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冬过后的一个中午,天气有点热乎乎的。我走进延安路上的上海老龄大学,在电梯里遇上了一位拄着拐棍的白发老太,她按下了14楼,我试探地问,您是不是去上老龄大学?“是的是的”,老人的声音显得很年轻。跟着她走进了他们的教室,呵,这里有的是春天芬芳的气息,夏天热烈的气息,秋天醉人的气息。下午1:30上课,可许多人12:00多一点就来了,他们中有的上午有课,就连到了下午;有的家远在郊区,打足提前量赶过来了。
“你们来老龄大学上课多久了?”“咳,我们都是‘留级生’”。怎么回事?原来,他们中许多人从老龄大学开办起,就来上课了,刚才遇到的白发老太名叫沈人锦,是上海老龄大学最早的一批学员,算来在这里学习已有15个年头。她的老伴吴克良也是最早的学员之一。
夫妇俩已把这里的许多课程学了一遍,吴克良是水彩班的班长,又是老龄大学诗社的“头”,经常自己掏钱买来鲜花盆景,让同学们写生,还“近水楼台”,组织两个班的同学们诗配画。而沈人锦在钢琴班里“圆梦”,随着琴声由生涩到悠扬,沈人锦弹出了自我,弹出了自信,连孙子也在奶奶的影响下,吵着也要学钢琴,现在比奶奶弹得好多了。在老龄大学,像吴克良、沈人锦这样“夫妻双双”上学的有50多对,正像他们在一次表演中所唱的:“能想起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一起慢慢学到老”。
已有十年学龄的吴薇说起老龄大学,充满着感情,她说,我不知道如果离开这里,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她在教室里有个“百宝箱”,里面收藏着她“求学”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作品拍卖后得到的捐献证书,她以一个工作人员为模特做的雕塑作品,她写生用的道具等等。她给大家看自己的雕塑作品时,脸上分明是年轻人才有的神情。陈柔兆是位音乐老师,她穿着连衣裙走进教室时,感觉她是否跑错了地方?原来,陈柔兆也是一个老学员了,当年,她在休长病假时听人介绍来到这里,一下子报了六门课,她似乎找到了修身养病的好地方,可是,校方不收,理由是她没有退休,她死磨硬缠,终于提前退休入了门。从此一路走来,学了这门学那门,如今,她是书法班的班长。看她步履轻盈的样子,也可知道她内心的满足了。
老龄大学是一个圆梦的地方。杨珊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工作时,我没有时间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如今退休了,我在这里学戏剧,学朗诵,学水彩画,感觉就是不一样,像年轻了十岁。我家现在已搬到了上海中学那里,但我舍不得离开这所学校。我买了电动车,路上一个半小时,早上做好家务,送小孙孙上幼儿园,然后骑车赶到这里,虽然忙忙碌碌,可我觉得很开心啊。有插队经历的王若娴是“老三届”,很伤感地拿出了1974年在农村麦场边上画的速写,她从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但毕业后的“一片红”,打碎了她的理想。以后,回城,工作,成家,匆匆人生,已是黄昏,直到退休以后,她才重拾小时候的梦想,重新坐到了大学的教室里。她说,现在,我体会到终身学习的乐趣,我的读书精神,鼓励了还在读大学的女儿。
老龄大学,也是一所人生的大学。许多老龄大学的学员,他们融入的是这个集体,他们依恋的是这个学习组织,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人生转换角色。具有“八年抗战”学龄的仲松林是花鸟班的健康顾问。他说,我很在乎我们这个集体,没有在工作单位时繁杂的人事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平等,而且老年人在一起心情特别愉快。同学们有什么心理问题需要咨询,遇到什么节气如何进补,仲松林都耐心地回答。大家一起出去旅游,一起聚餐,这一切,已远远超出了老龄大学的“学习范畴”,已是一起在品味人生了。
陆明是一位新四军离休老干部,刚从岗位上退下来那会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孤独和空虚,在老龄大学里,她重新找到了定位。她开始学烹饪、做点心、学编织,这一学,使她信心大增,原来在部队不会做家务,现在学会烧一只菜,就回家大显身手,受到家人“高度评价”。尔后,她又向高雅艺术进军。陆明11岁就到了部队服务团,跟随团里同志唱歌、跳舞,从小梦想有一天能亲手在琴键上弹出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一天终于在老龄大学盼到了,1995年,陆明成了第一期钢琴班的学员。正当她踌躇满志的时候,同为老龄大学学员的老伴突然去世,她几乎无法面对失去亲人的严酷现实,终日恍恍惚惚,处处触景生情,她几乎崩溃了,终于病倒住院。是老龄大学的同班学友,安抚她,探望她,在病中为她过70周岁生日,老师为她在病榻前补课,渐渐地,她又一次调整了心态,她已离不开这个伴随她度过“大喜大悲”日子的集体了。
上海老龄大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老年人的心。使得这所大学不断扩容,从初创时期的6个班级,173名学员,到如今120个班级,开设70多门课,3700名学员。“老留级生”黄俊,已有15年学龄,他说,我要学到100岁,我对自己有信心。70多岁的老学员林擎秋除了“老婆婆的编织”和“要学兰花指的越剧”没学外,已把老龄大学里的课程都学了一遍。书法班的朱贤才已78岁了,他对老师布置的功课一丝不苟,花了两天时间,临宋代书法家米芾帖,数米长卷令人感慨万千。他们不是“留级生”,分明已是参悟人生的“博士后”。
听着老龄大学里的欢声笑语,人们禁不住思索,人人都要步入老年,清晨阳光灿灿,中午骄阳似火,但都挡不住晚霞与孤鹜的飞临,该如何顺利转换人生的角色?到老龄大学继续终身学习是个不错的选择。年轻时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年轻时要做而没空做的事,年轻时希望而没实现的事,那么,就放到退休以后到学习中去实现吧。
学习使人变得年轻,晚霞也可以绚丽多彩,美丽中天。本报记者薛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