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费卢杰的伊拉克反美武装。 |
|
得知亲人遇害,人质家属痛不欲生。 |
●本报驻约旦特约记者 倪木 ●张学刚
11月2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绑架“凯尔国际”救援机构驻巴格达办事处负责人哈桑的武装组织声称,如果英军不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他们将把哈桑交给“基地”三号人物扎卡维领导的“统一圣战组织”。今年59岁的哈桑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拥有英国、爱尔兰和伊拉克三国国籍,丈夫是伊拉克人。
爱尔兰总理埃亨在爱尔兰议会透露了他所获悉的录像带的细节。他说,哈桑面对镜头拼命呼救,突然昏了过去。紧接着,一桶水向她头上泼了过去,哈桑渐渐苏醒过来,无助地痛哭起来。消息传出后,英国政府保持沉默,拒绝就伊拉克武装组织的要求发表评论和看法。
绑架人质成为伊拉克部分反美武装的斗争手段
从今年4月开始,伊拉克反美武装突然开始使用一种“秘密武器”———绑架人质,给驻伊联军以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政府以沉重打击。自从4月8日3名日本人和8名韩国人在同一天分别遭到绑架后,伊拉克境内的绑架外国人质之风就愈演愈烈。有统计显示,从今年4月至11月初,已经有超过160名、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人质在伊拉克遭绑架,其中至少有35人惨遭杀害,在众多的外国人质中,还有5名女性。
目前,伊拉克反美组织多如牛毛,其中以绑架人质为重要手段的有三个组织:一是扎卡维领导的、号称是“‘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的“统一圣战组织”,二是什叶派穆斯林领导的“伊拉克伊斯兰军”,三是逊尼派的“逊尼安萨尔组织”,它们在伊拉克各地袭击联军、制造爆炸、暗杀政要、破坏经济设施,绑架人质更是三个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
“统一圣战组织”以凶残著称,死在该组织手下的外国人质已10余人,而且几乎都被残忍地杀害示众,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愤。另两个组织的手法也大致相似,“逊尼安萨尔”则一次屠杀了12名尼泊尔人,理由仅仅是他们“信仰佛教”。以这三个组织为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精心策划”了一整套“战略战术”,那就是绑架在伊拉克有驻军或商业利益的国家人员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外国人,以逼迫人质所属国撤军,或撤出商业人员,或者交换武装分子的在押同伙,达到既定的政治目的,同时也经常附带一些经济要求,如支付高额赎金等,但政治目的是根本。有报道称,在前不久的日本人质危机中,日本政府通过中间人向扎卡维武装表示,愿拿出巨额赎金请求释放人质,遭到该组织的一口拒绝。
“绑架潮”为何愈演愈烈
这股“绑架潮”愈演愈烈,其中一个原因,是武装分子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7月,菲律宾一名卡车司机遭到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后,菲律宾政府接受了绑架者的要求,从伊拉克全面撤军。迄今为止,这是武装分子通过绑架人质获得的“最大收益”。这一事件极大地影响了美英等国,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效仿风潮。还有,英国人质比格利、哈桑以及几名日本、意大利人质遭绑架后,都引发了这些国家国内的反战情绪,让上述国家政府陷入极大的被动。
此外,巨额赎金的诱惑,也让那些并无政治目标的伊拉克武装分子“趋之若鹜”。据俄《独立报》报道,自去年巴格达沦陷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发现绑架是一条生财的捷径,而且不用担心受到惩罚,一些绑架团伙甚至建起了地牢,因此商业绑架和政治绑架愈演愈烈。
这些武装组织的恐怖手法不断升级,威胁面呈扩大趋势。专家指出,目前伊拉克境内的绑架对象已呈明显的多元化和多国化,任何国家滞留在伊拉克境内的人都有可能遭到绑架。在最初的一些绑架事件中,人们往往连绑架者是谁都不知道,绑架大多带有偶然性质,没有明确的政治要求。但是,近来发生的一系列绑架事件却完全不同,越来越多带有精心策划的成分。绑架者有一定的实施和宣传程序,绑架对象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为追求最大的恐怖震慑效果,武装分子甚至使用极端残忍的手法,杀害被绑人质,并在实施绑架时不再顾及无辜,近来包括联合国救援机构的人员也都未能幸免。恐怖分子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还直接将杀害人质的画面、消息,通过网络、电视台等现代化传媒快速传播,这样的信息远比官方报道更易引起国人关注。
人质危机给有关国家带来极大的挑战
由于各国的政治立场不同,武装组织对目标国的看法和仇恨程度不同,所以人质危机对有关国家政府及海外公民的威胁也有所不同。大体上,人质危机的主要目标国是美英等向伊派兵的国家,所以这些国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最为严重。其威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政治上,武装组织往往将绑架和杀害人质与派兵国政府的政策紧密相连,将人质的被害归因于该国政府忽视民意、处理不当,这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有很大的杀伤力。
心理上,恐怖分子往往采取酷刑杀害人质,并将过程公之于众,给人质所在国造成极大的震撼,民众产生极度恐慌,引起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从而动摇政府的执政基础。
各国政府如何应对人质危机
几个月的绑架人质浪潮中,数十个国家曾直面人质危机,成立紧急事态应对小组,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表相关声明,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国谈判优势,以保人质情况不再恶化,希望保证人质安全释放。
然而,各个国家因政府立场和营救策略不同,解决方式也各有不同。
以美英为首的强硬派,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倡导国,在驻伊联军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标志性作用,均坚持“决不向恐怖分子低头”的强硬立场,并在谈判过程中坚持不妥协、不让步的策略,并一直加紧搜寻、突袭恐怖分子的可能窝点,试图以武力强行解救人质。这几个国家的人质受害程度最大,比如美国至今已经有12名人质被绑架,其中大多数遭到杀害。
法国、土耳其、埃及、约旦公民,以及为这些国家的公司工作的其他外国雇员,这些国家没有向伊拉克派兵,反对美英占领伊拉克,它们普遍积极营救人质,通过宗教人士、部落首领甚至当地媒体等多种渠道,与绑架者沟通,施加影响,也允诺撤出公司、支付赎金等要求,因此这些国家的人质绝大部分已被释放。
第三类是菲律宾为首的小国家,它们在伊拉克没有太多利益,只是为了“表明态度”,象征性地在伊拉克驻军,在国内还饱受争议,因此这些国家在面对人质危机时,一般以稳定国内反战情绪为先。像泰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虽然没有人质被绑架,但和菲律宾的处境大同小异。菲律宾侨汇收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尤其需要保护本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海外劳工(主要是菲佣)相当一部分在中东地区务工,每年汇回本国70亿美元以上。如果菲人质被杀,势必在菲籍劳工中引起恐慌并造成大批劳工回流,不仅减少菲外汇收入,也增大其国内就业压力。菲总统阿罗约宣布撤军,可以得民心、稳政权、保利益。
从目前来看,伊拉克境内的人质危机还将随着伊拉克动荡的安全形势继续下去,也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政府不得不面对这令人头疼的问题,更多民众继续承受人质危机带来的痛苦。▲
《环球时报》 (2004年11月05日 第七版)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