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欧盟肯定会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2004年11月08日 10:23:24本报记者 戴长澜
“200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前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说。他所作报告的题目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吴建民说,中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把自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成3个阶段,并着重分析了中欧关系持上升走向的原因。
吴建民分析了中欧间亲密接触的3大原因:国际大气候;中欧间经济互补;中欧在文明、文化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吴建民说,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中国和欧洲在世界是单边还是多边的问题上存在共同点。比如中国和欧洲多数国家都反对单边主义,不赞成先发制人的战略,“我们都赞成无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都应该有发言权,而不是只由一个国家说了算”。
而中欧间经济互补,是中欧间亲密接触的具体体现。中欧双方贸易关系发展迅猛,1981年中欧贸易额只有53亿美元,今年中欧贸易总额预计突破6100亿美元,欧盟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1981年至今,24年来,中欧间贸易从53亿美元发展到6100亿美元,这一变化使得双方的需求在上升。“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技术,有60%来自欧洲。欧洲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巨大市场,欧洲有技术、有经验,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市场支撑是不行的”。
“中国、欧洲这两大文明发源地对人类的贡献很大。英国的培根1620年就赞扬了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的贡献,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使人类从神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欧洲的启蒙运动,又使人类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如果没有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不会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会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中欧两大文明相互吸引,相互促进。”吴建民说。
关于赴欧留学,吴建民说,在20世纪初,中国曾向国外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中国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现在,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有15万人,“可是我还是觉得太少了,应该多去。我从欧洲听到的说法,也觉得中国学生少。”他说。
关于欧洲对华武器禁运问题,希拉克总统在最近访华时曾说:“1989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的制裁措施完全过时了,毫无意义,早就应该取消了。”吴建民对此表示:“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赞成这个意见,我预言:肯定会取消。”
吴建民认为,这是中欧共同利益的结果。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欧洲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制裁以后,中国将大量进口武器。从欧洲方面讲,现在世界的军火市场,大部分被美国人垄断,欧洲所占份额不大。
吴建民说,中欧之间建立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还保持武器禁运怎么还能说是全面的、战略的?可见这站不住脚,这违反了欧洲人自己的初衷,中国人在提出和平崛起时强调的是双赢。因此,“(武器禁运)肯定会取消,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欧关系的发展,在我看来有很大的空间,双方的需求在上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发展中欧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吴建民说,“这对中国有利,对欧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