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3日电 题:中国陶都宜兴打响三场“环境保卫战”
作者:吴伟刚蒋文强戴军
素有“环保之乡”美誉的陶都宜兴,近年来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亡羊补牢调整产业结构,未雨绸缪控制污染源头,打响治水、治尘、治烟的三大“环境保卫战”,优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重塑“环保宜兴”
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自古山水秀美,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然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宜兴乡镇工业的崛起,化工企业遍地开花,开山采石比比皆是,工业窑炉烟囱林立。“污水溢,尘土扬,烟雾浓”是当时宜兴环境的真实写照。太湖遭到侵蚀,山脉受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制约着宜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面对这种现状,宜兴市委、市政府深深地感到,如果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那将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只有确保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使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存环境。
为此,宜兴市认真贯彻执行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市人大审议通过的《烟尘治理议案》、《旅游议案》等,把综合环境整治作为宜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的实事来抓,组织实施“碧水再造、蓝天重现、减排工业污染、舒适人居环境”工程,开展以治水、治尘、治烟三大战役为重点的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2002年以来,宜兴市关停重污染、小化工企业513家,封闭矿山宕口230个,拆除倒焰窑体364座,炸毁烟囱352只,铺设处污管网50000多米,用于改造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的资金达10多亿元,使宜兴的空气和水质的主要指标明显优化,重现碧水蓝天的美好景象。
治水:还太湖清澈秀美
以水污染整治为主的“治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宜兴市进行的第一大战役。
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水污染进行整治。在入太湖河流两侧水环境整治中,对180多家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对全市232家水污染企业和3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对新增和扩大规模的46家畜禽养殖企业采用建设沼气工程的办法进行治理。
宜兴市注重把好项目审批关,市政府明文规定,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批,新上项目力求向机械、环保、轻纺、服装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转变,压缩化工行业的比重。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化工企业必须是精细化工,要报省有关部门批准。
近年来,宜兴市共否决污染项目620多个。加强了围绕沿线30万居民饮用水源头横山水库的水源保护,建成了高浓度油漆废水焚烧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全市建成、在建污水处理厂6家;清淤河流734条,土方1400多万方;交通船舶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3200多艘交通运输船舶油污分离装置和垃圾收集装置的安装率达到了100%。
治尘:建绿色宜兴
以矿山整治为主的“治尘”环保综合整治是宜兴市展开的第二大战役。
宜兴市坚持“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作方针和“总量控制、自采自用、加工增值、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调整矿山开采布局,优化矿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全面实行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许可证制度,真正做到“在开采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严格控制矿山开采总量,狠抓矿山宕口的关停和整治。宜兴市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各个目标任务落实到各镇。宜兴市著名的“建材之乡”张渚镇,过去靠山“吃”山,矿山宕口、轧石机、非法码头和石灰窑成了该镇上危害环境的“四害”。通过宣传教育和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帮助工作,广大业主纷纷忍痛割爱,主动关掉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建材企业,并转向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的机械、纺织、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几年来,该镇先后关停矿山宕口118个,轧石机141台,炸毁石灰窑38个,拆毁非法运输码头273个。
在整治中,宜兴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该复垦的复垦,该复绿的复绿,可以改造成建设用地的改造成建设用地。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复垦复绿面积4000多亩,绿化造林近4万亩,建设生态防护林8000亩,绿色通道造林9000多亩。同时,该市还规划和建设了总投资规模达30亿元的一大批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工程。
治烟:空气质量大为改观
以工业窑炉整治为主的“治烟”环境综合整治是宜兴市的第三大战役。宜兴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整治工业窑炉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整治的力度,再次发起了整治工业窑炉为主的“治烟”战役。结合“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煤改气(天然气)”作为这次整治的中心。宜兴市政府拨出6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关闭倒焰窑的企业。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拆除各类窑体364家,烟囱352个,强制性拆除报废了382台土锅炉,31家企业完成了窑炉改造,全市铺设天然气管网315公里,139家企业使用了天然气或签订了用气合同,日供天然气近8万立方米。还有些企业正在转产之中。
同时,宜兴市还加大了对全市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全市重点企业中安装了14台COD在线监测仪、44台粉尘在线监测仪、2台自动PH自动监测仪和68只“环保黑匣子”,建设了烟气黑度自动监控系统、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环境信息监控指挥中心和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使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场“环境保卫战”初战告捷,宜兴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标准均上了一个档次,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地面水水质基本达到《江苏省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标准,6条主要入太湖河流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指标均达到三类水标准,自来水厂的水质达标率均超过96%;各项排污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目前,宜兴市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3年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最发达县(市)区第15位,比2001年提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