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报11月25日消息:昨天,记者获悉:由陈思和、李存光主编,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主持编辑的《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年刊卷一》近日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也将是献给巴老101岁生日的一份贺礼。
《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年刊卷一》主要反映2003—2004年海内外巴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与巴金相关的重要史料,共分新刊巴金文选、论坛、史料、资讯四辑,首次发表一批新发现的巴金佚文、书信及其他珍贵文献。
巴金·宽容的爱者
在“新刊巴金文选”中,收录了巴金写于1988年底或1989年初的散文《怀念师陀》(未完篇),1979年至1981年出国访问的日记,巴金写给妻子和女儿、女婿的十六封家书,以及写给外孙女的三则题词。其中除《写给端端》外,其余均系首次发表。
在给女儿小林和小孙女的信中,让人们看到了巴金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一个慈祥的长辈。“儿女孙辈由于平时生活忙碌,总难免冷落了老人。但巴金对此非常理解,不计回报,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宽容、无私的爱。”负责该套文丛的文汇出版社编辑王钧熙告诉记者。
巴金·真诚的朋友
据介绍,年刊还选载了萧珊致沈从文的信,反映了巴金和沈从文等文坛名家的深情厚谊。在巴金正经历文革诸多困扰的时期,沈从文来信询问巴老一家情况。萧珊代巴金回了这封信。尽管当时萧珊的身体情况已经十分不好,但她的笔下却看不到丝毫阴影,只是宁静、平和地介绍了家中近况,并请沈老放心,显示了巴金与沈从文两家在逆境中相互温暖、终生不渝的友谊。此外,年刊还收录了丁玲、康濯、曹禺、张光年等人致巴金的书信,这些新发现的信件均为第一次公开发表。同时,配有大量珍贵的巴金照片、手迹等,相当一部分也是首次公开发表。
巴金·清醒的反思者
记者了解到,众多研究巴金的资料中,对巴老的整个思想发展脉络,无论是早年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是晚年的《随想录》,都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和理性再认识。很多学者对于文革经历的遭遇,始终耿耿于怀,但巴金却勇于从自身找问题,从自我思想开始解剖。
评论文章认为,这种清醒、自省和讲真话的精神,即使在今天依然十分难得,让人看到了一个光明磊落的文学大家风范。而在巴老身上所闪耀的思想光华,不仅是对个人的反思,也是对整个20世纪文坛和整体价值观的反思。
他们眼中的巴金
李致:不要惊动他老人家
“人各有志,但最要紧的是做人!”这是50年前巴金与侄子李致作别时说的话。昨天,李致在上海档案馆以这句话开始了“走进巴金”系列文化讲座的第二讲。“巴老始终反对用他的名字获取一些名利。”李致回忆说,巴金90岁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李致说,当时如此,现在更不要用这些事去惊动他老人家。
余秋雨:他在享受生命的高贵
因为曾和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同班同学,余秋雨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巴金:“巴金作品里艺术的集体无意识和民族群体心理,在《家》、《春》、《秋》中非常突出。高觉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原型价值的人物。”余秋雨认为,巴金能塑造出高觉新这样的角色是对巴金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明证,而且这样的人物是用作家的真诚写就的,尽管作家是出于无意识,但是却触动了读者,这样的作品和形象在文学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延伸阅读:
1904年11月25日,当代文学巨匠巴金诞生。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国际笔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2年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2003年11月25日,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老有两个坚持:不设巴金文学奖 不要重建故居
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家协会,他在信中写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全文]
医院称巴老身体很健康 每天喜看报纸爱听京剧
今天,文坛最长寿的寿星、最真诚的老人巴金,101岁了!病榻上的巴老,将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全文]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