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治病打针带输液,一桶泥和了两年,除潮还曾经用过尿不湿。昨天上午9时整,央视再次用航拍直升机将观众的视线从戈壁大漠引向敦煌莫高窟,在这里向观众直播了为敦煌壁画治病的过程。
手工检测壁画起鼓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后,精美的敦煌壁画开始出现颜料层龟裂、起鼓、霉变、脱落等问题,每个洞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位于莫高窟底层的第85号洞窟里的壁画,集中了所有敦煌壁画病害的种类。自1998年起,敦煌研究院开始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在这里研究和治疗壁画病害。
工作人员用手在墙壁上轻敲,凭声音判断壁画是否起鼓,背面是否有空洞,然后将起鼓的部位和面积在图纸上标注,等待修理。敦煌专家苏伯民先生介绍,几年来,研究人员曾实验用各种高科技方法检测壁画起鼓的部位,但是后来发现,还是用手工轻敲的方法最准确也最简便。
壁画治病输液带打针
检测出起鼓的壁画后,工作人员换上浅蓝色的橡胶手套,在起鼓部位打一个小小的孔洞。工作人员将一个软皮管插入孔洞中,然后接上一个大号针管,将其中黄褐色的液体慢慢推入壁画后面。敦煌专家介绍,这种给壁画治病的方法,与给人输液类似。
就在给壁画输液工作人员的一旁,另一位工作人员正站在脚手架上给顶部的一幅壁画打针。所谓打针,就是用注射器,将黏合剂注射到壁画中,将有脱落危险的壁画牢牢粘合在墙壁上。一边注射,工人还要一边用棉球滚粘压牢,然后再用绵纸在上面吸附。
一桶泥和了两年
给壁画输液用的黄褐色浆液看起来像是稀泥。不过为了配制出这桶泥,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分析了壁画后面和洞窟中乃至敦煌周边土壤和水的成分、气候变化,花了两年时间配制出80多种泥,最后发现第81号泥浆用于灌浆最合适,这才广泛使用。专家们在这种泥浆中加入了鸡蛋清,据说这样是为了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减轻泥的分量。
壁画用过尿不湿
壁画修复是个复杂的过程,就连修复后的扫尾工作也非常烦琐。壁画被灌浆后,还要把一种特制的白色吸湿垫用木板固定在壁画上吸潮。这种吸湿垫也是特制的,原来实验过很多高科技材料,连婴儿的尿不湿都用过了,但效果都不理想。
加固北区投资六千万
昨天上午11时,为期三天的敦煌电视直播节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今天起,大量加固装置将被运进敦煌莫高窟北区——这标志着敦煌北区的加固工程正式启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纪新民介绍说,此次北区加固保护工程大约为期两年时间,通过各种铆杆将一些出现裂隙的崖体进行固定,这项保护工程将在不破坏山体、敦煌石窟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据介绍,将于今天开始的对莫高窟北区进行的加固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
敦煌不拒绝拍电影
如果有影视公司提出申请,敦煌莫高窟的管理保护部门是否会拒绝呢?对此问题,纪新民表示不会拒绝,但是会考虑申请单位的出发点——首先前来拍摄的公司节目正式脚本起点不会太低,同时必须讲诚信。此外,对正规单位提出的申请,将向国家文物局进行上报,只有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才能进行拍摄。
给博士4万安家费
纪新民告诉记者,敦煌的保护发展工作眼下主要面临着两大难题,其中一是资金,二是人才力量,其中人才资源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人才问题,除了在全国文博系统引进人才外,还向全国的技术人才开出了一个价格:其中对从事相关专业的博士给予4万元安家费、硕士为2万元人民币。钟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