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南中国门户,有着五羊城的美好传说和花城的美誉,然而,如果当你知道,每天平均有5人死于这个城市的车流之中时,你会作何感想?
10月23日,广州市将首次开展“交通安全周”行动。根据统计,在全国各大城市当中,广州市以年均死亡1700多人、日均死亡4~5人排在了全国的首位,并排在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的前面。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不下的严峻形势引起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然,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成因,也无非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车辆增多的速度、行人抢道违章、酒后驾车,无照驾驶,再就是日见增多的二轮摩托车——广州市摩托车死亡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约占到事故死亡总人数的50%以上。
也许,罗列起来,原因还远不止这些,但归根结底,最大的问题还是人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
诚然,小车进入家庭是人们走向富裕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尤其是汽车的生产和经销商们也充分论证了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彻底走出鼓励汽车进入家庭这一概念误区,我们或许永远都难以消除道路交通事故灾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少人多,小汽车的扩张占用了道路、车位等巨大的空间,消耗了油料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也造成大气污染。而事实上,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的瑞士、丹麦、瑞典等富裕国家,人们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增强体魄,扩大城市功能,国家大都不提倡甚至严格限制私人拥有小车,而把更多的场地腾给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等。
我以为,发展公共交通应该成为我们彻底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思路。既然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我们又为何不能从现在起,把道路更多地还给行人,让人成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让汽车无情地夺去我们的空间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呢?
李甘林 银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