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新周刊 > 精彩报道

欧洲梦正在超越美国梦 该提醒这种片面虚荣心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02日16:07  来源:新周刊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欧洲,对中国人而言,之前是思想、文化的遥远桥头堡,如今是可供消费的“新桥头堡”。在中国,各类欧洲气质、格调与生活方式包装构成一幅“虚荣”的欧洲景象。面对扑面而来的“欧洲”,中国人在这股“虚荣”消费热中应该思考的是,面对人家的优秀基因,我们如何重整文明记忆,重树自尊。

  文/令狐磊

   “你以为的欧洲便是德国和法国,那是老欧洲。”

        2003年1月, 拉姆斯菲尔德先生气急败坏地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中抛出此句让整个欧洲都觉得刺耳的判断。这样的论断,他的同胞亨利·基辛格先生在1970年也曾一语惊人:“欧洲?它的电话号码是什么?”

  欧洲的电话号码、语言和文化形态显然仍不可能统一,但一个GDP总量超越美国的欧盟在今年5月1日后已经生成,一个日渐成熟的欧元区亦已良好运行3年。

  在美国人尚在力图以“对待伊拉克问题”为由头分割欧洲各国的立场,继续以“美国精神”号召那些以英国为首的“新欧洲”国家加入“美国梦”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正在催生一个“欧洲梦”的新观点。

  在其出版的新书《欧洲梦:欧洲未来景象正悄悄超越美国梦》中,他如此写下:“美国精神正在让人疲劳和日趋衰弱,一个新的‘欧洲梦’正在诞生。”

  欧洲梦正在超越美国梦?

  “有趣的是,迄今为止,欧洲人没有意识到在分享一个共同的梦想。”里夫金教授说,“我写这本书是希望欧洲脱离美国的阴影。欧洲已开始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欧洲梦’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思想,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各国参照的新样板。”

  《纽约时报》对里夫金不以为然,他们专门刊文指出“这本书建立在两个夸大的哈哈镜前:一个镜子是欧洲的美景,一个镜子是美国的陋象”。可在今年7月,美国《NEWSWEEK》编发了一组《全球最佳国家榜》的报道,对最适合天才发展的英国、女性的波兰、艺术家的德国、软件工程师的爱沙尼亚、音乐家的法国以及平等的丹麦、理想主义的荷兰、教育强盛的芬兰、生物科研的瑞典等欧洲国家都艳羡有加,而对美国的评价只是,“一个适合致富的国家”。

  不管这种关于美国的评价是否准确,但相信会得到20多年前的中国人的支持。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告别尼克松所说的“贫穷而荒谬的年代”后,太平洋彼岸那个形象依稀模糊的美国第一次向中国人示范了财富、自由和一个关于这个世界需要新秩序的伟大教义。作家们是比较早造访新大陆的非官方人士,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必然要留下的那些“游记类”惊艳文字直到今天看来都还足以令人浮想联翩。而那些后来被浓缩进王启民粗糙故事里的关于个人奋斗和“美国梦”的励志寓言,几乎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或许可以用来证明美国思维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力,很多1980年代可以成段背诵《光荣与梦想》或《教父》中白兰度台词的美国Fans今天似乎移情别恋,开始对欧洲有了更多的认同——而这一点,恰恰与这本美国杂志的观点相吻合。

  《NEWSWEEK》深刻地反思着美国式的国家经营模式,它写道:“即便是冰岛这样的国家,也并不是单单对全世界卖他们的鱼,他们还在销售一种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模式。”《NEWSWEEK》在考量了多项国家发展数据后,认为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值得“闪耀全球”。

  这种对北欧国家的赞誉,正好印证了丘吉尔当年就作出的判断——“世人以羡慕的,甚至是宽慰的目光注视着斯堪的纳维亚,这三个国家无需牺牲自己的主权就能按照他们的思想、经济实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成一体。从这样的源泉,也许会给全人类带来新的、更加光明的机会。”——虽然这只是他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礼中所作的赞誉之辞。

  中国学者同样看到了欧洲话语力量的增大和作为“软权力”的欧元的威力,“欧元的到来将是美国与欧洲关系的分水岭,欧洲货币联盟的到来,欧洲中央银行将要分享美联储的部分权力。美国货币支配地位的丧失,实际上标志着大国权力的衰败。”学者史志钦认为,他曾写下一篇专述欧元、美元与欧美关系的文章。伴随着欧洲游业务的开放和急速增长,颇有商业远见的中国银行推出了一项名为“长城·欧元卡”的信用卡业务,期待中国游客在欧洲消费时刷的是欧元,结账的是银行统一汇率的人民币。

  无论是“美国梦”还是“欧洲梦”,这两种美景,对于中国人来说,还不如“中国梦”来得更为真切。但“欧洲梦”的图景与中国在今年主力倡导的“和平崛起”论不无基本价值互通之处,正如里夫金教授所言,“‘欧洲梦’的基础是寻求和平和消除冲突,使世界在和平协调的气氛中得到发展。”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跨国空间,它在倡导辖下的任何国家都不会生存在孤立之中。

  新欧洲,老欧洲

  “多么奇妙的地方!不必走出巴黎,/就在皇宫剧院中,竟有中国女优:/一支来自北京的乐队,/响亮而夸张地,演奏着……/如此巴黎的人们,在自家的门口,/拿着手杖就能到达广东。”——如果你以为那“北京的乐队”指的是“女子十二乐坊”,那你就犯了200多年的谬误。这首描述“中国浴场生活”和“中国热”的巴黎风俗诗写于1792年!

  根据法国人Muriel D巘rie的《法国—中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记载,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那时的法国人醉心于所有的“中国货”。3个世纪后,中国人对法国产品的迷恋同样显露得相当透彻: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成为每个到达巴黎的中国游客眼前的“奇妙的地方”;深圳有座小一号的巴黎铁塔;法式公寓与仿“凯旋门”构造的建筑风格在全国房地产都正在“勾勒”;女人手上挂着LV皮纹皮包,身上满是香奈尔5号的香水味道;男人则穿着皮尔·卡丹的皮鞋,系着法国鳄鱼的皮带,手上持着一杯轩尼诗红酒,有板有眼地学着摇摇晃晃。

  今年9月后,一个参加了欧洲游的旅游者这样兴奋地告诉他的朋友说:“欧洲的大门一打开,它就像一座宝藏般令人沉醉。”在欧盟国家旅游对中国开放后,欧洲在国人眼中成为一个“国家”,在广州的一些经营欧洲游业务的旅行社推介资料上,不用1万元就能带你从德国游到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直达法国甚至意大利。

  这仅仅是在旅游方面,中国对欧洲的一个“狼吞虎咽”现实。这让人想起当年那些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时的兴奋,“实际上,我来这儿寻找的既不是欧洲,也不是中国,而是一种对中国的看法。我抓住了它,狼吞虎咽。”1911年的一天里,寻访中国的法国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在他给故乡朋友的信中这样解释道。

  拉姆斯菲尔德的“老欧洲”和“新欧洲”的政治问题划分方式,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理解成为社会文化和生活风尚的区分方式。中国人似乎在急不可待、急速地感受着庞大的欧洲,不管是“新欧洲”还是“老欧洲”。

  “老欧洲”消费的是伟大传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古典”仍然是中国被调查者最为直接印象的欧洲联想词语;神秘而富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城堡、波尔多庄园酒窖里的佳酿、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环法单车赛中的田园风光、引擎性能与乘坐感受口碑如一的德国汽车……均是国人乐于接受的“老欧洲”。

  有趣的是,德国语言协会在一年一度的评选当年最有代表性词汇的民意测验中,把“老欧洲”选为2003年度词汇。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因为它在跨越国界后有了新的意思”。

  消费“新欧洲”变成更为庞大的现代态度。北欧生活的慢悠,南欧生活的懒散都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享受参照;欧洲设计师带来的浦东机场、中央电视台Z形新大楼和2008北京奥运的主运动场鸟巢都正在改写着中国的城市天际线;在今年9月,F1也极速地驶入中国。有传闻,最近一个叫郭杰的福建人正在谋划购下“美洲虎”车队,改头换面为“中国车队”,在明年,中国人可能以参与游戏者的身份,真正消受F1这个欧洲最消耗资本的金钱游戏。

  事实上,不管如何划分新老欧洲,在中国都有捧场客。正如消费他国的产品热常常建立在文化崇拜与消费虚荣心上,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什么?

  消费欧洲的虚荣心

  “欧洲免税商店和商业步行街是奢侈品的验尸房。它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们像在恐怖片中那样层出不穷。千篇一律的商品泛滥,人们却美其名曰高雅和别致。”德国《明镜》专栏作家汉斯·马格奴斯·恩森贝格对欧式“高雅和别致”作出的注解显然颇为尖刻,但事实上,旅欧的中国人,全在这些奢侈品验尸房内乐不思蜀。第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便是,中国人在消费欧洲中与奢侈心理直接挂钩的现实。

  “走在衡山路上,或者坐在衡山路上的酒吧里,你就等于走在了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就等于坐在了伦敦或欧洲随便某个地方的酒吧里?”文化学者包亚明这样描述他所在的上海正在发生的酒吧情调指向。这种情调追求放诸全国同样适用,那些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咄咄逼人的欧派景象正在那些别墅、欧派家居店和消费场所中如火如荼地演绎着。

  我们也许是时候提醒这种片面的虚荣心带来的负面效应了,就像梵高的弟弟提奥,在梵高刚到巴黎的时候告诫他的那样——“巴黎是个非常奇怪的城市,除非你杀掉你自己,否则你就呆不下去。”提奥解释说:“巴黎不把你身上的最后一滴油耗尽,你是别想成功的。”梵高后来并没有在巴黎疯掉。

  描绘“两个世界的碰撞”的D巘rie这样轻描淡写地写道:“在中国人向往奢华和过分讲究生活的时候,法国人则向中国学习简单自然的生活。”生活经济成本上来看,在中国人花费着巨额的资金来购置瑞士钟表、德国汽车、法国香水和意大利皮具的时候,欧洲人却只是在搜集“那种用稻草、竹子和灯草纸做成的艺术品”。

  保守论者认为,欧洲好感远超美日的现状,是国人对国际时局中的欧洲的判断,也是在寻求仇日反美心态之外的心理平衡;文明论者认为,我们在消费欧洲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我们如何对失去的文明记忆与传统重新拾回信心;而生活享受主义者却认为,欧洲好感源自那种贵族精神和与生俱来的格调生活。正如那个被视为对世界作出杰出文明贡献的“英国下午茶”被用来区分淑女及社交礼仪一样;亦正如连大文豪马克·吐温都觉得莫名的那句——“英国人的确打心眼儿里热爱贵族”。欧洲,如今也几乎成为中国人打心眼儿里的热爱?

  在《来自地球的信》中,马克·吐温先生有此一句——“我在植物园见过一只猫,它虚荣得要命,居然以跟大象的私交为荣,我真为它害臊”。这值得我们同感害臊。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