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将在我省启动新建淤地坝10万座工程,到2020年前我省将减少280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届时基本上不向黄河流入泥沙
宝塔区碾庄沟流域,在我省被称为“功臣流域”:一是因为其中的192座淤地坝,已使它54.2平方公里的区域停止向黄河输入泥沙,二是已淤地2326亩,发展稻田120亩,养殖水面200亩,人均产粮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显而易见,淤地坝不仅有效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造就了当地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据专家测算,每年有16亿吨泥沙涌入黄河,而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入黄的泥沙量就占8亿吨。如何解决黄河这条“母亲河”今天所面临的“天上之河”的窘境?几十、上百年来摸索的“治黄”实践证明,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即在黄土高原有计划、成系统、大面积地修建淤地坝,截住这条河流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带向其涌入的泥沙!
去年,国家水利部将“淤地坝建设”列为中国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首,淤地坝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近期,国家水利部又将开始全面在我省启动这一造福国家、造福民族的“亮点工程”,最终实现“河清海晏”,即黄河要变清。
建国以来,我省淤地坝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淤地坝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截至目前,共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3.7万座,其中延安、榆林两市就达3.4万座。全省淤地坝数量占到了全黄河流域11万座的1/3,并涌现出碾庄沟等大批不向下游输送泥沙的小流域坝系典型。然而,这些数字放在5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内是微不足道的。副省长王寿森及许多决策者多次指出:“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陕西现有的淤地坝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还要有更大的发展。”
显而易见,我省数以万计的淤地坝工程,过去和现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根治“悬河”之危,永保黄河安澜奠定了重要基础。据调查分析,平均每公顷坝地可拦泥9万吨,我省3.7万多座淤地坝累计拦泥50多亿吨。若按1/3泥沙沉积河床,清淤加堤费用按20元/m3计,则共为下游节省清淤加堤费用260亿元。
可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淤地坝变荒沟为良田,淤成的坝地地势平坦宽阔,土肥水足,抗旱力强。一般年份,我省5万多平方公里坝地粮食总产达3亿公斤,每公顷产量在5250公斤以上,是坡地单产的10倍,梯田的5倍。大旱之年的稳产高产效果更为明显。
为退耕还林草创造了条件。我省6万平方公里坝地已促进了20万平方公里坡耕地退耕。随着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草),林草覆盖率不断提高,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在淤地坝发展较快的地方,群众在坝地中种植了烤烟、葡萄、油葵等经济作物,发展了大棚菜,办起了苗圃,增加了经济收入。
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淤地坝拦蓄洪水,并使水沙得到分离,浑水变为了清水,净化了水质,使水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化害为利;涵养了水源,对增加黄河河道常流水量,减少黄河断流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为此,省水保部门对全省淤地坝建设做出规划,规划到2020年前,我省将新建淤地坝10万座(人均坝地可增加到一亩),其中大坝1.5万座,中坝2.9万座,小型坝5.6万座。完成以后,可新增库容340多亿立方米,减少280亿吨泥沙流入黄河,也就是说:到2020年,陕西基本上不向黄河流入泥沙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本报记者 武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