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 最新消息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山水铜都铜陵扬起希望的风帆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25日00:17  来源:中安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依山傍水 风景秀丽 山水铜都铜陵扬起希望的风帆

  铜陵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一、铜陵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南岸,临江近海,是安徽实施皖江开发开放战略的重点城市,距世界公园黄山180公里,距佛教圣地九华山80公里,是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铜陵现辖三区一县,总人口71万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铜陵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已探明的近30种矿藏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等的储量丰富,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铜陵尤以产铜著称于世,矿山采掘、炼铜和铸器的历史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是我国最早使用硫化铜矿的地区,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古铜都”。李白诗“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就是千年炼铜史的真实写照。铜陵物产丰饶,盛产优质粮、油、棉,以及蚕桑、苎麻、生姜、大蒜、大豆等农副产品。铜陵凤丹是名贵中药,在国内外也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陵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呈现出一幅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铜陵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03年末,铜陵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9∶59.1∶35.9;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0美元,人均财政收入1517元,均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91元,名列全省前列。铜陵与马鞍山、芜湖、合肥一起,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城市。

  产业基础较为雄厚。按照“做强有色、做精化工、做优电子、做大建材”的发展思路,四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铜陵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铜陵有色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铜生产企业,连续6年保持电解铜产量全国第一,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以精达集团为代表的铜加工业发展迅速,全部铜加工能力已达年产6万吨,特种电磁线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2003年铜工业销售总收入达76亿元。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铜化集团磷铵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硫酸生产能力达130万吨,九华山牌优质磷肥享誉全国,以碳酸二甲酯、特种绝缘漆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化学工业销售总收入达25亿元。铜陵是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铜峰集团电工薄膜的生产能力已达年产8000吨,位居世界第一。三佳集团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电子模具生产企业,市场占有量保持国内第一,其测速雷达、SO2在线检测仪等特色产品均是国内首创。电子工业2003年销售收入达22亿元。铜陵是国内生产水泥条件最好的地区,铜陵海螺通过建设三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体水泥生产厂。随着上峰水泥、远东水泥项目建成,铜陵地区的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将达到2400万吨。铜陵继铜都铜业之后,又先后有三佳模具、铜峰电子、精达股份、六国化工等企业成功上市,铜陵成为目前安徽省内除合肥外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形成颇具特色的“铜陵板块”,近年来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达28.86亿元。

  发展潜力十分强劲。铜陵以“861”行动计划为重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储备了一批牵动性强、加工度高的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大幅增长,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38元,居中全省第二位。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的重点项目有:4×60万千瓦机组国电铜陵发电项目、铜陵电厂3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开发区热电厂、磷铵三期扩建、有色铜板带、金隆扩建、6万吨碳酸二甲酯、三佳引线框架二期、铜峰电工膜合资项目、7.5万吨黄铜棒、15万吨铜线杆、覆铜板二期等。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铜陵城市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市容市貌不断美化。老城区改造不断加快,拓宽改造了长江路、义安路、北京路、石城路,新建了湖东路、天桥北路、环湖南路,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成了铜都广场、笔架山广场、长江西路绿化带、义安苑、观湖广场等城市绿化精品,形成了靓丽的城市风景线;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环湖建设不断加快,入夜的天井湖灯饰流光溢彩;开发建设了世界花园、绿云山庄、新苑小区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改善了人居环境。商业中心和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商务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合铜黄高速公路铜陵至庐江段正加紧施工,铜陵至汤口段已开工建设,沿江高速公路开始征地折迁,铜宣高速等项目正在加紧前期工作;铜九铁路近期将开工建设。港口建设全面铺开,集装箱码头等加快建设;铁、公、水立体交通网络更趋完善,从而加速铜陵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和经济融合。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招商引资氛围日渐浓厚,引进项目呈现出了大项目多、工业项目多、省外项目多的可喜局面。资产重组步伐加快,铜百转让、铜陵大桥经营权成功转让;苏州方圆化纤项目、上峰水泥、金港公司钢材、安科生物药业、广信化工、金蟾矿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铜陵。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建设明显加快,载体功能更加显现。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进入九十年代,铜陵的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创新特色鲜明,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铜陵是国家科技创新先进城市,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被誉为“铜陵模式”;铜陵各级职业教育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是双基教育先进城市,示范高中建设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居全省前列;铜陵市卫生资源人均占有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超过全面小康基本标准,是全国卫生城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回归镜”为代表的铜工艺美术作品和雕塑全国驰名,以《青铜魂》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深受好评;社区建设面貌一新,管理职能不断完善,朝阳社区被评国家级示范社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受到更大关注,千年古镇大通镇获得了国际人居环境奖;精神文明不断深入,铜陵是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

  二、铜陵未来发展展望

  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新一轮皖江开发开放,要求“马芜铜”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我市提出的未来发展主要构想是: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把今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即从2003年到2007年。GDP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GDP2700美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第二阶段为2008年到201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人均GDP5500美元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8000元和7300元。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初步显现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为2016年到2020年。实现“双百”目标,即:全市人口100万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均GDP达80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6万元和1.1万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围绕起步阶段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九大建设任务,这里重点介绍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设想。

  (一)在工业经济发展上,重点是扩张规模、改善结构,促进城市转型。

  壮大铜加工、化工、电子、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张经济规模。

  铜加工业:完善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无氧铜杆?铜线?特种漆包线、电解铜?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系列铜管四条产业链;建设有色金隆扩建、铜板带、铜线杆、黄铜棒项目,精达各类电磁线、三佳引线框架二期等重大项目。到2007年,形成50万吨电解铜、30万吨铜材加工的年生产能力,电解铜产量保持全国第一。铜加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

  化学工业:依托硫磷化工基础,继续扩张高效复合肥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碳酸二甲酯、钛白粉、绝缘漆等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医药化工产品。到2007年,形成1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250万吨硫酸、20万吨精细化工产品以及较大规模的医药化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化学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电子工业:加快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园建设,壮大和延伸电容器薄膜及电容器、电子模具及塑料封装、电子铜基材料、晶体及其元器件四条产业链,同时积极开发芯片、软件、电子整机等项目。到2007年,形成2万吨电工膜、50亿只各类元器件、2000套模具、20亿块塑料封装的年生产能力。行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建材工业:提高水泥生产集中度,建成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并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品。建设铜陵海螺三期、浙江上峰公司等项目,到2007年,形成2000万吨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较大规模新型建材的年生产能力。建材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

  加快发展纺织、环保、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配件和电机以及新材料五大接续产业,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纺织工业:加快纺织印染工业园的建设,构筑印染后整理产业集聚的平台。加快方园化纤3GT、粘胶纤维,铜陵华源无纺布、亿米印染线,大东纺织等项目建设。到2007年,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环保工业:重点发展环保设备制造业,扩大SO2在线检测与吸收设备、气动乳化脱硫除尘装置、陶瓷过滤机等产品生产规模,加快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到2007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能源重化工业:加快冶化工业园建设,搬迁市焦化厂和铜钢公司;抓紧建设电厂五期、铜陵大电厂等项目。到2007年,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形成2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

  汽车零配件和电机工业。加强与奇瑞等汽车制造厂的协作,开发各种汽车零配件产品,鼓励各类电机生产企业发展。

  ??新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铜、银金属粉体材料、铜铬合金、液晶材料、纳米材料等各类合金材料和信息材料。到2007年,力争新材料工业有较大突破。

  (二)在城市建设上,以塑造具有铜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为核心,按照“环湖建设、城乡一体、南北拓展、跨江发展”的整体建设格局,拉开城市框架,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形成城市行政、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具备较为完善的生活居住条件;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新城区;突出旅游、商贸、居住功能,建设天井湖风景区;以商贸、休闲、高档住宅为重点,建设车站新区;发挥横港滨江地区的水陆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园区,形成滨江新区。

  加快小城镇建设。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大力推进大通旅游生态镇、顺安和钟鸣两个省级中心建制镇的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设具有铜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用我市“环山、临江、含湖”的特点,完善大桥、植物园、天井湖等景观,建设青年生态园、西湖公园、螺丝山广场、市民广场等休闲场所。启动“生态铜陵”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面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铜陵正阔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山水铜都--中国铜陵欢迎您

  中共铜陵市委书记 沈素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庆军

  Shen Suli,Secretary of Tongl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Zhang Qingjun,Mayor of Tongl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辖三区? 县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充足。

  铜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中国古铜都和“八宝之地”之称,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采冶铜历史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三千余年。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在已探明的近30多种矿藏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石灰石、金、银等储量丰富:铜陵植物种类丰富,苎麻、凤丹、生姜、蒜子等农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铜陵区位条件优越,投资环境适宜.交通便利.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世界公园黄山 180公里,距佛教圣地九华山80公里,是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同时也是安徽省实施新一轮皖江开发开放的重点城市。匕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5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是对外轮开放的国家?类口岸和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铁路可连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一武汉的铜陵一九江铁路即将兴建.公路网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大桥贯通南北,合(肥)一铜(陵 )一黄(山)和沿江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在铜陵形成十字交汇点,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依托丰富的铜资源优势,铜陵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目前已形成了以铜、化工、电子、建材、纺织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生产基地、苎麻、亚麻纺织基地、建材生产基地和电子模具生产基地;拥有?批在中国主板上市的公司和拟上市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皖江开发开放以来,铜陵抢抓入世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自1989年至2003年,全市新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16家,投资总额96,25 6万美元,合同外资33,27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351万美元,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客商来我市投资.投资领域涉及冶金、铜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十多个行业。现有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规模已达40多亿元,外企成为我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成份。由大型跨国公司日本住友株式会社、伊腾忠商事等与铜陵有色公司合资兴办的全国铜行业及安徽省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铜陵。 2003年,我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近6亿美元,居安徽省17个市前列。目前,铜陵已与英国、德国、葡萄牙、瑞典、日本、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的七个城市分别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关系,国际交流日趋活跃。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铜陵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均名列前茅: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铜陵将进一步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有独具铜陵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有一群在市场经济中发

  展起来的大中型企业,有一批受国内外用户欢迎的名优产品,有熟悉国内外市场的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络;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有300多个对外招商项目.数十亿元的国有资产有待并购重组。铜陵市政府为鼓励外来投资,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铜陵已成为外来投资的一片热土。

  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朋友来铜陵旅游观光,洽谈合作,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繁荣!

  

  “生态山水铜陵”有关材料

  市环保局

  第一部分 2004年1-9月份铜陵市环境质量状况

  铜陵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部分指标明显改善。今年1-9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平均污染指数65,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市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246天,占总监测天数的96.5%;劣于二级的天数28天,占总监测天数的3.5%。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080毫克/立方米、0.060毫克/立方米。长江铜陵段水质良好,所测5个断面中有4个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二冶断面受亚邦化工厂排污影响,挥发酚较高,水质较差。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天井湖、桂家湖除总磷超标外,其余24项指标平均值均未超标。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值分别为52.2分贝、68.0分贝,均控制在目标控制值以内。

  城市生态环境 近些年来,我市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一直抓得很紧,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基本保持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7%;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建起了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天井湖、笠帽山、相思树三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省级凤凰山风景区和铜都森林公园,“两区一园”面积达到28846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9%;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近300公顷,生态治理率达到13%。

  第二部分 “生态铜陵”的有关情况

  一、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

  1、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铜陵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城市中位居前列,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全省领先,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已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生态市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2、铜陵市建设生态市有较为发达的社会基础。铜陵已成为迎接长三角地区辐射的重要城市之一、随着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的实行,知识人口的比重大幅增加,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经济具有较高的协调发展能力。市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模式日益现代化,公众关注和参与城市发展决策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随着全民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建设生态市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3、我市建设生态市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城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市现后有铁湖村、朝山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大通镇获得2003年人居环境范例镇,并获得市级生态镇;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前矛;

  4、有较强的科技基础和吸引人才的机制与优势。铜陵地区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密集程度、科研水平与科研成果数量均为安徽长江经济带的前列,生态、环保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优越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着大批外地高素质人力资源, 可以为铜陵建设生态城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5、我市建设生态市具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础较好。目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并且入围40家国家最具魅力城市之一。经过这几年文明创建建设,我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水平、工业污染控制能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得到长足发展。国家文明城市是生态市的初级阶段,到2015年我市建成省级生态市后,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6、有相对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有势。我市处在长三角的边缘,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安徽省皖江城镇带和南北中心发展轴线上,为皖江城镇带“马芜铜”经济圈三个重点发展的骨干城市之一。与安徽省皖南经济区、皖中经济区大部分地区空间距离在2小时车程之内,是以“两山一湖”为主的皖南旅游区北大门,相互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八百里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长江十大港口之一?铜陵港,合铜黄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的即将动工兴建,使得铜陵市处于联系皖中、皖南的门户位置和联系沿江东西的枢纽位置。所有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

  7、有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铜陵通过有效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规划,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工作,“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园”的城市景观形象和山水生态城市的功能日益显现,各项环境指标达到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为建设生态城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

  1、铜陵市的工业结构单一,组团特征不明显。企业布局未能实现环境容量和城市空间的优化配置。工业布局混乱,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其它用地混杂在一起;“一厂一区”现象比较普遍;有严重“三废”排放的工厂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风向,长江水源上游,严重的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2、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不够突出,建立生态产业体系的任务相当艰巨。

  3、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法制尚有待健全,部分行业存在垄断经营现象,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整体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城市管理部门利益分割严重,造成城市管理整体效率不高、管理成本较高。

  4、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浪费土地等自然资源问题时有发生;水污染、土壤面源污染、有机物污染、大气污染和环境噪声污染仍较为严重;酸雨污染、水土流失、天然湿地严重萎缩。

  5、生态饮食消费尚未形成,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

  三、综合评价

  铜陵市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三者逐步和谐、均衡发展,初步具备了生存、发展、环境、社会、智力五大支持系统,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资源状况较好并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初步富裕,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形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系的消极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铜陵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

  第三部分 铜陵市循环经济开展情况

  铜陵市是在有色矿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多年来,在为国家建设提供基础原材料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大量的“三废”,工业废水年排放高达6000多万吨,年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达500多万吨,2003年为525.06万吨,其中:尾矿216.29万吨、冶炼废渣90.01万吨、粉煤灰43.92万吨、磷石膏约100万吨、硫酸烧渣约45万吨、煤矸石0.58万吨,全市累计堆存的工业固废超过9000万吨。立新煤矿的黑山,硫酸烧渣形成的红山、磷石膏堆成的白山,一度成为独特的“景观”。这些沉重的环境负担,是铜陵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是铜陵循环经济的着眼点。有关企业、部门和科研机构,从废物的综合利用着手对工业“三废”开展治理,逐渐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巨大。

  一、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铜陵市综合利用最先从响水冲尾矿库尾矿再选综合利用硫铁开始的,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务院的表彰;从而为我市拉开了以“三废”为资源,走综合利用之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序幕。三十年来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03年我市工业用水76102万吨,其中重复用水6842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88.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326.6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2.22%;有色铜冶炼烟气制硫酸72万吨,全硫利用率达到90%。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市“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就达8.5亿元。我市“三废”综合利用主要有:

  工业废气:我市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用元素,如冶炼厂每年向大气排几万吨硫,从上世纪90年代起铜陵有色公司按省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任务,开展全硫利用率工程,鼓风炉铜冶炼硫的利用率从不到50%提高到目前的80%;铜官山化工公司回收磷肥生产系统排放的氟年产氟硅酸钠1200吨,还出口创汇;利用氨水吸收制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生产的高浓亚硫酸?是制药工业的优质原料;还有我市染料企业年回收溴化氢产品约250吨,年销售收入250多万元等。

  工业废水:“七五”期间,我市有色六大矿山陆续建设了万吨水池,实行采选废水闭路循环,不但消除了外排废水所造成的污染,而且解决了干旱时期生产用水紧缺,缓解与农争水的被动局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开展。有色公司产生工业废水近2亿吨,经处理后重复使用达1.77亿吨,补充新水仅2600万吨。

  工业固废: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因为铜陵产业结构特点开展的较为广泛,除冶炼渣外,每年产生的50多万吨硫酸烧渣,基本全部得到利用,供外地钢铁厂炼铁或用作水泥添加剂。阳极泥、冶炼烟灰回收稀有金属,仅黄金就达4.29千克,白银71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目前我市产生的发电粉煤灰、磷肥磷石膏、高炉水渣、煤渣等基本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综合利用。

  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

  循环经济体现在企业层面主要表现在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两大方面,自《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市被列为省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市经贸委和环保局抓住契机,在我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先后在有色、化工等行业开展试点,2004年,市环保局利用企业环境信用评级结果,在全市黄色等级以下企业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清洁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

  1、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2003年环科学会和市科协在一冶成功举办了清洁生产研讨会,许多企业在会上交流了有关论文,将对推动我市清洁生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省人大副主任季昆森来我市调研循环经济开展情况给我市领导作了生动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报告,我局对三废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向政府上书,为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出谋划策。

  2、一些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得到应用。如:六国的磷酸生产用水闭路循环技术(该技术是原磷?厂首先应用并被列入国家导向目录);金隆的闪烁炼铜工艺;有色机厂的消失模铸造工艺;铜钢的锅炉全燃用高炉煤气工艺和烧结机头烟尘净化电除尘技术;铜官山化工公司的硫酸生产余热发电和有色冶炼低浓度烟气制硫酸等列入国家目录的技术;海螺公司的散装水泥装、运、储、(用)技术;继安庆铜矿之后,铜官山铜矿、新桥矿业公司等也都建设了尾矿井下充填设施,有色公司矿山采用尾矿井下充填清洁生产工艺,仅2003年就消化了74万吨固废;继有色矿山采选废水回收重复使用技术后,市钢铁厂、焦化厂和电厂30万机组等工业用水大户相继实现了废水闭路循环使用。

  3、以金隆公司、海螺水泥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企业通过采用转变生产方式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向清洁效益型发展及以三佳、铜峰、精达等通过产业结构调和延长主产品产业链的清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标志着我市在转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开展清洁生产,2003年全市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节约标煤15万吨,综合利用发电量达1.5亿KWH。

  三、循环经济特征产业蓬勃发展

  循环经济在我市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批具有循环经济产业特征的企业得到发展。

  一是静脉产业前途光明。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人们把由资源变为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动脉产业,把由以“三废”为原料加工为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过程称为静脉产业,通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出现了一批专门以其他企业废物为原料的“静脉”企业,如三利公司加工铜冶炼废渣生产除锈磨料、有色设计院试验厂和顺达精铋厂专门处理有色冶炼的烟灰提炼铅铋等金属等,铜冶炼渣在70年代以前,只是在建筑行业少量利用铜冶炼渣,每年数万吨的黑砂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经过不断摸索,有色公司利用黑砂粒子具有一定强度的特性,成功地开发出可用于造船等行业使用的除锈磨料,产品供不应求,2003年生产磨料58万吨,产值3千余万元。

  二是共生企业不断出现。在企业自身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我市又不断涌现出与主导产品企业共生的从事“三废”综合利用的企业,如绿阳公司处理磷石膏与六国公司共生、金口岭选矿车间处理铜冶炼炉渣与金隆公司共生,亚帮公司六分厂处理溴水与金城工业园内有关化工企业共废水、华兴公司公司处理有机化工公司的废水等。

  三是企业、行业间的耦合加强。作为具有明显循环经济特征的企业、行业间通过能流、物流交换的横向耦合不断拓展,如有机公司与钛白粉公司通过有机苯酐车间产生的蒸汽供钛白实现耦合、钛白粉公司废酸供铜官山化工公司生产磷肥耦合、华源公司与明胶厂的则通过华源处理站处理明胶厂废水耦合;我市还出现了行业间横向耦合,如发电、化工、冶炼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通过出售商品热水实现了与市区“三产”洗浴业的耦合、有色矿山生态恢复与地产药材丹皮种植及城市建设耦合:我市矿山的生态恢复工作,市政府和有色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实施,先后与澳大利亚,北京有色设计院合作,在铜官山铜矿、狮子山铜矿服役期满的尾矿库进行复垦,植被恢复;凤凰山铜矿也在林冲尾矿库复垦种植丹皮,经检测,丹皮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市区自人民电影院至有色电大105万平方米的区域已成为繁华的市区中心地带,过去的黑砂滩已了无踪影。

  四是关键链接技术出现。建材行业是铜陵市的支柱产业,2003年我市水泥和熟料产量约600多万吨,每年需要石膏约30万吨,因我市磷肥生产排放的磷石膏呈酸性而限制了其在水泥行业的使用,铜化公司经过攻关,生产出磷石膏改性增强球不仅满足了水泥质量的要求,而且十分适合大型水泥生产线连续进料计量要求。专业生产磷石膏改性增强球的绿阳公司诞生,标志我市循环经济的核心链接技术取得突破,发展循环经济已经由被动步入主动阶段。

  四、主导产品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众所周知,铜陵是以铜立市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有色工业主要生产粗铜,以致全市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还围绕铜产品发展生态工业。铜产业链不断延伸,由粗铜延伸为电解铜、无氧铜杆、绝缘线、漆包线、超细漆包线等;由铜派生出磷铜、铜粉、铜箔、铜板带、线路板、铜工艺品等;伴随铜矿的开采,硫、铁等伴生矿元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铜的冶炼通过综合利用,增加硫酸、金银等贵金属产品;硫酸又为化肥、医药等工业提供了基础原材料。以铜为主干的生态工业大树枝繁叶茂。

  五、围绕建材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优势初步建立

  建材行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年生产水泥和熟料约600万吨,建材工业的发展,给废物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广泛的空间,而丰富多样的工业固废给我市劳动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载体,目前,我市钢铁厂每年产生的高炉渣,发电厂粉煤灰已成为水泥厂的优质原料,六国的废磷石膏成了水泥助剂,因水泥产品质量对铁含量有要求,又为硫酸烧渣的再利用开辟了途径。有色一冶、金隆公司每年产生的近2万吨中和渣被用于窑厂制砖,化害为利,我市的约10万吨锅炉渣也全部被砖厂吃掉。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水泥、建材行业利用我市的固废就近100万吨(粉煤灰30万吨、高炉渣约20万吨、硫酸烧渣约20万吨、磷石膏约20万吨)。通过跨行业的联合,逐渐形成了铜陵地区冶炼、化工、水泥产业链和原料结构特点,建材行业地区循环经济优势已经显现。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2004年10月11日)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的全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1995年2月,省政府批准了开发区8.22平方公里总体规划,0.4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开始建设。1998年11月,市政府确定开发区区域面积为13.2平方公里。

  2002年12月5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铜发[2002]25号)文件,开发区的二期建设从此全面启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目前,开发区规划区域内的工业用地基本报批和征用完毕,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所有项目用地按“七通一平”(供电、供水、供气、道路、通讯、排水、排污和场地平整)标准提供,区内主干道路路幅55米,次主干道路路幅42米,绿化、亮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同步进行。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正在规划之中,中央公园、西湖、翠湖景观带即将开工建设。

  到2003年年底,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进区项目168个,先后有意大利、德国、美国、葡萄牙、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兴业。已初步形成了以铜都铜业、精达股份为代表的铜材深加工产业,以铜峰电子、三佳模具为代表的电子基础材料产业,以华源麻业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毕克化学、德国西瓦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基本实现了“以铜材深加工和电子信息材料为主导,纺织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产业定位目标。

  2003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完成GDP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077万元,招商引资突破 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

  2004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17亿元,同比增长51.12%;完成财政收入 4266万元(不含铜峰、华源、三佳、蓝天等企业),为预算数的48%,同口径增长62.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0%。

  

  铜陵市“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情况

  经调查研究,我市初步筛选“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111项,总投资 100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26 项,新开工项目 34 项,预备开工项目 19 项,前期工作项目 24项。具体分为如下。

  1、铜工业。重点项目 15 项,总投资 122.3 亿元。

  续建项目:铜都铜业金昌冶炼厂新工艺改造、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铜都铜业高精度铜板带、铜陵有色漆包线、铜陵精达抗电晕电磁线。

  新开工项目:铜陵金隆铜业公司电解铜扩建。

  预备开工项目:铜陵有色铜都铜业公司电子铜带、铜陵有色铜线杆、铜陵有色铜及铜合金棒材、铜陵有色铜管、铜陵有色硫酸扩建、铜陵中金铜箔。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精达异形电磁线、铜陵中科铜都铜及铜合金粉、铜陵有色海外办矿。

  2、化学工业。重点项目 7 项,总投资 23.8 亿元。

  新开工项目:铜化集团磷复合肥工程、铜化集团硫铁矿制酸、铜陵方圆粘胶短纤维项目、铜陵方圆PTT短纤项目。

  预备开工项目:铜陵有色金泰公司碳酸二甲酯工程。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钛白粉。

  3、电子工业。重点项目 9 项,总投资 27.8 亿元。

  续建项目:铜峰公司片式晶体频率器件、铜峰公司高Q值人工晶体。

  新开工项目:铜峰公司电容器用耐高温聚丙烯薄膜、铜峰公司特种电容器、铜峰公司新型片式陶瓷电容器、电感器、铜陵华瑞公司覆铜板二期工程。

  预备开工项目:铜峰公司电容器用聚酯膜、铜陵有色印制电路板、铜陵三佳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线(二期)。

  4、建材工业。重点项目 5 项,总投资 51.9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海螺公司三期工程、铜陵上峰水泥一期工程。

  新开工项目:铜陵海螺公司三期工程。

  前期工作项目:安徽远东水泥有限公司、铜陵申海水泥有限公司。

  ­5、纺织工业。重点项目 6项,总投资 143.5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华源高档麻纺面料、铜陵华源高档亚麻面料及麻资源综合利用。

  新开工项目:铜陵大东纺织项目、铜陵天丝亚麻纺项目。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华源麻业印染布、纺织规划项目。

  6、环保、汽车零配件和电机工业。重点项目 3 项,总投资 13.7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环保设备制造。

  新开工项目:铜陵三佳汽车配件精密加工、铜陵有色矿山采掘无轨化装备。

  7、能源重化工业。重点项目 4 项,总投资 123.3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至芜湖天然气支管线项目。

  新开工项目:铜陵开发区集中供热项目。

  预备开工项目:铜陵焦化干息焦、铜陵电厂五期。

  前期工作项目:国电铜陵电厂。

  8、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7项,总投资 369.2 亿元。

  续建项目:沿江高速公路(芜湖-大渡口)、合铜黄高速公路、铜陵海螺水泥码头二期工程。

  新开工项目:上峰水泥公司专用码头。

  预备开工项目:铜九铁路安徽段、铜陵大电厂码头、亿吨杂货10万集装箱码头、铜陵顺安河航道疏浚。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宣城高速公路、芜铜铁路复线、铜陵长江过江隧道、铜陵长江二桥、马芜铜轻轨(铜陵段)、庐江至铜陵铁路、铜陵地方铁路工程、铜陵大通货主码头、铜陵至无为公路扩建。

  9、服务业。服务业重点项目 9 项,总投资 36.6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商城、井湖大市场、铜陵和悦休闲中心。

  新开工项目:铜陵时代广场、无公害菜蓝子产品交易中心、中南建材装饰大市场四期。

  预备开工项目:横港物流园。

  前期工作项目:铜商品市场后续项目、火车站商贸园。

  10、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4项,总投资 74.1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市老城区路网改造、铜陵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新开工项目:车站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铜陵市供水工程、铜陵市园林工程、铜陵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预备开工项目:铜陵市城市公共交通工程、铜陵市垃圾处理工程。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市滨江地区环境整治工程、铜陵市环天井湖建设工程、铜陵关破矿山移民工程、铜陵市城市绿色交通工程、铜陵市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

  11、社会事业。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15 项,总投资 13 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学院新校区建设、三中综合教学楼、一中体育馆、三中体育馆。

  新开工项目:市委党校搬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医疗紧急救援中心、三中大通分校、九中教学楼、十中新建外国语学校。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图书馆、铜陵博物馆、铜陵市奥林匹克中心。

  12、公检法司。公检法司重点项目7项,总投资1.37亿元。

  续建项目:铜陵市治安拘留所工程、铜陵市检察院技侦综合楼工程、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工程。

  新开工项目:铜陵县看守所搬迁工程。

  预备开工项目:铜陵市狮子山区检察院技侦用房、铜陵市铜官山区检察院技侦用房。

  前期工作项目:铜陵市消防设施建设。

  

  铜陵市1?9月份经济形势简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和顺利解决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一、农业发展呈现出近年来未有的好势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3308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3317公顷,增长3.0%,改变了多年来大幅减少的局面。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5万吨,同比增长34.9%。油菜籽产量达18272吨,增长36%。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534吨、12850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二、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工业生产承接去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保持了较快增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产值 152.74亿元,,同比增长51.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2.6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3.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39.31亿元,增长54.2%,增速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3.43亿元,增长29.5%,低于全市22.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24.7个百分点。二是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前三季度,铜、化学、电子、建材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9.5亿元、21.5亿元、8.07亿元、9.5亿元,增幅均在50%以上,达到69.3%、46.2%、28.4%和63.6%。四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86.3%,共同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4.5个百分点。三是主要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增长。国有企业完成产值76.32亿元,增长48.5%;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65.71亿元,增长5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6.86亿元,增长47.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15亿元,增长31.7%。四是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工业产销率101.9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2.52%,同比提高0.84个百分点。五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6.35亿元,同比增长55.2%;实现利税13.06亿元,同比增长174.2%,其中利润7.57亿元,同比增长407.3%。利润总额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352.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93,同比提高45.37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6亿元,同比增长14.3%。从城乡市场看,前三季度市、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1%、11.5% 和10.2%。从行业看,餐饮业的增幅最大,达35.6%。从居民的消费支出看,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494元,同比增长20.8%,增幅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446元,同比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个体、私营及农村投资)32.93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4万元,同比增长48.6%;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4.02万元,同比增长20.8%;完成房地产投资7.31万元,同比增长13.4%。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趋缓,但总体上仍在高位运行,比一季度、上半年仍然分别上升6.3个百分点和23.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50个,同比下降30.6%。占整个施工项目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5.4%下降到44.6%。

  五、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1-8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为48207万美元,同比增长34.5%。其中,进口37575万美元,增长30.9%;出口10632万美元,增长49.0%,出口增幅高于进口18.1个百分点。1-8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同比增长83.3%;合同外资88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236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7.8%和5.7%。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71.6%,增幅比上半年高出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5.38亿元,增长40.9%。从主要收入项目看,各主体税种税收均有较快增长。地方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3.9%、40.6%、135.3%和11.7%。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支出8.3亿元,同比增长33.2%。

  七、金融运行基本正常。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下同)130.58亿元,比年初增加23.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2.83亿元,比年初增加14.91亿元。前九个月,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净投放现金3.58亿元,同比下降0.5%。

  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794元,同比增加了1102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3 元,同比增长12.7 %。工薪收入的较快增长是支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4571元,增长12.3 %,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9.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473元,同比增加了375 元,增长17.8 % ,在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927 元,增长16.3 %。前三季度我市农民税费支出下降的幅度达到18.7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农民收入增加。

  九、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居住等类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粮食价格涨幅最大,达48.9%。1-9月份,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0.8%;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2%。

  

  铜陵市城建工作情况汇报

  铜陵市建设委员会

  (2004年10月12日)

  铜陵市的城市建设在近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以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发挥了城市建设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促进和引导作用,具有铜文化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已具雏形。

  一、城市建设回眸

  铜陵市依矿而建,以铜兴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铜陵已经从一个矿山小镇发展成为中等规模的新兴城市。城市建设初步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换,城市面貌的沧桑巨变,真实地记录着古铜都前进的脉博。“九五”以来,城市建设紧紧围绕主攻道路、完善设施、提高档次、展示精品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累计完成城建投资近20亿元,城市建设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的规模扩大了。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建成区面积由26.3km2增加到33km2。城市化率达到50%。城市的框架拉开了。先后建设改造了建设路、北京路、淮河路、天桥路-湖东路、长江路、义安路、金山路、湖东路、井湖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城市道路由39km增加到48km,人均道路面积由6.6m2增加到8.8m2,形成了便捷、通畅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市的功能完善了。燃气储配及净化工程、第三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和天然气进铜等一大批公用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城市日供水能力由15万吨增加到22.5万吨, 用气人口由20.8万人增加到30.4万人,液化气年供应总量由3300吨增加到59149吨,更新公交车辆60余台,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由76公里增加到97公里,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2.8m2增加到15.8m2。城市的特色鲜明了。随着特种国债项目环天井湖区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建设,环天井湖地区初现“树绿、水清、灯亮、路畅、堤秀、景美”的怡人景观。建成了铜都广场、铜都绿化带、笔架山广场、义安园、观湖广场、临湖广场、螺丝山广场、石城广场、植物园入口广场和一批独具特色的铜雕塑等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建成区绿化面积由1216公顷增加到129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31%,2001年我市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市的管理强化了。按照“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事权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进城管体制改革,理顺城区管理关系,初步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新体制,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安徽省文明创建工作优秀城市”和“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

  通过多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攻坚建设,我市逐步拉开了城市大框架,提升了城市品味,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并为今后几年城市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建事业展望

  未来几年,我市的城市建设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环湖建设、南北拓展、城乡一体、跨江发展”和“拉开大框架、建设大交通、发展小城镇”的工作方针,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把铜陵建设成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皖中南中心城市、沿江工贸港口城市和具有铜文化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到“十一五”末,铜陵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将实现大幅提高,城市人口达58万人,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1m2、10m2以上,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8m2,供水能力增加到32.5万m3/日,燃气用户达12万户,“五纵八横”的路网将全部建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民的居住环境将取得显著改善,城市建设将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

  

  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 12″?31°07′56″之间。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普济圩农场,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

  市花:牡丹,桂花。市树:泡桐,广玉兰

  铜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陵物化地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有88科600余种,凤丹是南方牡丹的代表,丹皮还是珍贵的药材,生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生姜与凤丹都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稀有水生动物有白?豚、江豚、扬子鳄等。

  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投资软硬环境良好。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铁路连通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武汉的铜九铁路即将新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沿长江走向的快速通道使铜陵与东至上海、西至武汉的广阔区域紧密相联,南北向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沿江高速公路正在积极建设,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家,合同利用外资332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6万美元),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14591 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35元和4247元,分别列全省第4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9元和2791元,列全省第5 和第3;城镇化水平52.3%。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

  经济特色较为明显,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铜陵是安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是铜陵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200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48.69亿元,占全市GDP的4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收6.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4%。特别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施的结构调整战略,使铜陵的工业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身特色和明显的比较优势。铜陵是全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铜经济是铜陵的第一产业。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冶炼企业即诞生于铜陵,目前已经形成了采、选、炼、加工成龙配套、相对比较完整的铜产业链,2003年铜及铜加工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铜产量24.3 万吨,居全国第1位,并有2个品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铜陵有色公司是上海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 也是全国有色系统唯一进入工业企业百强的企业,其控股的铜都铜业公司发行了全国第一家铜业板块股票,金隆公司是全国有色系统最大的合资企业。铜陵是国家级“火炬计划” 电子基础材料基地,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发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产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电容器、模具和覆铜板三条产品链,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2003 年受到科技部表彰并批准为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电容薄膜、金属化膜、电子封装模具、漆包线、各类交直流电容器、电解铜箔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主要电子企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2003年,电子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70%以上,利润占全市企业盈利总额的一半以上。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精细化工也在不断发展。依托铜化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扩建和结构调整等途径,铜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之一,并积极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拓展。正在兴建的将于明年投产的60万吨磷铵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铜陵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铜陵建材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正在建设的铜陵海螺三期工程总投资45亿元,2005年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水泥熟料1200万吨、水泥210万吨的生产能力,铜陵海螺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铜陵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基地。此外,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今后几年,是铜陵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塑造中国山水铜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努力扩张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几年,我们将以实施“861”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力争多渠道筹资1000亿元左右,着力建设110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07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0美元;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铜陵市上市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证券法规和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上市工作的部署,紧密联系市情,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着力构建铜都上市公司群,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

  一、及时制定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划及基本思路

  我市企业上市指导工作的思路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围绕“两个基地”即铜产业基地和电子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硫磷化工产业和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盯住“两个市场”,即国内和境外证券市场;掌握“两种资源”,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依托“两个载体”,即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两个重组”,即上市前的资产重组和上市后的资本运作;增强“两个能力”,即再融资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两个机构”建设,即上市指导机构建设和资本运作筹划咨询组织建设,使我市上市企业逐年增加,筹资量平稳增长,上市品种有所突破,使上市公司对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每年围绕1?2户重点企业开展工作,通过企业自身努力,相关部门精心组织,财政部门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力争从2001年起每年1?2户企业新发上市或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5亿元以上,争取到本届政府届满,使我市上市公司达到4?5家,募集资金达到2 0亿元以上。

  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实现我市经济跨跃式发展

  近年来,我们以有色金属、电子原材料、硫磷化工和环保产业基地为载体,以上市公司为龙头,积极打造产业舰队,继而拉动我市经济的全面发展。继2001年末三佳模具成功上市之后,我市优势骨干企业的上市融资又取得了新的进展,2002年9月,精达特磁股票顺利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84亿元。2003年上半年,铜都铜业发行7.6亿元可转债,是我市在证券市场融资品种的一个创新。2003年元月23日,六国化工上市获证监会批准,并于2004年3月5日上市流通,募资3.36亿元。到2004年9月底,铜都铜业可转债已有6.19亿元转成公司发行的股票,铜都铜业因转股累计增加的股本占总股本的16.2%,其转股进度居全国所有债券品种第一位。到2004年 9月底为止,全市已有5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116448.8万股,其中流通股本51341.2万股,从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28.86亿元,占全省募资总额的十分之一,五家企业上市,通过规模扩张,明显增强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也增强了我市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了企业技术和产品层次,同时借助证券市场提升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形象,扩大了铜陵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市政府向广州特华转让精达股份国有法人股股权协议已经签订,目前省政府已同意该股权转让方案。本次收购后,广州特华成为精达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9.33%,计3168万股。在此基础上,精达集团已将持有精达股份29 %股权分别转让与湖南湘晖及湖南新世界,已获省财政厅核准并转报国家国资委待批。

  三佳集团因增资扩股引入北京华商和全柴集团,已于2004年5月获中国证监会证监公司字[2004]22 号文《关于同意豁免铜陵市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约收购“三佳模具”股票义务的批复》。增资扩股后的三佳集团由国有独资变更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由7000 万元,增加到2.1亿元。其中铜陵国资公司、北京华商、全柴集团分别占47.62%、42.38%、10% ,三佳集团持有三佳科技6138万股股权性质不变,仍为国有法人股。

  四、做好引导和服务,积极培育发展上市后备资源

  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对已通过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和正在辅导期的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并协调企业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联系,帮助企业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朝山新材料上市辅导已通过省证监局验收,中科铜都已通过半年辅导,并在相关媒体上予以了公告。

  同时,我们抓住中小企业板设立这一大好机遇,结合实施“861”行动计划,对上市后备队伍做了进一步摸底排查和梳理,对一批规模型、高成长性、资产质量好、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要求尽快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已改为股份制的企业,也要按照上市要求进行规范,尽快进入上市辅导。目前铜都环保、蓝盾光电子、安钠达钛白粉、金泰化工等企业都在积极做好上市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铜陵市上市指导办公室

  二OO四年十月十一日

  

  铜 陵 市 招 商 引 资 情 况

  铜陵市外经贸局

  (2004年10月10日)

  根据要求,现将我市近几年来招商引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利用外资稳步发展,自1989年批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7家,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98267万美元,注册资本60629万美元,合同外资额341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503万美元。

  今年1-9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投资总额2067万美元,同比增长154.2%,注册资本1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68%,合同外资869万美元(去年因企业减资,所以不可比),实际使用外资3997万美元,同比增长37.5%.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了经济加速发展。带动了我市主导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一是涉外税收成为我市税源增长最快的一部分。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近2.84亿元;二是外商投资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市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市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市近几年进出口额和出口值在全省17个地市中位次不断上升,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50.8%,出口创汇占全市71.6%。2003年底我市经济外向度达39%。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近年来,在我市形成和发展壮大的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大多是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形式和途径实现的,如大桥、金隆、丰山三佳、金威铜业、海螺、发电厂等项目的建设,精达、三佳、铜峰、华源等企业的成功运作;四是招商引资为我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3年我市在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有5438多人,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2、 我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1、不断加强对招商引资的宣传,努力营造好全社会招商的氛围。一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树立了“不抓招商就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不懂经济”的责任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明确了招商引资“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二是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各界直接参与招商,每年初都及时把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对全市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招商引资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关注招商的热情,较好地营造了社会全员招商的氛围。三是精心制作了《铜陵城市名片》光盘,适时更新了《铜陵投资指南》和《铜陵招商项目册》,并在报纸、电台等宣传媒体上开办了《投资在铜陵》专栏和专题,今年《中国经贸》海外版还专门出版了《铜陵专辑》,广泛宣传铜陵的投资环境、政策和招商项目。四是要求每个机关公务员都要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较好地提升了铜陵对外开放形象。

  2、坚持从投资导向着手,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一是明确提出了铜陵投资产业导向,以基本市情选择投资对象,针对铜陵产业特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时明确了我市重点发展的外商投资产业导向:铜矿开采、铜产品系列加工及精细化学工业项目;国有企业出售、转让、嫁接改造项目;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基础材料产业项目;建材、纺织产业项目;综合利用资源、防治污染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并做到了根据产业导向选择投资合作对象,如铜都铜业利用亚行贷款进行金昌冶炼厂技术改造及环境治理项目和引进深圳能源、中国华源等。二是相继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所得税实行二免三减半的基础上再延续三年减半,在土地出让上,实施以项目带政策的做法,以此吸纳优质外资。先后引进跨国集团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分别是日本住友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德国阿尔塔纳集团和韩国SKC公司。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对内开放的步伐,引进了华源、深圳能源、安徽海螺大型国内企业进入我市。三是做好规划,引导外商投资符合国家产业目录项目,根据《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结合铜陵产业特点,对全市所有招商项目进行认真清理,编制了《铜陵投资指南》、《铜陵招商项目册》,建立了《铜陵招商项目库》和《铜陵招商网站》,引导外商进行投资。

  3、加强招商主体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依托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引进外资,注入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我市的大中型企业,如有色、三佳、精达、铜峰、铜化等公司,有明显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也易引起外商投资兴趣,引入外资,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能带动其产业链的发展延伸,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着力把这些企业推向招商前沿,起到较好效果。其引进项目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带动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03年,全市引进外资4546万美元,其中有2335.5万美元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的,占全市引资的51.4%。二是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龙头作用,充分运用我市开发区二期高水平的新区规划、纺织工业园区、铜加工园区及电子基础材料园区的影响,进行优势整合,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软、硬环境建设着手,把强化投资大环境观念和高新、生态、环保理念融入新区建设,使开发区在不久的未来形成集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新兴园区。在招商项目上,注重引进园区型、功能型、外向型和重量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三是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着重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促进我市优势企业技术提升。精达集团通过引进意大利先进的漆包线装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且也做大做强了企业。三佳集团引进韩国丰山引线框架技术,使自己从模具技术延伸到电子基础产业,不仅拓展了企业产品发展空间,提升了企业产业结构,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还注重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特别是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现在形成的金隆管理模式和西瓦管理模式,对我市其它企业改善管理起到了积极楷模效果。四是完善加工业,拓宽招商领域。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大引进和完善我市加工制造的同时,还加大了农业、服务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项目等一、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引进了英国陶氏信息咨询公司和上海家得利超市等。

  4、依托优势产业,聚结产业集群。一是在电子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铜峰集团、三佳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的全国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基地和模具生产基地,这两家企业也分别是亚洲最大的电子薄膜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强的挤出模具生产企业。二是在铜深加工方面,形成了以精达集团公司电磁漆包线、金威铜业公司铜板带、铜都铜业公司无氧铜杆、铜管、铜芯电线为骨干企业的铜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是在化学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铜化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的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西瓦和毕克化学的成功引进,又使铜陵化工产业在亚洲市场多了一个具有先进工艺技术和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品。四是金隆铜业公司的成功运作,使铜陵目前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金隆铜业公司不仅是全国有色行业中最大合资企业,还是全省外资企业中最大的进出口企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企业。五是中国华源的入驻,使铜陵华源成为国内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其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是我市主要出口企业之一。六是海螺公司成功引进使铜陵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及熟料在国内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5、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改善我市外商投资环境。在软环境方面:一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尽可能地做到了简便化。二是建立了外商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落户于或即将落户于我市的外商投资项目,从项目谈判到落户开工,都有专门部门,派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依法坚持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我市已持续8年把外经贸、海关、外管、工商、税务、财政等8部门组织在一起,采取集中地点,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的方式,对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年检,并对部份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送检上门,这在全省是首创。四是努力营造了一个亲商、和商、容商、富商的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已落户我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协调服务、解决落户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优良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这些做法不仅使投资商对我市的投资、生产、经营、生活环境给予肯定,也起到了以商引商作用。在硬环境方面:一是加强了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积极推进了城市及新城区建设,提高了我市形象和整体功能。二是积极推进合铜黄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三是加强了开发区和县、区各类园区建设,为外来各行业的客商提供了来我市投资兴业适宜的载体。

  

  我市对外贸易情况

  一、我市外贸企业情况:

  我市共有进出口企业72家,按企业所有制分:私营企业44家,国有企业28家;按企业类型分:生产型企业54家,贸易型企业18家。今年我市获权企业16家,按企业所有制分:私营企业15家,国有企业1家;按企业类型分:生产型企业12家,贸易型企业4家。

  二、我市的对外贸易情况:

  今年1?8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8,207万美元,同比增长34.53%,其中:出口10,632万美元,同比增长49.01%,进口37,575万美元,同比增长30.93%。

  从进出口主体看,1-8月份,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为19,466万美元,同比增长45.10%,其中:出口2,956万美元,同比增长90.34%,进口16,510万美元,同比增长37.17%;三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28,236万美元,同比增长27.36%,其中:出口7,387万美元,同比增长35.99%,进口20,8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5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为505万美元,同比增长104.45%,其中:出口28 9万美元,同比增长92.67%,进口216万美元,同比增长122.68%。

  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仍位居全省前列。1-8月,我市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三,位于合肥、马鞍山之后;进口总值居全省第三,位于马鞍山、合肥之后;出口总值居全省第五位,较上月退后一位。

  进出口目标完成较好,出口目标已近完成。1-8月,全市进出口总值48,207万美元,完成省下达的2004年进出口考核数60,200万美元的80.08%,完成进度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三位。

  出口方面,1-8月全市出口10,632万美元,完成年调控目标10,900万美元的97.54%,有望提前三个月完成出口任务,其中国有企业已提前四个月完成年调控目标(101.93%),三资企业完成年调控目标97.84%,民营企业完成年调控目标的64.22%。

  进口方面,1-8月全市进口37,575万美元,完成年调控目标55,000万美元的68.3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年调控目标的78.62%,三资企业完成年调控目标的63.76%,民营企业完成年调控目标的 16.62%。

  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出口总值中,加工贸易占主导。1-8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31,303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4.9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021万美元,占37.82% ;一般贸易进口27,282万美元,占72.6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6,746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4.7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6,611万美元,占62.18%;加工贸易进口10,135万美元,占26.97% 。

  

  中国古铜都铜陵青铜文化历史简介

  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铜的开采、冶炼和熔铸,凝聚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而青铜文化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进步都曾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亚洲及至世界文明有着重要影响。

  铜陵是中国最早的产铜地之一,其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西汉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埂冶”,唐宋时期的“铜官场”、“利国临”等历代官方重要的采冶机构均设于此,世称铜都。近些年,境内先后发现数十处先秦至唐宋时期古代铜矿遗址,分布范围多达六百多平方公里,并与邻县南陵、繁昌、青阳、贵池等古矿冶遗址相连,不仅点多面广,而且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从规模到时代跨度均属国内罕见,它对探索和研究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古代冶金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精巧的工艺而称著于世,它不仅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工艺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近些年,铜陵境内陆续出土了上百件珍贵的商周青铜器,不仅工艺精美、造型生动,而且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厚,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铜陵在我国先秦青铜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先秦时期,铜陵地处吴头楚尾,又与淮夷文化一江之隔,因而一方面有着南方文化的深厚基础,另一方面,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青铜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铜陵出土青铜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铁、硫含量普遍较高,这与出土的冰铜锭和矿产资源中合金含量相吻合,无疑为当地所铸造,说明先秦时期铜陵就已集采、冶、铸于一体而成为我国重要的产铜基地。

  铜陵市文化局

  二00四年十月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