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闸北区某中学的小朱老师有点犯难。区教育局和复旦大学合办的中文研修班月底将开班,授课内容对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可一想到花六七千元学费,最后只能拿张不承认学历的结业证书,小朱又想打退堂鼓。这种犹豫,很多中学老师都有。以小朱想参加的研修班为例,计划招生30人,可至今报名者只有十来个。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所有参加过研修班的教师一致认为,自己获益匪浅。教学心理、案例研究、学科前沿动态……“充电”使教师走上讲台时底气更足。不少学生家长认为,二期课改和“减负”的推进,要求教师在理念和行动上都有所改进,研修班是个很好的提高机会。
如何改变教师研修班“爱你有点难”境遇?部分区教育局和学校正在制订方案,准备对完成进修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包括经济补贴和职称评选的优先权。同时,上师大教师职业培训中心尝试开设“严进严出”教育硕士研修班,入学需经严格筛选考试,授课内容更集中。因此,尽管该班专业要求略低于普通硕士课程,学员毕业后仍可获硕士学历,在职称评选中享受同等待遇。也有一些教师建议:能否在研修班课程结束后,对想进一步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安排专门老师给予详细指导,包括如何备考英语、论文答辩等。本报记者章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