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热线966966报道(见习记者何薇)费时近一年,投资5000多元建成的石碾盘“社区图书音像中心”(社区图书室)已停办月余。为何遭遇如此尴尬?记者昨日展开了调查。
记者看到,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图书室,八九百本图书整齐地放在两个大书柜里,每本书各有编号,并按内容分类列好。记者不禁伸手触摸,书柜上马上留下几道灰尘指印。石碾盘社区居委会明书记告诉记者,这些书已经一个多月没人碰过了,“其实,一直也很少有人碰。”
图书室每周二、四下午2:00-5:00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但阅览记录显示,开办以来,一个下午一般也就两三位读者,而且总是那几位,更多的时候是“零记录”。
一个多月前,这个颇费心血的社区图书室就关门了……究其原因,社区工作者一致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原因一时间限制读者
据分析,“时间”与“人员结构”限制了一部分人来图书室。在下午的开放时间,除去上学、上班的,社区里剩下老人、婴幼儿、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的大部分正为生活奔波,做家务、找工作,无暇看书,老人中又有一部分不识字、眼神不好。愿意来看书学习的人所剩无几。
原因二学习方式多样
“学习方式”也是个问题,明书记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科技的发达,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普通居民花长时间坐在图书室里获得的知识,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等方式同样可以获得。
原因三图书更新不快
当然,图书室硬件本身的限制也是原因之一。每周开放时间不长,无法形成风气,由于资金限制,图书更新不快等,与居民不愿来也不无关系。
原因四更愿去麻将馆
“他们更愿意去打麻将。”一位工作人员也这样抱怨。据了解,社区里有相当一部分的私人麻将馆,很多人都愿意将时间花在麻将馆里。而一位老人的说法却是:“人老了就喜欢热闹,在麻将馆里闲扯感觉不冷清。”
看来,任何一项社区工作除了良好的初衷,需要考虑的现实、心理因素还很多。明书记透露,图书室的关闭只是暂时的,将来改进后会继续开下去。具体如何改变,现在都只是想法,最终还要在“探索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