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去年,杨莉(音译)离开了她在中国四川省泸州市宁静的家乡,到珠三角的一家锁厂去工作。她的工作是对锁进行抛光,每天要做13个小时。做了一个月后,她返回家乡,她太累了。
现在,杨女士在泸州经营一家发廊,并为打工生活的结束松了口气。“每天在工厂里就是工作、工作,”她说,“我在这里的生活轻松自在。我可以随时让发廊打烊。”
廉价劳动力告急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工不愿再去远方的工厂工作,杨女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珠三角这个中国首要出口地区及其它沿海省份,他们的行动正引起非熟练劳动力的短缺。据官方估计,在广东省,工厂缺少约200万名工人。其中最紧俏的是年龄在18至25岁的妇女。
这些妇女不情愿用长时间的苦干换取微薄的工资,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对跨国公司造成了显著影响。珠三角创造了中国1/3的出口,在制造业领域从鞋类到微波炉等都是世界的领头羊。
经济学家们认为,劳动力短缺将比预期更快地推高中国工厂的工资,助长通货膨胀,并提高中国商品的价格。短期而言,它可能迫使珠三角的一些工厂迁移到更深的内陆地区或海外,并使其它一些工厂破产倒闭。瑞士银行(UBS)驻香港的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当你的经济增长时工资就会上涨,这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中国也不例外。”
工人农民收入差距小了
工人短缺的背后是农民收入的增加。过去两年间,农村和工厂收入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过去18个月中,农产品价格几乎增长了25%,而根据瑞士银行估计,农民的月收入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近40%。
农民收入和在外打工者汇款的增长,帮助推动了泸州等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据政府统计,去年有70万泸州人离省外出打工,其中一半去了珠三角。这些工人把大部分收入寄回家:根据市政府提供的数据,2003年,泸州农民的人均净收入为2515元,其中在外打工者汇回的部分占到38%。
家乡有了更好的选择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泸州的服务业开始壮大,并将工资抬高到类似珠三角一些工厂的水平。据泸州市江阳区就业局局长曾桂洪(音译)介绍,2003年,江阳区的饭店付给员工的工资为每月250元人民币。到今年,这一工资已上升到400至450元人民币。而在东莞,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人民币450元。
由于在家乡有了更好的选择,因此那些还是外出打工的人开始对工作之地更加挑剔。近年来,随着工人寻求更好的工资和环境,珠三角地区工厂的工人流动率已经上升。这使工厂管理者感到沮丧,因为他们不得不花钱培训替代者。方先生表示,他的工厂每年都有20%的工人离开。
工厂工作条件恶劣
尽管一些为外国买家供货的工厂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作条件的措施,但许多工厂仍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在条件最差的工厂里,工人们每天要在装配线上工作长达16小时。如果工人们未得到批准就上厕所,就要扣他们的工资。有时候,工人们根本就得不到工资。
但事实上,工人短缺影响的是那些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的工厂。月薪高于1000元人民币的工厂吸引工人没有任何困难,许多由欧美公司拥有的工厂就开出这样的薪水。
一些管理人员正通过建旱冰场、网吧和足球场等手段来留住工人。其它工厂则在提高工资。花旗集团驻香港的大中华区经济学家黄益平估计,明年用于民工的成本将增加20%至30%。
在玩具、服装和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本来就因人员短缺而支付了更多水电费,如果再提高工资,那么成本可能会是一些公司无法承担的。“它们已经开始亏钱,”亚洲基金会驻香港的项目开发总监邱越伦说,“我还没有发现有工厂关门……但我觉得会有很多工厂要关门。”该基金会为中国内地来的工厂女工提供服务。
想法子吸引民工回厂
政府官员目前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为民工提供教育上。在泸州,官员们正在加强培训,以加强潜在外出务工者的挣钱能力。
泸州和其他城市的政府希望,这种短缺不要长期持续。随着工厂提高工资,且农产品价格企稳,有更多民工可能重回工厂。在农村仍有数百万人没有充分就业。
但经济学家认为,工人们势必要求提高工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首席区域经济学家董涛表示:“中国人把廉价民工供应视为理所当然之事,世界其它地方也把廉价中国产品视为理所当然之事。这一定得改变。”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