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中,刚刚辞职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是由三个名词组成的:黑人,将军,温和派国务卿。
1989年,当时只有52岁的鲍威尔被布什总统任命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同时晋升为四星上将。他也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这项职务的黑人。这个出身于牙买加移民家庭的平民孩子,自从21岁穿上戎装,便依靠自身的聪明好学和坚强的意志,终于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军人出身的鲍威尔逐渐显现出他在对外政策上的独到见解。2000年小布什总统上台后,鲍威尔受命担任国务卿,担当布什总统这届政府对外政策的掌门人,鲍威尔感到压力不小。因为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防务决策和咨询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组成。而任国务卿的鲍威尔代表着美国对外政策的“温和路线”,也有人称之为“鸽派”。他们主张多边主义,只是将“先发制人”作为对外政策的一种选择而非重要原则;重视外交斡旋,把外交,而非军事力量视为解决危机的首要手段。但是这种政策路线与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得所代表的“强硬路线”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在“鹰派”占据着上风的布什内阁中,温和派的国务卿鲍威尔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他早在两年前就透露出有意辞职的原因。
如今随着这位温和派国务卿的离任,谁将成为他的继任者,他的继任者将会执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马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中美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微妙的时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总会适时访华。而他的每次到访,往往成为中美关系向友好发展的一次契机。
2001年7月,鲍威尔对中国的访问,使中美双方走出了当年4月份撞机事件的阴影,缓解了当时比较紧张的中美关系,两国关系得到初步修复。
9 11之后,美国感觉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和中国合作,而且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离不开中国。这些需要促成了2003年2月份,国务卿鲍威尔的第二次正式访华。结果鲍威尔满载而归——两个月后,2003年4月,我们看到了由中国、美国和朝鲜三方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
时隔19个月后,今年10月24日,就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国务卿鲍威尔第三次访华。这次来华,他送给中国的一份厚礼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鲍威尔明确表态:台湾并不是独立的,他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拥有的主权。这种表态并不是偶然。因为鲍威尔担任国务卿期间多次表示:美国将寻求同中国发展友好的关系,而不是试图将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这也与他注重外交的一贯政策相符合。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