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物工作者呼吁馆藏品是人类共享资源应更多公开展出
本报讯(记者赖颢宁通讯员姚宇江)缂丝群仙婴戏“大吉”镜心等近百件首次走出博物馆库房的珍贵文物昨天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亮相,一些幕名前来观赏“京华珍宝耀雅典———北京文物赴雅典展出归来汇报展”的文物工作者呼吁,馆藏品是国人甚至全人类的共享资源,希望今后更多“束之高阁”的馆藏品能拿出来公开展览。
这次展出的文物是市文物局从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和明十三陵博物馆精选的。它们最具北京文化特色和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性,包括许多国宝级文物,其中一级品占20%,许多展品甚至是首次走出库房,连在国内都没有展出过。其中,三羊罍和饕餮文斝,都是北京地区商代遗址墓葬中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这批有确切文字可考的青铜实物,使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确切到距今3050年。而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是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
此外,明清传世的皇家器物在展览中也占有重要比例,特别是展览中的几件丝织品,如红织金云蟒纹妆花缎织成帐料、金地丝百子图帐料、金地丝灯笼仕女纹袍料等,无论是设色、构图和材质都彰显了皇家气派和卓越的制作工艺,并且均为首次公开展出。
许多观众在展品前久久驻足,有些甚至举起小手电照射其局部,并弯下身子细细观赏。文物工作者王女士称,虽然自己是业内人士,但许多展品平时只能在画册上看到,这次是第一次“零距离”观赏。其同行张女士表示,观众与许多珍贵文物缘悭一面,除了基于安全、陈列条件等因素限制外,更多的是体制问题,一些博物馆将收藏品当做自家物品,而抹杀其人类文化传承承载品的本来面目。
据了解,目前包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展出的文物只占其馆藏品的小部分,大部分都收藏在库房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待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将会举办更多的文物展出。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