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 以《南京大屠杀》一书揭露日军在华暴行而闻名世界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9日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张纯如的其他作品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和《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都获得好评。她在自杀前留给家人的纸条中写道:“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临死遗言:曾认真生活
加州克拉拉县警察局9日上午9时接获报案,一名路人开车经过洛斯盖多一个由当地水利局所拥有、未开发的区域时,在17号公路南边一条未命名的路上,发现一名亚裔女性死于车内,路人立即报警。张纯如的丈夫8日已经报警称妻子失踪,而经过警方及验尸官调查,确定这名女性就是失踪的著名的华裔作家张纯如,死因为枪击。当地警区分局长知道张纯如的作家身份,调查人员也认为,目前所掌握的证据都显示张纯如是自己开枪,一枪击中头部而自杀身亡的。
有消息指出,张纯如生前经诊断患有忧郁症,据《洛杉矶时报》引述她的经纪人拉宾纳的谈话报道,张纯如五个月前曾因病而住院,当时她正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据拉宾纳说,张纯如给家人留了一张纸条。在纸条中,张纯如表示,希望家人记得生病前的她,“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书让她陷入忧郁
张纯如的其它作品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和《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都获得好评。洛杉矶时报形容她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是“在美国成长的华裔青年模范”。已故著名的历史学家安布罗斯也曾说,“张纯如可能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因为她了解必须用引人兴趣的方式来传达历史意义”。
去年,张纯如出版新书《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再次引起广泛注意。这本书讲了华人150多年的移民史,让早期华人在美受到的歧视公之于众。这本书主要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日军作战的美军坦克营官兵,他们后来被日军拘禁。从《南京大屠杀》到她近来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而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也与张纯如的忧郁症病因不无关联。
自杀事件震动华人社区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大学毕业后,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后来开始全职写作和演说,长期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著名报刊撰文。
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与她有多年交往的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言人丁元表示,张纯如有很强烈的正义感,她在主流社会中树立了华裔的良好形象,很多华裔青年也都把她看成是学习的好榜样。
■新闻链接
《南京大屠杀》把真相还给世界
居住在芝加哥的张纯如说,从小就听父母提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幸运的是,张纯如的祖父母当年在日军攻陷南京之前,就带着全家辗转逃难到台湾。但一路上目睹日军杀虐同胞的惨况,使两位老人时隔几十年,至今仍觉历历在目,因此经常向她父亲忆述当年。她的父母也在她很小的时候,把祖父母的经历转述给她听,令她印象非常深刻。
她说她还记得他们说,围绕南京的长江当时几乎被尸体堵塞得水泄不通,河水也几乎被血染得鲜红。但是,她在美国的图书馆里却一直找不到比较完整的相关资料。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二战中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于是她用两年的时间着手研究和写作《南京大屠杀》。此书一出版,连续14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之一,目前已第12次印刷,售出约10万本。她本人也因此被中国大陆的《华声月报》评为“1998年10大华人新闻人物”。她的创作经历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读者文摘》所介绍,并成为其封面人物。
对于不少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人而言,张纯如的书无疑是“公然挑衅”。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指责张纯如“误导公众”,由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虽然《南京大屠杀》一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但该书没有能够进入日本市场。张纯如2001年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说:“我认为这是日本出版业的右翼分子在阻挠我的书在日本出版。”
■人物档案
出身书香门第的女作家
眼眸明亮慧黠、长发披肩、身材高挑的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著名报人,父母是早年的台湾留学生。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应聘到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任物理学教授,1988年发表的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张纯如的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曾经义务担任过3年中文学校校长,现在老夫妻俩都已经退休,在加州与子女们共享天伦之乐。
张纯如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斯州的大学城长大,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新闻系,曾任职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一直在专职写作。她与NBA体育明星“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最引人瞩目的三位美国华裔青年。 朱静远 丁宇岚本报专稿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