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来的机遇 四川新闻网-四川工人日报讯
———南部县总工会实施文化宫体制改革纪实
南部县工人文化宫是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职工文化先进集体”,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面对文化市场的强烈冲击和人事分配体制的陈旧落后,南部县工人文化宫依靠出租场地供养11名职工,和多数县级文化宫一样陷入了困境。如何保住这块全国的先进牌子,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实现文化宫工作的再发展?去年以来,南部县总工会抓住城市改造的有利时机,对文化宫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步步为营苦守阵地
2003年初,南部县委、县政府规划新建柳林文化广场,决定将工人文化宫全部拆迁。为了服从党政工作大局,做好拆迁工作,县总工会成立了“南部县工人文化宫拆迁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处理文化宫的拆迁和改革工作,确保拆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会资产保值增值。
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阵地建设的物质保证。县总工会一班人利用各种场合和会议宣传《工会法》、《四川省〈工会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讲明新形势下加强工会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朱逢娟多次在县委常委会上为工会呼吁,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随后进行的拆迁还房补偿、人事制度改革和新区文化宫新址规划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领导对工会阵地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工会资产不但保值而且成倍增值的胜利。抓住机遇改革人事
在做好文化宫拆迁补偿工作的同时,县总工会针对原工人文化宫拆迁后无阵地、无收入和职工文化低、工作能力差等实际情况,借鉴乡镇、事业单位改制等做法,对文化宫的用人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并得到了市总工会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上制定了改革方案,其措施为:结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且年龄男满55岁,女满50岁的2名职工提前办理病退手续;对工龄不满30年且年龄男不满55岁、女不满50岁的9名职工一次性了断劳动关系。为保证文化宫人事制度改革在年末顺利完成,县总工会把9名了断劳动关系的职工分成4组,落实到4名领导干部头上,限期做好思想工作。由于改革方案得体,措施有力,全员同心,文化宫改革工作如期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准确定位乘势而上
目前南部的工夫阵地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他们对新文化宫的定位是:在作用发挥上,工人文化宫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需求运作,强化教育培训职能。同时弱化文化娱乐职能,通过县总工会开展的大型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基层工会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进行代替;在人事分配制度上,实行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按文化宫职能需求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做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在工作方式上,文化宫工作将进一步创新,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职工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增强文化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马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