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翁为乡亲建别墅 梁希森打造现代乌托邦庄园(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30日03:54 来源:重庆晨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梁锥新村的农民住进了别墅。
49岁的梁希森被《新财富》评为2004年第376名富豪,资产数以亿计。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只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据称识字不到200个;但是他在北京赚到巨额财富之后,斥资3000多万在家乡乐陵市梁锥村建设了一个新村,让村民都搬进了别墅新家,而将村民们原来的房子拆掉,在宅基地上建设了乌托邦式的现代庄园———种植、养牛、深加工,目前,第二个新村已经动工修建。
农村里的欧式别墅10月初,记者来到梁锥新村,在现代化的养牛场里,梁希森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离开乐陵市区十数公里,车窗外显示出了典型的鲁北农村风貌,普通砖瓦房散落在路两边,零星夹杂着黄土墙。一个并不富庶的地区。车子驶离省道,拐了几拐,忽然驶入一条略显狭窄但笔直的乡间油漆路,这条十公里的路一直通到梁锥村。
掠过两个略显破败的自然村,一圈很高的围墙出现在我的面前,威武的狮子把门,“梁锥希森新村”六个烫金大字赫然在目。
车子驶入新村大门,一排排欧式联排别墅出现在眼前,绿树,红花,每幢别墅前后还各有一个小院落,堆放着许多秸秆,玉米棒。到别墅里走走,很多妇女坐在房里掰玉米,稍显凌乱的布置,木地板上的尘土和脚印多少显示出了一些不和谐。这个村子里的415位村民、96户人家正是这些别墅的主人。别墅村里的牛企业五年以前,我用我个人带动我们这个村,现在我是想用我这个村带动我这个镇,这个镇带动整个县。
旁白:在梁锥村,梁希森建起了现代化的养牛场,屠宰场,由农民来负责养牛,他负责投资、深加工,找销路,他的计划是养10万头牛,现在养牛场已经有6000头牛。
村民们只会养牛
记:你为什么想到去养牛呢?
梁:老百姓,飞机大炮他造不了,高科技他也干不了,其他事他都干不了,但是这个养牛,他还能养得了,而且能够干好。
记:好多人呢,都觉得你是在造一个乌托邦。你觉得自己会成功么?
梁:我不是脑袋瓜子一热,就干这个育肥区,屠宰场,这是经过我们考察的,怎么能让老百姓富起来,咱就怎么干。这一个育肥区,我是想用我这个村带动我这个镇,用三年。五年以前,我用我个人带动我们这个村,现在我是想用我这个村带动我这个镇,这个镇带动整个县。
拆农家院盖农场
记:建这个新村也是你计划的一部分么?
梁:梁锥以前一家一户宅基地,加上院子,占地398亩,现在给盖了楼房了,没有院子了,只占98亩,剩下的,我给盖了农场了。
记:这个土地你就白拿了?
梁:我不图这个地。我不想当地主。农村的这个地,也不值钱,又不是天安门前边,寸土寸金。
老百姓人人有股份
记:很显然,这个地你没花钱。
梁:我没花钱,老百姓也都人人有股份。他是按照这个地的大小入股。
记:可不可以这么说,你想发展养牛业,才给他们盖这个房子。
梁:对,不错。记:如果你把企业建在外地,要花多少钱?
梁:花不了什么钱,现在的开发区,搞招商引资,一般都是送地。
想为家乡作贡献
记: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
梁:对,我必须追求利润,没有利润我后面的事情实现不了。我得先把我个人吃饱了,再让村里吃饱。我自己吃不饱,怎么能管别人?
记:你既然追求利润,投入这3000多万划算么?
梁:人的概念不一样,我的家乡概念特别强,养我的这块土地,我第一个要想到他们。人没钱不行,钱多了也没用。不管多么大的老板,早晚也是一死,一分钱他也带不走。我是这么想的,提前用这个钱为社会活着的人做贡献,比你死了什么带不走要强得多。
记:那你建这个养牛场,谁赚的钱更多一些?老百姓还是你?
梁:当然还是我。我个人承认,实际我领他们干,我企业有好处,老百姓也有实惠,双赢。
一点风险都没有
记:现在这个养牛开始赚钱了吗?
梁:现在老百姓都挣钱了,我还没有开始赢利。去年赚了3000多万,但为了老百姓建新村,花了3000多万。
记:如果你的企业赚不到钱呢?
梁:我觉得没风险。现在已经有客户为了要我们的牛肉,都排队等两个多星期了。中国十多亿人口,中国缺牛肉,我一点风险都没有。把农民变成工人想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就是城里人的生活。要想让他们过好日子,那就不能再当农民,只能当工人。
旁白:梁希森的想法是,他花几千万为农民盖别墅,然后再建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最后再通过工厂的利润回收建别墅的投资。梁希森说,这就是他改造乐陵黄夹镇109个村子的产业模式,每改造一个村子,就建一座工厂。他要用15年的时间,来实现他的理想。
记:你给村里盖了这么好的房子,给村里的老百姓盖房子的想法,你想了多久?
梁:十多年。
记:你最终极的目标是想要你们这里的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梁:小康生活。记:你理想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梁:我希望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和城市人一样。就是北京啊,上海啊,大城市里职工过的生活。
记:你想把农民变成工人,为什么?
梁:我觉得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农民和城里的工人差距太大。以前农民上城里去,人家都瞧不起,农民种粮食也不挣钱,要想让他们过好日子,只能不靠地赚钱,那就不能再当农民,只能当工人。讨饭3年
得启发
我要饭这事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大家全富了才好。钱多了对我的好处就是可以为别人干点事了。
旁白:梁希森是个带有一些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家境贫寒,还曾经要过三年饭,据说现在的梁希森也只认得200多个字(但识字不多的梁希森请了清华大学的留德博士胡柏耿做希森集团执行总裁)。梁希森对我说,他为农民做事的梦想源于他幼年的经历。
对农民的感情很深
记:你对农民的感情很深。
梁:他们,很可爱,还可恨。可恨的呢,我恨他们太笨,别人都能挣钱,为什么他们挣不来?这是可恨;可爱呢,老百姓又特别实在,脑子转得慢,观念不行,没见过世面;春天的时候我干脆出钱,带上我们全镇的各个村里的村支书,到人家江苏富裕地区,华西村什么的都转了一圈,回来之后,他们的观念就不一样了。一看人家发达地区,都傻眼了,人家怎么都这样了?我们还在农村里什么都不知道呢!回来之后,他们就说一句话,自己太笨了!
记:那你对华西村的吴仁宝怎么看呢?你觉得你跟他一样吗?
梁:不一样,他是发展集体企业,人家是村干部,我是民营企业,让大伙来一起干,我也不是干部,我也不是党员。但是有一条,人家华西村的老百姓过的那个好日子,我要叫俺村里的老百姓也过上。
不识字影响企业发展
记:你不识字,你觉得是你企业发展的障碍么?
梁:我这样的人,能打天下,但是不能坐天下。这个我很清楚。企业到了我们这个阶段,再想发展没文化不行了。
记:所以你聘请了一个留德的清华博士当你企业的执行总裁。你觉得你和你的博士总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梁:我用的都是老的笨法子,他就是比较科学,会拿科学的数据来跟我说话。
要饭启发今日善举
记:小时候要饭你要了多久?
梁:3年。那是上世纪60年代,地里不产粮食,全是水,我的弟弟3岁半的时候就饿死了。他死的时候我记得老清楚,看肚子都可以看到肠子,当时确实无法生活,下决心我去要饭去。要饭实在太难了,太难了。我之所以干这个企业,真正为老百姓做事,与我要饭有关。
记:为什么?
梁:真正去要饭的体会是,好人还是多。要是当时我遇到的坏人多,我不会这样做,有钱我都留着个人用。要饭的味道,相当难过。(他动了感情)那时候没办法。我也不是党员,我也不是干部,干嘛我要为乡镇花几千万修路?我希望这些老百姓全体好好干起来,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就不穷了。
记:你现在还经常想起要饭的那种生活吗?
梁:经常想。哪能不想呢?
记: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对你的这种影响大吗?
梁:我要饭这事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大家全富了才好。
记:你觉得你的模式可以推开吗?
梁:能推开,我觉得可以升值几倍。(他忽然问我)你是不是很难理解我的想法?
记:可能很多人会有一点难理解。
梁:可能你会想,我为什么不带着钱去大城市享福?你不明白我的想法,你不会理解的。因为你没有这么多钱。我有1000万和10个亿,我个人过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其实我需要的钱很少,钱多了我的好处就是可以为别人干点事了。
记:不被人理解,痛苦么?
梁:我觉得我这个人比较开放,我一点也不孤独,也不感到寂寞,我能改变一个算一个,能做多少事算多少。我感觉我活着这一辈子,不白活了。
人物档案
梁希森
1955年生,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人。农民企业家。他从小家境贫寒,11岁要饭,13岁打铁,17岁离家谋生,23岁闯关东,遍尝生活的艰辛困苦。
从上世纪80年代从事个体经营,梁希森的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到房地产、肉业、棉纺、五金、节能设备等多个行业。1999年接手全国最大的别墅破产项目———北京玫瑰园,并把玫瑰园成功地建成了京城最高档的别墅区,成为地产界传奇人物。2003年5月,他回家乡养牛,创建鲁西牛业。
记者印象
商人本质
或许由于文化所限,梁希森并不善于谈话,不善于谈“主义”,他的回答方式非常直接,不会绕弯,有的词语我说几遍他才领会其意。但是谈起他改造梁锥村乃至黄夹镇的“伟大”设想的时候,他变得很感兴趣,详细告诉我他的企业运转计划,赢利之道。他做现在这一切,可能是因为本质上,他仍然还是个商人。他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我不赢利我不干。”
受挫邻村
梁锥新村建好了,养牛场也逐渐步入正轨,梁希森又把他的新村计划推广到了邻村,他想免费建起新村让村民居住,用他们的土地做养牛场的计划却遭到了挫折。在对方部分村民的抵制下,他只得把已经开工的工程停下。
记: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梁:落后吧。他们不愿意住楼房,觉得老的房子很好。
本版文图均据南方都市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