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大屠杀》一书揭露日军在华暴行而闻名世界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9日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张纯如的其他作品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和《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都获得好评。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学家,她的自杀身亡,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张纯如自杀震动华人世界
据了解,在美国张纯如与“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最引人瞩目的三位华裔青年。
为写作呆在南京25天
据了解,1995年夏天,张纯如从美国来到南京,同时也带来了美国保存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材料。她的资料中还有一些美国友好人士收集的历史照片,其中不少日军攻打南京、占领南京的照片是国内没有的。据了解,为了写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张纯如在南京呆了25天。
声明说张患有忧郁症
张纯如的编辑11日晚上就张纯如的去世发表一份声明,证实张纯如患上忧郁症。这份声明说,张纯如正在准备的书有关二战时在菲律宾巴丹岛Bataan被俘的美国士兵,张纯如计划书写他们被囚日军集中营的经历。在一次外出做调查的旅行中,张纯如身心崩溃,不得不住院,住院后她继续与忧郁症抗争。
张在给家人的遗言中说,希望记住她患病以前的样子:“全心投入生活,献身她的事业、写作和家庭。”
工作让她陷入忧郁之中
张纯如的其他作品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和《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都获得了好评。洛杉矶时报形容她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是“在美国成长的华裔青年模范”。已故著名的历史学家安布罗斯也曾说,“张纯如可能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因为她了解必须用引人兴趣的方式来传达历史意义”。
据分析,从《南京大屠杀》到她近来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而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也与张纯如的忧郁症病因不无关联。
加州克拉拉县警察局9日上午9时接获报案,一名路人开车经过洛斯盖多一个由当地水利局所拥有、未开发的区域时,在17号公路南边一条未命名的路上,发现一名亚裔女性死于车内,路人立即报警。张纯如的丈夫8日已经报警称妻子失踪,经过警方及验尸官调查,确定这名女性就是失踪的著名的华裔作家张纯如,死因为枪击。
当地警区分局长知道张纯如的作家身份,调查人员也认为,目前所掌握的证据都显示张纯如是自己开枪,一枪击中头部而自杀身亡的。
张自杀震动华人社区
张纯如自杀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强烈震撼,各种媒体11日都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与她有多年交往的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言人丁元表示,张纯如有很强烈的正义感,她在主流社会中树立了华裔的良好形象,很多华裔青年也都把她看成是学习的好榜样。
据了解,张纯如的遗容瞻仰仪式将于11月18日举行,葬礼将于11月19日举行。
《南京大屠杀》把真相还给世界
据报道,居住在芝加哥的张纯如说,从小就听父母提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幸运的是,张纯如的祖父母当年在日军攻陷南京之前,就带着全家辗转逃难到台湾。但一路上目睹日军杀虐同胞的惨况,使两位老人时隔几十年,至今仍觉历历在目,因此经常向她父亲忆述当年。她的父母也在她很小的时候,把祖父母的经历转述给她听,令她印象非常深刻。
她说她还记得他们说,围绕南京的长江当时几乎被尸体堵塞得水泄不通,河水也几乎被血染得鲜红。但是,她在美国的图书馆里却一直找不到比较完整的相关资料。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二战中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于是她用两年的时间着手研究和写作《南京大屠杀》。1997年此书一出版,连续14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之一,目前已第12次印刷,售出约10万本。她本人也因此被中国大陆的《华声月报》评为“1998年10大华人新闻人物”。她的创作经历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读者文摘》所介绍,并成为其封面人物。
对于不少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人而言,张纯如的书无疑是“公然挑衅”。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指责张纯如“误导公众”,由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虽然《南京大屠杀》一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但该书没有能够进入日本市场。张纯如2001年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说:“我认为这是日本出版业的右翼分子在阻挠我的书在日本出版。”
人物档案>>>
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著名报人,父母是早年的台湾留学生。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应聘到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任物理学教授,1988年发表的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
张纯如的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曾经义务担任过3年中文学校校长,现在老夫妻俩都已经退休,在加州与子女们共享天伦之乐。
张纯如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斯州的大学城长大,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新闻系,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长期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著名报刊撰文。
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张纯如
纯如离开了,选择的又是这样极端的方式,刚看到这个消息,我还不能相信。
就在七年前,我担任了张女士的重要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主要译者和校译,这本书在1998年4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担任责任编辑的是著名史学家邓蜀生先生,出版人是老一代翻译家、出版家尤开元先生。由于这是一部极为严肃的著作,曾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也引起某些日本人士无端质疑和粗暴指责,我与其他几位译者和责任编辑都是怀着一种肃穆、认真的心态展开着各自的工作,同时,认真查阅国内能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来一一核对有关的重要历史史实和数字。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这个当时只有20多岁的年轻女作家高度的学术素养和正义精神,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一直心存敬意,而作为九尺华夏男儿,更有一种浓重得散不开的愧疚。毫不过分地说,这样的心情对我的影响是持续的,也帮助校正了我此后的学术和人生道路。
无论离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纯如毕竟已经离开了。虽然我心里仍有许多的疑问,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应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作为一个关注人类命运的作家,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自己最唾弃的武器。
我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一个伟大的女性,必然有一颗强韧的心。
我们在这本书的译后记中说了这样的话:“本书编者和译者对作为
华裔美国人的张纯如女士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正义感、严肃的职业责任心和华夏子孙的民族亲情表示钦佩。广大读者读过此书,当会人同此心,与我们同感。”
我还没有在网络上发帖的习惯,发出以上信息,是想与诸位共同经历一种心情。中国传媒大学 孙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