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上自造飞机 张斗三回首10年制机历程(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30日19:05 来源:羊城晚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小学未毕业的张斗三誓不罢休“敲打”出了轻型飞机、扑转翼飞机、直升飞机、陆空两用飞行器……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想过放弃。”
昨天下午,曾经在广州市海珠区瑞宝乡自家天台上,用土法打造出轻型飞机“斗强三号”的张斗三,回首10年来的个人制造飞机历程,向记者一吐心声。同一时间,他的又一怪模怪样的新作“陆空两用飞行器”正在广州大道旁的一个作坊里加班赶制,准备这两天送去珠海参加中国航展。
从小到大,张斗三面对困难从不言败。
1956年,张斗三出生于广东潮阳关埠镇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仅受到小学三年教育。10岁时为绣花的母亲做出一台小马达发动的绕线机,11岁用针筒做玻璃彩灯、制造小小的蒸汽发动机,13岁出门打石谋生,24岁领着十多人闯福建承包工程。在生活的艰难中,他早就知道,只有直面,才是最好的态度。
正是这种誓不罢休的性格,支持着张斗三在个人制造飞机的漫漫长路上走到今天。
“痴人说梦”终圆飞天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斗三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架翱翔天际的轻型飞机,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令自小就喜欢鼓捣机械的张斗三萌发了自己造飞机上天的狂想。听到张斗三“痴人说梦”,朋友们无不哈哈大笑,妻子也忧心不已,怕他试飞出事。但是他决心已定,在踏入40岁的这一年,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寻找材料,琢磨设计,迈出自制飞机实现驾机梦想的第一步。
个人造飞机,困难可想而知。小学未毕业的张斗三,航空知识近乎零。于是他参加省体委在广州黄村机场举办的小型飞机训练班,先后驾驶“蜜蜂3号”升空上百次,为的是亲身体验气流冲击机体的感觉,探寻飞机的重心点和机翼角度,同时他研读了大量的航空资料。接着,开始琢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
张斗三首先面对的是航空材料的缺乏———走遍广东大大小小的材料市场,都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他又四上北京,摸上制造“蜜蜂3号”轻型飞机的工厂。工厂听到他的想法后,非常吃惊,开出了一个螺丝80元的价格,想吓走他。张斗三咬咬牙,买下了。最后,工厂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向他提供航空材料。接下来,就是飞机的“心脏”———发动机了。从朋友处听到一架停放在惠东水库边的轻型飞机被台风吹散骨架、但是发动机性能还可以用的消息,他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将发动机搬回广州。
万事俱备,张斗三和帮手广东连州农民黄伟强开始在广州海珠区瑞宝乡自家天台上,一手一脚地造起飞机来。手钻、台钻、电焊机和砂轮机———这些颇为原始的工具,就成了两人造飞机的“利器”。两人的航空知识极为有限,又无现成图纸,更无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在旁指导,经常是造造停停,琢磨出来才继续开工。张斗三有一本自己用铅笔画的设计图,一线一点全凭自己琢磨出来,“苦啊,脑筋都快想坏了。有时老婆还因老是叫不动我吃饭而生气。”
单是飞机的最简单的外壳,便返工了数次。而制造飞机的关键部位时遇上困境,电工黄伟强因忧虑“不务正业”造飞机进展不大,白支老板的工钱,竟悄悄地收拾包袱回了老家。最后在张斗三的坚持下,黄伟强才回来继续和他一起造飞机。
1998年,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打造出张斗三个人制造的第一架轻型飞机。这架设计飞行高度为3000米、时速为100公里的轻型飞机被张斗三命名为“斗强三号”,飞机停放在广东阳江合山机场。该机机身长6.1米、重200公斤、宽1.55米,可连续飞行500公里,是一架轻型两座飞机。在8.5米长的双翼上,张斗三写着:“我来自潮州,爱拼才会赢。”
1998年12月18日,张斗三,这个不服输的潮汕人,终于首次圆了造飞机、飞上天的梦想。
再接再厉造出“神鹰号”
自然界中的昆虫类和鸟类均是以扑翼方式进行飞行。根据科学家研究,扑翼飞行方式具有垂直升降能力和平飞功能,是一种灵活机动和能量消耗较少的飞行方式。数百年来,人类对扑翼飞行的探索从未间断。意大利巨匠达芬奇即留有扑翼机的构想图。但由于扑翼飞行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控制十分困难,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已经比较成熟,而实用型的扑翼机到今天还没有问世。
张斗三于是又盯上了扑翼机。
两年前的珠海航展,张斗三除了“斗强三号”外,还带上了自称首创的耗资百万元、费时两年造出的“神鹰号”扑转翼飞机,这架用两个水车转轮似的机翼代替了传统飞机扁长双翅的“怪机”吸引了爱好制作飞机的观众的眼球。说起当年的盛况,张斗三语气中仍然带着自豪。
造这架扑转翼飞机时,张斗三利用旧的汽车发动机改装成飞机的发动机;从废弃飞机拆下的仪表盘,指数尚属准确;主要部件均是旧物再利用,称得上环保。
“扑转机翼”是他的得意之作,于是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要在申报3年后才能拿到证书。
不过,他的扑转翼飞机至今还未能飞起,距离实用更是甚远。
在扑转翼飞机之后,张斗三还造出了一架直升机。
梦想重燃倾心“飞行器”
造飞机需要很多钱———这是张斗三最大的痛。
要继续试验扑转翼飞机,就要找更轻的材料,更好的发动机,这些都价值不菲,没有人投资,他实在无力负担。曾经也有公司想合作,但是,由于投资方急着要出效益,张斗三没有答应。
对于张斗三来说,制造飞机是赔钱、赔时间甚至有可能赔命的“三赔”事儿。他用一半的时间做生意,一半的时间造飞机,对生意的影响不小。他的手头有个小工程公司,二十几口人,养家糊口之外,这二十几号人的生计也在他的肩头上。在爱好和生意之间,有时,他不得不选择生意为先。“有了经济,才能造飞机,毕竟是一种爱好,不能将生活和养老、孩子教育的钱都放在这”。他对国内的一些人,将养家糊口的钱都用来造飞机,持否定的态度。
两年前,生意不大好做,张斗三曾经对造飞机萌生退意:毕竟他已经实现了两个梦想,退出也不算失败。也就在这时,由于在珠海航展上一炮而红,知名度急升,全国的飞机制造爱好者纷纷与他联络,交流鼓励,让张斗三感觉此道不孤单。此外,他脑子里的许多构想还没成为现实,难道就此放弃?不行,他的航空梦想又热络起来:希望成立民间的航空研究室,将散乱的民间爱好者组织起来,进行技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同道中人以物质支援和技术帮助;希望能够成立公司,申请政府的科技基金支持;希望自己的飞机能够在科普基地陈列,让学生对航空产生浓厚兴趣……
梦想重燃,张斗三的飞机制造再度启动,全新概念的“陆空两用飞行器”已现雏形:外形类似小货车,中间装上一个好像锅炉的动力装置,尾部是一对垂直和水平的怪机翼———他要在新一届的航展上,再度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文/图 记者 侯恕望)
链接
农民造飞机
1991年,宁夏银川郊区红花乡北塔村农民刘亦兵造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在100米的高度飞行了51分钟,他还六次载着母亲和朋友作双人飞行。
1995年,山东临沂农民宋明武历经5年制造出了一架飞机,多次试飞却未获成功。
1998年,广东潮阳农民张斗三在广州的自家天台成功地造出了飞机“斗强三号”。
2001年5月1日,湖北省郧西县农民苏道成制造的飞机首次试飞以失败告终。
2002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民白仲金制造的“甘肃神龙”号飞机试飞失败,如今这架飞机变成了“三轮汽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