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台湾“立法委员”选举投票日仅剩十几天的时间了,民进党各路人马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候选人辅选,力争取得过半席位。
据台湾媒体报道,民进党方面初步安排了150多场造势活动,其中“四大天王”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张俊雄每人平均有27场辅选活动,共108场。此外,陈水扁11月中旬之后以民进党主席的身份“全省走透透”,除27场造势活动外,预计在投票前最后一周,他还要增加20场以上的活动。
按民进党的说法,这些造势活动共编列了1.2亿元新台币的经费,不会超支。但是岛内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对现在大手大脚惯了的民进党来说,这些钱肯定打不住。
国民党主席连战指出,民进党“四大天王”站在台上龇牙咧嘴,一场辅选活动起码要花费500万,每个“王”要跑27场,就是1.3亿以上,若是4个、6个又要多少钱?连战进而质疑,“民进党说自己没有党产,这些钱从哪来?”一位“立法委员”也表示,从10月中旬以来,估计民进党大小造势晚会已花掉7亿元,接下来的一个月起码得花十几亿元,但民进党一天到晚说“党务经费困难”,钱从哪里来?
民进党称,自己没有党产、党营企事业单位,其党务与选举所需经费主要来自3方面:党员缴纳的党费、当局发放的政党补助金及政党募集的捐款。其中前两个来源基本是确定的,数量有限,大量的经费需要靠政治捐款。因而,民进党每年都会确定党籍公职人员募款的责任额。以今年为例,吕秀莲为300万元,“五院院长”级为250万元,“部长”级为50万元,“政务副部长”级为25万元。
募集这些款项,如果仅凭执政前所依靠的农民和劳工阶层自然很难成功,因此,民进党执政后立即将依靠重点转向了企业财团,极力拉拢所谓的“金主”。一是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资源,端出“政策牛肉”给亲民进党企业;二是邀请企业界人士担任这样或那样的职务,其中陈水扁聘用许多企业界大佬担任“国策顾问”,行政部门也聘请了近百位企业老板做顾问;三是任命民进党员担任公营企业的负责人,虽然根据《政治献金法》,与当局有重大业务往来的企业不得进行政治捐款,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有通融的空间。▲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