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李欣忆为您摄影报道
昨日,杨女士打进本报热线称,她发现9岁的儿子洋洋居然偷偷用零花钱买彩票。她忧虑地说:“娃娃这么小就喜欢买彩票,不知道是该为他有经济头脑高兴,还是为他担忧?”本报社区记者调查发现,杨女士反映的情况在成都地区并非个别现象。
家长:9岁儿子迷上买彩票
据杨女士讲述,洋洋(化名)今年9岁,在城南某小学上三年级。上月,洋洋问她要零花钱的次数多了起来,平均每周比以前多了10块钱。前两天,杨女士给洋洋腾书包,从书包夹层里居然摸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彩票。一问洋洋才知道,这些都是他用零花钱买的。洋洋说:“读书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买彩票,一下中个500万多好!”
第二天,杨女士去学校找洋洋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老师头痛地说:“洋洋和班里其他几个男生不仅要买彩票,上课还要谈论彩经,不知道在哪儿学的?”
调查:学生买彩票很流行
某彩票销售点就在某中学旁边,不足50米远,卖彩票的大姐告诉记者,学生娃娃来买彩票的不少,不过买的注数都不多。昨日中午,记者在该销售点看到,不时有身着校服的中学生结伴来买彩票。当记者询问他们购买彩票的原因时,一位高一的男生说:“主要是试一下手气,我也不是每期都买,感觉自己运气好的时候就买一注玩玩。”他挺遗憾地告诉记者:“不过运气不怎么好,只中过一次5元。”不过,也有学生对买彩票表示反对:“买彩票?多无聊啊,有钱没地方用!我们班没什么人买。”一初二男生对记者说。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10个彩票销售点,所有销售点工作人员都表示,经常有学生前来买彩票。还有工作人员说,学生买的额度都不大,因为他们没什么钱。
专家:“迷彩”对青少年成长不利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巴登尼玛教授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买彩票是经济社会中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社会活动,买彩票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中大奖,从这个角度说,买彩票就变成了一种赌博行为。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低,迷上买彩票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本报调解大使、心理咨询师张守忠进一步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时迷上买彩票,很容易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当孩子在以后遇上困难、挫折时,会不自觉地想逃避,这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
法规: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彩票
记者从有关机构获悉,早在2002年,国家财政部就颁发了《彩票发行与销售暂行规定》,并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满18岁者出售彩票及支付奖金”。而许多彩票销售点工作人员都表示没听说过该规定,一彩票销售点人员不置可否地说:“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未成年人?难道我卖个彩票还要查别人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