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治污:从1994到2010(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27日11:08 来源:CCTV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时空看点):国务院近日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沿淮四省豫、皖、鲁、苏在会上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省政府承诺,将对本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落实《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建立水环境质量目标、水污染物总量削减和水污染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考核制度,确保淮河治污目标的实现,到2010年底前水质达到Ⅲ类。在淮河的近代历史上,有这样的几个名词注定要被永远地记住。
一段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这段民谣唱出了淮河流域一亿五千万儿女心中的隐痛。1994年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当时形成污染带长达7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这个重大事故直接催生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流域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小制革、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被实施关、停,没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业被下达了最后期限。这是国家对淮河流域排污企业的第一次最后通牒。淮河治污的工作从此大范围展开。
零点行动:1998年1月1日零点,是国家有关部门设定的淮河水变清的最后期限。当时有关部门宣称:经过4年治理,淮河流域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的工业企业基本上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零点行动”是排污企业接到的第二次最后通牒。许多人对这场轰轰烈烈的治污运动印象极为深刻,零点行动过后,环保部门宣称经过检测,淮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基本符合环保要求——这个结论曾经让人欢欣鼓舞、心情澎湃。
10年、600亿:2004年7月,环保总局紧急发出防止淮河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通知,并对沿淮四省的工业企业第三次发出达标排放限令。一个让人震惊而不愿意相信的消息传来: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与10年前极为相似的污染险情。一个至少一亿立方米的庞大污水源,一边膨胀一边往淮河干流奔涌而来,污水所到之处,湖内鱼虾与沿岸水草无一生还。经过检测,淮河60%的河段水质严重超标。淮河似乎又回到十年前的污染水平。震惊之余,人们禁不住怀疑:长达10年的治理时间,中央直接投入近200亿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一共高达600亿元的治理资金,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淮河目前仍然在遭受着污染的危害。淮河十年治污,为何又回到了原点?
关于这个问题,东方时空今天请来了著名的水污染治理专家夏青,他是淮河“九五”“十五”水污染治理规划技术负责人。
夏青说:“中国现在有句话叫治污先治穷,治水先治坡。意思就是说穷的地方要发展,就会不管眼前和长远利益的结合,找解决穷的办法。这样由于穷没有钱治理,同时他也没有理念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治污现在想的是一些不管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的办法,那么穷不能改变,污也不能治好。所以现在来讲,要治穷必须想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而且要环境、经济双赢。”
新华社驻安徽记者偶正涛一直关注淮河的治理问题,让我们也来听听他的意见:“对淮河流域的人来说,他们现在处于一个发展与治理的关口的地方。如果说让他饭都吃不上了或者让他没日子过了,让他去保护环境,这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在国家制定治污政策的时候,或者考虑治污投资的时候,可以考虑在技术投资上面、科技公关方面加大一些投入。我们现在治污十多年,重在限制排污,我们应该再增加一点投资,解决一些污染企业排污治理的成本问题。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污水处理企业的开工率一般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几亿元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却不能用,就是因为用的成本太高了。我们污水处理的方式应该改进一下,减少在运转过程的投入,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值得总结的一个地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