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华南地区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干旱。从化西向村一名农民无奈地看着刚收割完减产的晚稻。
本报记者 许冰 摄
久旱 晚稻收成减半
从化增城白云抢收晚稻,部分农民颗粒无收
本报讯(记者郑小敏)连续三月无雨,加之又逢上寒露风,从化增城白云等地在水稻抽穗扬花季节发生严重旱情。临近晚稻收割时候,记者在从化增城等地了解到,部分农民已开始收割,粮食收成至少减半,农民生活大受影响。
全局:多数农民收成减一半
广州受灾严重的主要是增城派潭、仙村和正果一带,以及从化鳌头镇、神岗、吕田等地,这些地方的受灾面积多在1万至10万亩之间。另外,在白云区的九佛镇、花都的部分地区也有数千亩农田受灾。最严重的当属从化龙潭镇和鳌头镇,经市三防办现场勘查,已确认有1万亩水稻今年全部绝收。
昨日,记者在从化鳌头镇高平村、西向村等地现场看到,部分农民已经开始抢收晚稻。有农民告诉记者,不收割再干旱下去就颗粒无收了。大多数收割的农民表示,此次收成与往年相比要减少一半,生活大受影响。
记者了解到,西向村1800亩水田,受灾的达到1200多亩,其中失收的高达800亩。当地有干部说,这除了意味着靠种田为生的农民面临着收成减半的困境,还有着部分村民面临颗粒无收的情况。
个例:一家吃饭突然成了问题
中午约11时,太阳当空,西向村农民谢镜波正顶着太阳在田头收割。甚至连三个读小学的女儿也拿起了廉刀帮忙,谢镜波仍是一脸的苦笑。
谢镜波的水稻田地有五分地。现在晚稻已经割了一半了,装入包内的只有那么一两担,与去年相比,明显少了一半。谢一边收割一边告诉记者,近十年来没遇到如此严重的秋旱。为了抗旱,他自家拿出400多元打了一口井灌溉,辛苦了一个月,终于保住了一半的收成。
谢镜波一家5口,夫妻两从和三个读小学的女儿。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靠自己和妻子种植水稻和蔬菜。水稻的减产使日子过得艰难。读四年级的大女儿今年已经辍学在家,“没钱读书,现在都快要吃粥了!”谢镜波说。据介绍,在正常的年景,早稻留下的口粮正好可以维持到晚稻收获的季节,但是受今年的旱灾影响,家里的晚稻减半。收割的粮食用来维持自己的口粮后,就差不多了。
谢最担心的还不是一家老少吃饭的问题,而是明年春种蔬菜种等资金又成了问题。谢说:“明年开春又要用钱啊,晚稻维持用来维持口粮,就没有这个钱了,很困难了。”
50岁农民的张满娣正满头大汗在打禾。
她说,往年一亩田能收割900斤谷,大约能收入近千元,再加上自家种植蔬菜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然而大旱,今年粮食收成只有四五百斤。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