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海军潜艇学院党委按照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从教员队伍建设这个源头抓起,努力为他们搭建攀升的阶梯,提供竞技的擂台,注入攻关的动力,使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搭建攀升的阶梯
在某潜艇支队新型潜艇上,该院船电、轮机、鱼水雷、艇务等教研室的12名教员,认真听取记录艇员们介绍新装备的性能、技术特点和参数。该院领导介绍,他们每年都派出10多批教员到科研所和潜艇部队学习掌握新装备知识,为教员们开展新装备教学搭建攀升的阶梯。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潜艇部队实现了由单一艇型向多艇型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不同的艇型、不同的装备,有着不同的使用操作与维护管理要求。如何及时向部队输送用得上的优秀技术人才?该院在广泛征求潜艇部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实施了“贴近实战要求,跟踪部队新装备及部队训练改革的发展,加强针对性教学训练,提高学员实战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及时把教学理念从“我培训什么样的学兵,你用什么样的学兵”,转变为“你需要什么型号的技术骨干,我培养什么样的学员”,实行了分班、分型号的教学模式。
新装备教学的发展,教员业务素质是基础。他们在组织教研室主任开展潜艇新装备知识讲座的同时,与潜艇部队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一边发挥教员的自身优势,为部队解决技术难题,一边把潜艇部队作为教员继续教育的基地,组织240多人次深入潜艇部队参加锚训、出海和远航训练,使任课教员及时熟悉掌握新装备的操作使用与维护保养、战法、训法等,为有效地开展新装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教员们完成了多种艇型的新装备教材编写工作,出版教材25种,不但能讲好老艇型的课,还能全部担任新装备的课程。
提供竞技的擂台
该院党委始终把提高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搭建比、学、赶、帮、超的竞技舞台。
4年前,该院针对教员轮流上课、“吃大锅饭”造成部分教员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开始探索研究教员队伍量化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制定出《专业技术干部工作量评定及奖惩暂行办法》。年终总结时,按照这个《办法》测评,教学、科研、学术等综合工作量排在前4名的教研室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个人工作量排在前10名的教员,有的立功受奖,有的提前晋级。教员们的视野、思想和行为一下子聚集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教研积极性显著提高。
以科学的量化管理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4年多来,他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吸取学员、教员、机关干部的意见,对激励机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青年教员侯宏光、钟建波,既担任机关工作又负责教学工作,他们加班加点,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分别获得学院教学质量特等奖和一等奖,侯宏光荣立三等功,钟建波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员。
注入攻关的动力
为支持教员跟踪新装备进行科研,该院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拿出经费作为科研启动、成果推广和项目奖励基金。为全面调动广大教员科研攻关的积极性,他们还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在长远建设上多投入,建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为全体教员配备计算机,为专业教室配备了移动硬盘等。
针对士官组训能力弱,上艇工作适应期长和学兵第一任职能力差的问题,他们组织专业教员合力攻关,先后研制各型号潜艇鱼水雷发射管、鱼水雷发射舱等模拟器材,革新改装各种零部件上百个,建造了艇号齐全、模拟器材配套的“科教海战场”,做到了各种型号的学员和学兵能在相应型号的模拟器材上进行操作训练。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方式的改进,使潜艇“上”陆地,战场“进”课堂,定期实施多型号潜艇专业骨干在战时条件下的对敌攻击、技术故障排除、水下脱险演练,让士官和学兵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学习掌握了各型号、各专业的战时装备操作、故障排除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近几年,该院在科技攻关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先后有多项科研成果在部队推广应用,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刘剑)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