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染上了铜臭好事做成了买卖
跨国领养在国际上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这种行为本来是个善举,可以使那些没有生育能力的父母得到一个小宝宝,也可以使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获得一个温暖的家。但近年来,跨国领养业却染上了可怕的铜臭,逐渐成为滋生犯罪的土壤。为了遏制这种危险的趋势,最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权益,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出台了限制跨国领养的法律。
■跨国领养业越来越“火”
据介绍,跨国领养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般是指发达国家的父母到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领养儿童,甚至是婴儿的做法。近年来,由于无法生育率的增加,再加上社会上独身人数的增多,因此,发达国家人们对领养孩子的兴趣急剧增加,这使跨国领养业日趋繁荣。
在乌克兰利沃夫最大的一家孤儿院内,园长玛丽亚·切尔尼克从一个信封内抽出一沓照片,这些照片都是被她送出去的孤儿的照片。每年,切尔尼克都要送出去几个孩子,这些孩子绝大多数被送往美国,也有一些被送往德国、法国或加拿大等西方国家。
■“贫穷加无知”卖掉孩子
对于一些柬埔寨的孤儿来说,被发达国家的父母领养意味着从此可以摆脱贫穷,过上富裕一点的生活。因此,一旦某个孤儿被来自发达国家的父母领走,别的孩子就会投之以羡慕的眼光。不仅如此,由于人贩子的巧嘴游说,那些生活在乡下的贫穷父母甚至会同意把他们的孩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人贩子,或者某些私人成立的孤儿院,再由他们把这些孩子卖到西方国家。据报道,在柬埔寨,一些贫穷的父母甚至会为了20到50美元而卖掉自己的孩子。
一位叫丁梅因的妇女刚刚怀孕就被她的丈夫无情地抛弃了,今年40岁的她独自带着5个孩子。由于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孩子,她同意以50美元的价格卖掉其中一个。丁梅因认为,在他们所居住的乡村,她是幸运的,因为收养她孩子的那对美国父母给了她100美元,而且她的孩子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国际领养业丑闻迭爆
不能否认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跨国领养确实是个善举。但由于利益的驱使,这种本来善意的举动现在逐渐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越来越多的人在金钱的驱使下开始涉足这一行业,把它变成了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活动。有些人贩子从贫穷的父母那里买来孩子,再转手把孩子以高价卖给发达国家那些想认养孩子的父母,从中牟取暴利。
与此同时,很多人认养孩子后并不能真的善待孩子,有人把这些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甚至虐待这些孩子。不仅如此,由于已经与金钱挂上了钩,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充满了欺骗,有的孩子不断地被倒买倒卖,完全被人贩子当商品一样买卖。
■一些国家相继采取措施
1993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荷兰签署了《海牙跨国收养公约》,其目的一方面是要简化国际收养程序,另一方面是要杜绝贩卖儿童的现象。这项公约首次制定了收养儿童的全球化标准。但事实证明,这则国际公约并没能彻底遏制犯罪。为了规范领养业的秩序,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出台了新的法律。
在贩婴现象非常严重的乌克兰,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完善跨国领养业的秩序。罗马尼亚今年6月刚刚出台法律,规定孩子的祖父母无权出卖或准许外国夫妇认养自己的孙子(孙女)。在俄罗斯,上周,国家杜马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准备出台新的《认养法》,规定只允许那些签署了《海牙跨国收养公约》的国家的夫妇到俄罗斯认养儿童。李秀琴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