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2日,一特大伪造打印机墨盒案主犯邹某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此,横跨深圳宝安区、广州花都区、海珠区三地的特大案件10名被告人全部受到法律惩处。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经办此案的检察官,揭开了隐藏在该案背后伪造墨盒的暴利产业链。
伪造名牌墨盒 案值八千万
几乎在广州市区所有的电脑城门口,都有三三两两的小贩要回收名牌废旧墨盒,而且需求量很大,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需要呢?在记者的暗访过程中,一回收贩“无意”透露,他每天回收的墨盒都卖给大老板。大老板买废旧墨盒的目的,就是“洗一洗再灌墨做成新的卖呗!”
别小看这“洗一洗再灌墨”式的造假行业。业内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墨盒市场总销量为3382.4万个,销售额达47.4亿元,其中至少有10亿元流进了造假者的腰包。墨盒造假如何能达到如此规模呢?看一下邹某仪的“发家史”就可找到答案。
今年37岁、只有初中文化的邹某仪是江西省贤进人。2001年7月,邹在广州市海珠区注册成立广州强某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上海某数码公司授权的墨盒作掩护,构建了完整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开始了“专业”制假,造假网络延伸到了广州花都区和深圳。
2003年1月22日,广东省公安厅指挥广州和深圳两地公安经侦部门统一行动,捣毁了邹某仪家族在广、深两地的生产、销售窝点8个,抓获以邹某仪为主的16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各种制假机器34台,假冒爱普生等品牌的12.72万个墨盒等。当时公安部门对外宣称此案“案值近8000万元”,属“2003年度广州十大经济案件”之一。
早在2001年,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就曾跟踪追查邹某仪家族的造假情况。爱普生公司有关人士称,邹某仪家族已有近十年的制售假历史,此次查获的案值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罪名不同 成员量刑不一
今年10月22日,邹某仪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罪,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5年半。而早在5个月前,深圳市某区法院已对邹某仪的同伙桂某清、徐某虎等5人作出判决。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是“假冒注册商标罪”,而不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后,虽然桂某清、徐某虎等5人涉案值高达近3500万元,但上述5人的刑期都不超过2年。
为何同一团伙,被控的罪名却不同呢?据介绍,邹某仪团伙在深圳生产的是另外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墨盒,其产品的品质已达到甚至超过了真品的品质,也就是说,邹某仪等人在深圳并没有生产劣质产品,因此最后只能定罪为“假冒注册商标罪”。
而邹某仪等人在广州生产的爱普生墨盒,绝大多数产品性能均劣于真品品质。也就是说,因此被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量刑要比“假冒注册商标罪”重得多,这才出现了同一团伙成员不同量刑的现象。
邹氏家族造假产业链
家族运作“专业”造假
邹某仪先后纠集亲戚与同乡多人来广州跟他一起干“事业”。本案的其他9名被告大多是邹某仪的亲戚和老乡。因为手下的骨干大多是自己的亲戚和亲信,这使他很快建立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团队。
聘来“高人”以假乱真
邹某仪团伙是少数几家能提供海外版墨盒包装盒的制假源头之一。为提高墨盒品质,邹某仪等人还以数千元月薪聘请了高级技术人员。检测显示,邹某仪等人制造的某些墨盒质量与真品相近。
规模生产低价倾销
惠普、爱普生、佳能等原装墨盒一套价值100~300元,但邹某仪的假名牌墨盒出厂价只要十几元,而且仍有暴利空间。他交代,“每个墨盒成本4元多”,因此邹氏家族向市场大量倾销假名牌墨盒。
假冒产品行销国外
邹氏家族的销售网络不仅覆盖了全国,还拓展到海外。邹某仪通过香港的接头人将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南亚以及欧洲等。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