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邹德浩
以发现《拉贝日记》和撰写《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而闻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11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盖多被路人发现用手枪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张纯如的不幸去世在美国主流社会和亚裔社区引起巨大震动和反响,全美198家书报杂志刊登了这一不幸消息,表达对这位用英文首次使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入英语世界视野的勇敢女性的痛惜之情。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家庭。祖父母都亲身经历过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场由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血腥灾难。从幼年起,父母就经常对张纯如提起这段难忘的历史。然而,在北美的学校和图书馆里,在英文的非小说类书籍里,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1994年12月,在加州硅谷圣何塞郊区的库帕提诺,张纯如生平第一次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心灵被震撼了。酷爱新闻和写作的张纯如决心用英文把西方社会知之甚少的这段历史反映出来。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她到南京采访了14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以追求历史真相的勇气和才华,写下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使这一原本不为西方世界重视的历史事件引起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流社会的关注。图书出版后再版12次,发行量近百万册,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达两个月之久。张纯如曾表示:“我相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张纯如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的兽行,她也因此不断收到恐吓信和电话。应该说,她的死与这些年来受到的不为外人所知的沉重压力有着密切关系。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崔明慧2003年夏天为拍摄钱学森一片曾采访过张纯如。她回忆说:“有人打电话、写威胁信,张纯如不得不经常变换电话号码,平时只能用电子信件与朋友联络,她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访,不敢向朋友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导致她的忧郁症不断加重。”
11月19日,在500多名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张纯如的遗体下葬加州洛斯阿多斯天国之门墓园。美国联邦众议员、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和其它机构都发来唁电。华盛顿、纽约、南京和美国一些城市的华人社团同时举行追思会。葬礼由张纯如生前好友、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发言人丁元主持。张纯如的丈夫道格拉斯深情回忆了他的爱妻,在他眼里,张纯如虽然在生前几个月患了忧郁症,但这只是她人生的一小部分。张纯如的母亲、弟弟、生前好友等也向来宾介绍了张纯如生前的一些事情。虽然每段亲情和友谊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段故事都显示,张纯如不失为一个为人正义、做事投入、充满爱心的伟大女性。
为了纪念张纯如,有关方面特地成立了两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李兢芬表示,面对历史和罪责,只有公开承认和道歉,才能抚平历史的创伤,张纯如追求公平与正义,为维护世界历史和日本侵华史的真相而不懈奋斗,她的精神值得颂扬,堪称年轻人的楷模。
(本报联合国11月22日电)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