客需求较大的线路,应考虑站点的覆盖,对乘客进行分流,构建比较完善的一个站点网络,在清查整顿对黑客运进行围堵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疏导,一切以方便乘客为标准。
“正规站点在西站设立中转服务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表示,这个建议具有一定操作性,当然,这还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统一安排。
复杂地区不宜多头管理
谢庆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西站滋生黑势力,操控黑客运,归根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从地形上的小细节来看,地下广场本身就会造成管理的难度,造成违规人员滋长的有利空间。再加上管理部门数量较多,管理权限和区域划分比较复杂,也不利于重点监控和集中打击。从管理科学方面来讲,管理的权限和区域应该是有层次、有幅度的伞状结构,如果缺乏权力集中、分工明确、监控有力的机构,对于这个本就复杂的地区的管理就更加困难。
另外,对于西站设立“接站服务市场”,对接站服务进行市场化经营和统一管理,本来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经营者的进驻,肯定是要经过资质审查、招标公示等程序的,整个过程也必须是公开透明、合法有序的。目前,由于管理的缺位和疏漏,出现这种黑客运被黑势力控制,良性秩序被破坏的情况,政府执法部门应该有所总结、分析,在构建新秩序方面做出努力。
采写:本报记者 张剑锋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