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导琪(右)手捧本报《图说客家·珍藏版》与记者合影。
“我是在毛里求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满头银发,笑声爽朗的毛里求斯仁和会馆秘书长黄导琪一开口就是一串纯正的客家土话,他说,这是他的绝活。
年已68岁的黄导琪是个和蔼的老者,接待来访者时流露出的真诚笑容让人感动。记者一进屋,这位老者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东西,最后略带歉意的拿着一个印有英文的精美钥匙扣递了过来,钥匙扣上拴着一块晶莹剔透的仿真琥珀石,一只海底小螃蟹的标本在里面栩栩如生。黄老微笑着说:“岛国盛产这些海边的小玩意,不值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吧!”那认真的神情恰似客家风俗里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黄老祖籍广东梅县,自父辈移居到万里之外的毛里求斯后,他一直在毛从事进出口运输业。受父亲的熏陶,黄老从小能说一口标准的中文,对客家风俗和方言更是别有兴趣,并于十几年前加入了当地客属团体——仁和会馆。仁和会馆是当地具有130多年历史的慈善机构,5年前黄老接任会馆秘书长一职后,使他有机会更多地和会馆的客家华侨们一起共同关注中国的发展,救济在毛的贫困华人,庆祝中国的喜庆节日,宣扬客家的传统风俗。用黄老的话说:“天下客家是一家,天下客家人都想家。”但远在万里,除了思念之外,他觉得更多地应该是变“叶落归根”情结为“落地生根”,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系客家,多为客家人乃至中国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能过得其乐融融。
谈到对赣州的印象,黄老也是赞不绝口。他已连续参加了3届世客会,令他最敬佩的就是赣州作为接待能力相对较小的城市,但城区基础设施井然有序,街道整洁美观。赣州人民的默默付出使第十九届世客会举办成了规模最大、参会海外社团和国际客家学术专家学者最多的一次盛会。安排的活动也很丰富,3天的会期内,乡情报告会、客家美食展、客家商品交易会、龙南关西围屋游……活动紧凑有序。纯朴的客家民风更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黄老喜欢唱歌,去年他还获得当地老年歌唱大赛第一名,唱的就是一曲客家山歌。他与仁和会馆的30多位会员一起认真地观看了11月18日晚的第十九届世客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原乡情》,回宾馆后大家谈论许久,一致盛赞《原乡情》是一部“原创大制作”,把客家民俗音乐方面最真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原乡情》的创作班子能创作出如此气势恢宏的一台客家文化大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客属文化在赣州的源远流长。
黄老表示,最让他感动的是在赣县客家文化城,绵延数公里的欢迎群众队伍中,客家乡亲那淳朴的笑脸深深打动了他,让他久久难忘。在文化城内上演的客家风俗“娶亲”——花轿、唢呐、花灯以及客家百姓幡等饱含浓郁客家风情的表演,让他大开眼界,他全部通过摄像镜头珍藏了下来,他要带回毛里求斯,让更多的华人,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了解客家,记住客家,了解中国人。
黄老告诉记者,他想借本报向赣州客家乡亲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认为最纯的就是最美的,他虽然生活在万里之外的国度,但天下客家一家亲的一脉相承,使他一生都愿竭尽所能宣扬客家文化,关注当地客家人的疾苦,将慈善机构仁和会馆的宗旨继续发扬下去。他坦言,在生活上他会一如既往地以客家文化为标准,并以此要求子孙后代,告诉他们客家文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见习记者胡中记者刘坚胜/文实习生刘凯/图)(编辑:钟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