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王劲秋)夜间排档影响交通、污染环境等扰民行为“令人不堪忍受”,4天来,多名市民致电本报,建议市政府把治理路边排档、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列入明年十件实事之中。
[市民声音]
别让我们在油烟中生活
家住北湖路的陈先生打来电话称,在他们小区附近,大排档摆上了人行道,炒菜和烧烤的油烟很重。他希望彻底取缔大排档,“别让我们每天在油烟中生活!”
还有一些市民反映夜间排档非常嘈杂,影响周边居民晚上休息,且污染当地环境,建议市政府采取措施根治。
[记者调查]
夜间排档成“公害”
21日晚上10时,记者在北湖正街和北湖路交叉口附近看到,路边人行道上小吃排档、烧烤排档一个挨着一个,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特有的孜然的味道。
住在旁边小区的王伟告诉记者:“人行道到处是垃圾、油腻、污水。大排档的油烟味楼上都能闻到,呛人难受。”
住在北湖路边的一位老人也说,太吵了,每天不过12点根本睡不安稳。
记者在夜市一直观察了1个多小时,到11时30分,各个排档仍工作正酣。
[管理部门]
执法力量有限
北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涂人华受访时说:“我们对夜间排档整治无数次了,可由于排档的设施很便宜,今天没收了,明天他们就可以重买再开张。”
市城管局占道处负责人表示:“夜间大排档的确成了社会公害,我们对夜间排档的整治一直没有放松过。”这位负责人认为,整治夜间排档最大的困难是执法力量有限。整治具有一定规模的排档,往往需要出动上百人。可全市一共只有1600多名执法人员,白天还有其他工作要做,不可能天天组织大规模的整治行动。而且,“夜间排档喜欢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执法人员即使夜里2点撤走,他们还是马上就出来了”。
有市民来电时表示,对夜间排档的管理不应只是取缔,因为经营摊主多数以此为生,应当指定特定经营范围,并进行规范管理,尽可能不影响周边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