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春艳)筹办世博,先立“规矩”。上海世博局透露,首部国家层面的法规———《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已由第6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有望于近日颁布实施。据悉,为一次大型国际活动专门建章立规,在国内尚无先例。
世博会的第一部法规将聚焦保护知识产权。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表示,在筹办世博会过程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这个问题。世博会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否使这些思想火花得到有效保护,将成为世博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由于世博会权利主体和标志内容的特殊性,世博会标志中的不少内容难以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专门针对世博会的新法规即将浮出水面。
据悉,即将颁布的新法规保护范围涵盖世博会名称、形象、会徽、吉祥物、内容等各个方面。该法规将具有浓烈“正名”意味:上海世博会申办机构和组织机构是这些标志的权利人,享有对这些标志的专有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相同或近似地使用世博会标志。
该法规的公布,不仅是我国能否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承诺的重要检验。
除此以外,上海世博会还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正名”。据悉,在世博会申办和组织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侵权行为。去年,上海世博局将一个名为“士博汇”的楼盘告上法庭,被业界称为世博侵权第一案。据透露,这场备受关注的案件庭外调解已经失败,目前正在审理中。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表示,调解失败的原因,就是对于上海世博局打这个官司的目的,并不在于索赔,而是为了“正名”:正本清源,明确世博会名称和形象的权利归属,并及时遏制侵权行为,唤起民众的法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