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国2004年大选将见分晓。目前,布什和克里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双方都在为争夺最后的选票竭尽全力,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选票也成为他们争夺的重要砝码。华裔力量在美国大选中究竟分量如何?本报特邀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进入《国际观察》社区发表评论
在2004年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被请到讲台上,而不是位更高权更重的美国黑人上层代表——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或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赵小兰郑重上场,不是因为她在9月1日那段有关创造就业机会的简短演讲有多么重要,更关键的是共和党认为她能吸引选民中一个历史上作用相对较小、但潜在影响力渐长的群体——美籍亚裔人,其中当然也包括华裔。美国《时代》周刊9月15日的报道通过民意测验结果对亚裔选民投以关注目光。舆论认为,华裔虽占少数,但在美国大选呈胶着状态的关键时刻,华裔选票可能成为博弈双方制胜的“胜负手”。
华裔为何被政治大腕忽视﹖
不按共同的民族血统作政治取舍
在参加共和党大会的4853名代表中,仅有17%是少数族裔,但这个数字相比2000年的共和党大会已经有了大幅度增长,当时的比例仅有9%。相比较而言,今年的民主党大会少数族裔代表所占比例超过了40%,超过共和党许多。
但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内,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的少数族裔中,最大的戏份向来是由黑人或者拉美裔担当,少见华人身影。布什任命赵小兰为劳工部长,也是在他的第一人选——拉美裔的琳达·查韦斯任命受阻后的选择。
华裔选民为什么引不起美国政治大腕的注意?《南华早报》记者斯蒂文·克尼普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华裔群体的投票倾向难以按他们共同的民族血统来划定。而对这一群体的政治立场认定,往往存在着许多误解。
人们往往认为,身为新移民后代,大多数华裔应该更青睐传统上更“自由开放”的民主党。但这种看法遭到参与政治较积极的华裔人士反对。香港出生的女律师苏珊·欧·艾伦(音译)是共和党的长期支持者,在共和党内一向活跃。前总统老布什任内,她曾有机会在政府任职,但她选择在首都华盛顿继续自己的律师生涯。
欧女士说,那种认为多数美籍亚裔人会支持民主党的看法并不准确,“因为他们的投票风格相当多样”。她举例说,在1992年的大选中,亚裔选民中55%的人投给共和党候选人老布什,而只有33%支持民主党人克林顿。4年后克林顿谋求连任,获得了43%亚裔选民的支持,有48%的人投给共和党候选人鲍伯·多尔,共和党略胜一筹。
华裔投票为何不能成合力﹖
对民主党和共和党投票“抵消”
欧女士甚至断言,华裔选民的投票走向永远不可能“一概而论”,要视不同的政策,不同领域内的议题而定。持这种看法的不只欧女士一人。总部设在夏威夷州檀香山的香港中国夏威夷商会会长蔡永强在许多美国华人团体中交际广泛,他也同意欧女士的观点,华裔选民的投票倾向呈现出一种分散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他说,在美华人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生长环境、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对美国政治事务的立场也往往不同,因此无法联合起来,共同投票选择某一方政党来帮助实现自己的群体利益。事实上,华裔投票往往平均散布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两方,其效果互相“抵消”。
就民主党人占绝对多数的夏威夷州而言,民主党在华裔选民中享有的支持率通常略高于共和党,“那些自己拥有企业的华人除外——无论背景如何,他们往往会投票给共和党,”蔡永强说。
美国夏威夷州香港商会会长李丽仙说,华裔的投票倾向与他们居留美国的时间长短有关系。移民美国越晚的,越是在投票中显示出“个人化”倾向。
年龄和收入也可能成为划分支持阵营的因素:生活比较富裕的较倾向于共和党,而年轻一代往往比较喜欢民主党。
华裔投票为什么不积极﹖
经济富裕政治独立不依靠政府
对今年这场白宫角逐,不少华裔还举棋不定。1971年从香港移居美国华盛顿的旅游经纪人安东尼·于(音译)虽然是个老牌共和党人,但对今年11月的那一票该投给谁,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他认为,相对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来说,在美华人确实难以从政治倾向上集合归类。“要组织针对拉美裔选民的(竞选宣传)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用西班牙语来主持就行——因为无论老少贫富,大部分拉美裔人可能都会讲西班牙语。但对华裔选民而言却非如此。假如这些华人不懂英文,或者不使用他们的方言,他们根本不会关心,就不会到场参加活动。”
除语言的因素外,于说,许多华裔在经济上要比拉美人宽裕,所以其政治立场也比较具有独立性,因为他们很少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援。而这种“独立性”,不仅是在政治立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许多其他领域。“只要看看遍布全美的华人团体就知道了,它们往往只是以同姓会或者同乡会的形式出现,如此,要达成(政治上的)团结一致相当困难。”
如果说政治立场上的难以统一,使政客们感到无法把美籍华裔作为一个选民群体加以定义,那么华人对投票本身缺乏热情的事实,就是在美华人难以积攒政治影响力的“致命伤”。
蔡永强说,华裔的投票率在美国各族裔中之低,排在倒数几名内。“尤其是那些第一代移民的华人,投票积极性最低。这是大多数政客心知肚明的事实。”
今年7月,美国版香港《星岛日报》刊登的一篇评论也反映了蔡永强的观点。在关注美国亚裔人无法像其他少数族裔那样得到政客看重这一现象时,报纸写道:“亚裔社会也需要在参与选举这一领域做一下自我检讨。我们尽了自己那一份力了吗?政客们很清楚亚裔选民的投票率有多低。”
布什克里为何还争华裔
难以忽视的“最后的砝码”
尽管被认定既分散又不积极,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敢忽视华裔选民的存在,尤其在2000年那场选票悬疑剧上演之后——仅仅靠佛罗里达州那500多票的差距,决定了布什对戈尔的胜利。尽管至今争议仍存,但对于结局来说无甚意义,却让两党深深体会到“每一票都重要”的含义。
根据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全美最大华裔民权组织“美华协会”提供的数字,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统计,美籍华裔人口近288万人。其中,大约140万人的年龄符合选民资格规定,但正式登记为选民的比例却不得而知。
在美国几大华人聚居地——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和檀香山,其华裔居民人口均在10万以上,基本上都是民主党的天下。不过近年来,在美国得克萨斯、新泽西、马里兰、伊利诺伊、华盛顿等几个州内的华裔群体中,共和党势力都在迅速增长。这种影响的趋于平衡,使今秋大选又多了一个变数。
由塔兰斯集团等三家咨询机构针对亚裔选民所做的民意测验显示,克里的支持率为43%,布什获36%支持;克里只多了7个百分点,而上届大选中,戈尔对布什的优势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说明,民主党在亚裔选民中的优势在减弱。
这项调查在共和党大会前10天内进行,共访问了美国47个州内的1004名已登记的亚裔选民,用9种语言询问了他们的投票意向。调查发现,来自中国、日本和南亚地区的选民更倾向于民主党人克里,而越南、韩国和菲律宾人比较青睐布什。有47%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和就业状况是今秋美国总统选举的决定性辩题,只有22%的人选择伊拉克和反恐问题。调查中有20%的受访者表示还没打定主意投谁的票。
专家分析说,由于大多数亚裔人的移民背景,这个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政治文化仍处于“适应期”,而且由于这部分人大多集中在诸如加利福尼亚和纽约州这样某方党派色彩浓厚、没有多大悬念的州,亚裔群体的整体政治影响力仍然微弱。
不过,据《时代》周刊估计,在近600万合格亚裔选民中,估计将有超过一半的人会登记参加11月的美国大选,比2000年的240万登记选民已经有不小进步。致力于推动亚裔参与美国社会生活的“美华协会”总干事陈棣芳说,政治家们长久以来忽略了亚裔人的政治影响力,但在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中,这一群体手中的选票可能将决定胜负。“砝码虽小,但决定天平的最后倾斜。”新华社记者 沈敏
●相关链接
华裔何时入主白宫?
美国社会以“大杂烩”特色闻名,在所谓“美国梦”中,无论何种肤色、民族、宗教,只要把握游戏规则,努力向上攀爬,就会成就个人的辉煌。然而在美国的政治世界里,少数族裔攀登顶峰之路无一不是漫漫征途,而其中,能在顶层官场出人头地的华裔更属凤毛麟角。这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
到目前为止,华裔在美国州级以下地方政治圈的表现日益突出。近年的代表人物之一是1996年当选为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的骆家辉。这个1950年出生、祖籍广东台山的香港移民之子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4年后又再获连任。
祖籍上海、台湾出生的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是第一位担任美国内阁部长职位的华裔,劳工部首席财政官莫天成也是华裔。
华裔之中,并不是没有人敢有问鼎白宫的雄心。追溯历史,美国夏威夷州香港商会会长李丽仙指出,1964年华裔参议员邝友良尝试竞选总统,这是挑战白宫主位的美籍华裔第一人。但他最终没能获得共和党内的提名。
“很难预测美籍亚裔人何日才得以进入总统或副总统职位的最终角逐,因为要到达那一步,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李丽仙说。
美国不少华人也持类似的看法。出生于印尼的佐治亚州民主党人拉尼·王(音译)说:“我认为,我们将来某一天会出现一位女性或者黑人总统或副总统候选人,在那之后要过很久才可能出现一位亚裔候选人。”
虽然前景渺茫,但对华裔而言,那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希望。正如接受《南华早报》采访的纽约美籍华裔人士戴维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华裔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他们中参加选举投票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美国出现一位亚裔总统候选人,不过我倒希望我是错的。”新华社记者 沈敏
美国华人历史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有少量中国人因贸易原因前往美国,用瓷器、丝绸等运抵美国换取墨西哥白银。
■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金山”后,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侨居旧金山淘金。其后,美国开发西部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又成为筑路的主力,许多人在艰险繁重的劳动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全美已有华侨10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
■1882年,美国国会首次通过内容包括停止华工入境、不准华侨入籍等15条条款的排华法案(该法案在1904年成为永久法案)。获准移居美国的中国人为数极少。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上万旅美华侨入伍作战,华侨妇女也进入工厂工作。鉴于华侨的杰出表现以及战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罗斯福总统任上废除了排华法案,并象征性地允许每年全世界华人有105名移民美国的名额。
■1965年以后美国颁布新的移民政策,给予各国包括中国每年2万个移民配额。至1979年中美建交后及1997年香港回归前,美国华侨华人数量大增,至2002年时已达到250万,其中70%以上为第一代。文化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据统计,美国约300万华侨华人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目前已占三分之一强。在有些地区,华侨华人中具有高学历者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了其他族裔。(佟娜 整理)
●相关链接
美国大选要演成“布爱配”﹖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由于布什和克里目前的选情基本持平,因此2004美国总统大选有可能出现一个戏剧性的“第3类结局”:现任总统布什,最终将和其“死对头”——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兹组成“布爱配”,携手入主白宫。
■一旦打成平手,将由参众两院选总统
据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虽小,但并非绝对没有可能发生。而美国畸形的选举制度,便是催生这个畸形选举结果的“功臣”,因为只要布什与克里的“选举人票”打成平手,美国众议院很可能会推选布什连任总统,而参议院亦可能选出爱德华兹为副总统。
此间分析人士解释称,美国大选是“全民普选”,但不是“全民直选”。全美50个州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得到最少270张“选举人票”的候选人才能胜出大选。而各州得到最高普选票数的候选人,便可以取得该州全数的“选举人票”。在上届的总统选举中,尽管民主党的戈尔得到了48.4%的选民票数,比布什的47.9%为高,但因为布什的“选举人票”有271票,以5票之微击败戈尔入主白宫。
众所周知,现在美国大选选情相当接近,而选民比2000年更分化,可能某个或多个关键州份需要重新点票。如果克里能夺取戈尔4年前夺得的州份,再加上西弗吉尼亚州及新罕布什尔州,克里所得的“选举人票”将会打成平手——均为269票。
■布什配搭爱德华兹,携手入白宫?
据报道,一旦真的出现这种“平局”状况,美国国会将介入总统选举。按照规定,总统一职将由众议院选出,而参议院中共和党成员占大多数,因此参议院很可能会选布什作为新任总统;副总统一职由参议院选出,虽然目前共和党在参议院有51席对49席的略微优势,但这种情况很可能在11月2日大选后有机会改变。所以,一旦民主党能在参议院占优势,爱德华兹将会有机会当选为副总统。
因此,最终将会出现一个人人都始料不及的戏剧性大选结果——布什与爱德华兹这对难解难分的死对头,将携手进入白宫。
■如副总统选举再打平,众议院议长将取而代之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万一在众议院的副总统选举中,切尼和爱德华兹两人也打成平手,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据称,果真如此,那么很遗憾,切尼和爱德华兹两人谁也不能当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将取而代之。因为依照美国宪法,众议院议长在美国国会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是仅次于副总统的第二顺位总统继位者。波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