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2004中国经验》系列报道推出江苏篇。江苏经济崛起,全国有目共睹。去年江苏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并成为继广东之后,国内第二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省份。关于江苏的发展经验,我们就先从一个县级市昆山讲起。
在昆山,你可以一边听着雅致的昆曲,一边领略着江南风情,但昆山值得关注的地方还不止这些。现在这里更是让人惊叹的是它的经济,我们来看看昆山的几个数字:昆山一个县级市,今年出口额将超过200亿美元,而全国能达到这个出口规模的省份,目前也不过9个。昆山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数高出近6倍。这是昆山开发区里的出口加工区,只有1·86个平方公里,但就在这个在全省地图上都根本看不见的小地方,却集中了6大台资笔记本电脑整机厂商,今年他们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将超过1500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的三成以上。
按这些数字来算,昆山这个小城市,真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了。可是,去年年初,就是这个屡屡创造经济奇迹的地方,却被一次小小的搬家弄得人心惶惶。
昆山危机
搬家的是一家韩国企业,它在昆山已经安营扎寨十几年了,当初它安家时,昆山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如今昆山早已是声名显赫、外商云集的制造业基地,这家韩国企业为什么却要走呢?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章锡峰告诉记者,“十几年以前200多元,一般工人就可以了,现在将近要1000元 ,还包括福利上,1000元肯定超过了。”
当初昆山能够成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廉价劳动力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这个优势的丧失,从2003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十几家外资企业都想从昆山搬走。而一旦这种情况大规模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说:“我想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至少来讲这100万工人要没事干 ,这是你最大的隐患,你财政有没有收入,还是另外一方面,我想这个问题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昆山经济开发区今年的又一次搬家,这次一共搬迁外资企业26家,这么大规模的搬迁,在昆山还是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这些企业自己要搬家,而是开发区花了2亿元把这些企业买了下来。以前是怕外资企业搬家,这次却主动花钱请这么多外资企业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宣炳龙表示:“要用有限的空间,来发展今后的经济,而且今后的经济还要增长,速度它还要快,方式上你一定要转变,把研发机构、销售中心吸引到我们昆山来。”
原来这26家企业都是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在这次搬家事件中,光靠廉价劳动力打拼天下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而研发机构被邀请入局。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昆山为什么会走这步棋呢?宣炳龙说:“原来26家工厂,可能它一年的产出是3亿元,现在我这26家工厂弄了以后,可能就不是3亿元了,可能是30亿元了。”
从无可奈何地看着企业离开,到主动请企业离开,2004年昆山的发展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产业转移的现象在整个江苏是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走出这样的一步棋,下棋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听听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的说法。
李源潮访谈
记者:我们最近在昆山采访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他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
李源潮这种危机感是不是只在昆山有,昆山的这种危机感比全省就更加强烈一些,这主要是从昆山现在的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所造成的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这个企业是很容易移动的,当劳动力的价格上升以后,它又可以移到,劳动力更低的地方去,像水一样在不断地流动,要想使这些企业能够留下来,很重要的一条就要使核心技术本地化,实际上就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中国创造。
记者: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李源潮:引进技术 比如说做彩超 很大的 医院里的彩超 那么引进这个技术在我们合资企业进行生产,但是我们这个合资企业又在这里创造新的技术,创造一种小的手提彩超,那么这个核心技术和它的品牌就属于我们这里的企业,那么就在这里实际上把外来的技术本地化了,并且在这里创造新的技术。
记者:借了一只鸡过来 下了蛋是你自己的
李源潮:对,借鸡下蛋。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为实现这一字之差的转变,昆山想到了借鸡下蛋的办法。而毗邻昆山的苏州工业园,尽管集中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和昆山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同样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怎么跨出转型的一步呢?他们会走和昆山相同的路吗?
搞“中国创造”,昆山的经验是借鸡下蛋,苏州工业园区采取的却是直接把一些科技人才、IT精英招进来,养鸡下蛋。但肯定养鸡下蛋所花的本钱,要比借鸡下蛋高的多,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算这笔帐的呢?一起来看看。
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何要做赔本的买卖?
这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写字楼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园,由苏州工业园区2000年投入5亿元兴建。走进国际科技园,到处看到的都是这些软件开发、游戏开发和芯片设计等创造型企业,整个国际科技园里一共吸引了200多家这样的企业。这是最早进入的企业之一--蜗牛游戏,他的办公场所达到了1000平方米,但是进入国际科技园四年来,他们还从来没有交过房租。苏州工业园区蜗牛游戏负责人石海告诉记者,“如果你们这个房租不免的话,那个很吓人了,估计要400多万元左右。”
不仅是不要房租,在这里基本也没有什么税收。蜗牛一旦有困难,无论是需要贷款,还是要上报专利,科技园都是全力帮助协调。这让蜗牛对园区的做法感到很不解。石海表示:“这种观念不光我们企业有。”
苏州国际科技园的管理人员有100多人,目前只是靠收取部分企业的房租和园区内餐饮等一些服务收费在勉强维持运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苏州国际科技园负责人表示:“对于我们的政府,要求我们这个科技园,实现的一个社会功能,主要是就是要我们要培育,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记者了解到,蜗牛现在已经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投入2000万元,销售可以达到1亿元,效益确实可观,但是目前整个园区200多家企业中拿出产品的只有20家企业。而苏州国际科技园似乎对此并不介意,目前,在一二期工程的边上,国际科技园正在进行3期、4期工程的扩建。
看来,养鸡下蛋成本的确不小,可4年时间过去了,科技园区200多家企业中开发出核心技术产品的只有20多家,销售额也只有20亿元左右,这与苏州工业园区80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我们从苏州工业园了解到,2004年他们这种养鸡下蛋的做法还要发扬光大,这也让人开始对科技园区的做法产生了疑问,精明的江苏人难道这次真的会失算,做上一次赔钱的买卖吗?让我们来听听李源潮怎么说?
李源潮 访谈
记者:我们去了一趟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里有一个新建的软件园叫做国际科技园,你是知道这个园的。
李源潮:我去过好几次了。
记者: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像这样一个科技园这4年时间已经投入5 6亿元的资金,而过了4年之后这个园区一年的销售收入只有20亿元,在整个苏州工业园区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这样一个投入产出比,是你们当初所想要的吗?
李源潮:你不能只看它现在的收益,你要看它长久收益。
记者:它的长期收益会是什么?
李源潮:很多科技企业可能它有十年,它的研发都是亏本的,都是投入,甚至没有收益,而在后十年,甚至是后五年,爆发式的收益一下子把所有前面的收益都收回来,而且在科技产业的发展上还有什么,十年投,到最后它没有收益,但是十个投的里头他有三个收益,就把其它的七个亏损的都收回来。所以苏州的,我们现在的科技园它目前我认为正在处于一个投入期,也就是它的生长期,
记者:这种效益我们什么时候可能看得更明显一些?
李源潮:这些效益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从它的数字或者一个单位的数字来看 我认为是属于中国创造的一种核心力量。
记者:在你们整个江苏省的中国创造这个战略当中,像软件园这样一种增长方式,它将会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李源潮:我们认为它是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我们进行中国创造的这种改造的主要推动力。我们现在有四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科技园,他们应该说是正是我们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我们除了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双倍增计划,我们同时制定了一个软件产业的双倍增计划,现在发展的也很快。
从李源潮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自信。2004年,昆山人通过借鸡下蛋的方法,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苏州人养鸡下蛋,打造中国创造。其实,无论是用什么办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在江苏,我们就听到了一个海外招兵买马的故事。
李源潮海外招聘
这是2003年江苏省赴美国、加拿大人才招聘活动中的一个记者招待会。当时江苏急需2000多名高科技人才,李源潮书记甘当江苏的形象大使,曾经先后两次率团专门到韩日 北美地区招聘人才。在招聘过程中,李源潮书记不仅不遗余力地宣传江苏,而且多次到招聘现场和留学生交谈,鼓励他们回国创业。李源潮说:“可以回去看一看,试一试,好就留下来,不好再回来,回去发展的机会多一点。”
李源潮给很多留学生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和自己联系。
在江苏省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画面,李源潮在招聘现场和留学生的交流特别多,看起来就像是和老朋友唠家常一样。这一次招聘活动,江苏一下子就招回了800多名海归,而且直到现在,还有参加过那次招聘会的留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江苏。那么,李源潮当时和这些留学生到底都说了些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么多留学生吸引到江苏的呢?
李源潮 访谈
记者:你到北美跟这些人才接触的时候,你觉得他们对江苏感兴趣吗?
李源潮:我觉得他们对江苏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江苏嘛,包括苏州,无锡,南京这些地方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记者:光凭着他们对江苏的了解和热情恐怕还不够,还得靠你这种说服工作?你怎么说服他们?
李源潮:知识分子很看重的是知音,你要重视他的价值,那么你要了解他。要了解海外人才他们的要求,回来住怎么办?车怎么办?回来小孩儿上学怎么办?我们把如何能够施展他们的抱负,实现他们的价值的前景告诉他们,那么如何解决他们会回来的那些担心,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办法告诉他们,把这种共同的理想和他们沟通,形成一种知音,那么他们回来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回来以后他们追着给我们写了很多信。前不久我还遇到老一代知识分子,他出去了,他定居了,他可能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是他介绍他的儿子来,他的儿子是个硕士,已经毕业了,他介绍他的儿子回来,我就把这个信批给了我们人才中心,就前天我遇到,他们告诉我,已经谈好了,马上回来。
省委书记当形象大使,招海归,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挺新鲜的。李源潮告诉我们,因为江苏未来的优势只能寄托在人才身上,人才是打造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棋子。他希望,这些人才能够在江苏创业,能够在江苏诞生出中国的微软,中国的IBM。那么,这些海归是否能在2004年给江苏带来了新的创造力呢?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到底会给江苏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这其中,人才究竟又会发挥多大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归国博士在江苏镇江的创业故事。
海归故事
画面上穿浅色西服的黄振春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回国前,为了帮助家乡,他入股了一个当地生产摩托车阀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这个企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占地几十亩的企业销售只有500多万元,只能养活两百多名工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黄振春告诉记者,“这就是成品,最后大概6元钱一个,这一个能挣4.5角钱。”
2001年,黄振春和另外几位留美的博士回国后创立了一个高科技的企业—奥雷光电,产品也从作摩托车阀门变成了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芯片。黄振春说:“这一个可以卖到1500元钱,就这么一个东西,我的利润空间可能是80%或者100%这种利润。”
奥雷光电只有100多名员工,只有摩托车阀门厂的一半,但是他的销售将突破一亿元,是摩托车阀门厂的20多倍。同时由于拥有了自己核心技术,他们吸引了数亿元的外商投资,即将上马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项目。黄振春表示:“这个公司呢要到一个主要的市场去上市,比方说美国的纳斯达克或者是中国的主板市场,这也是我的一个目标,然后在那个基础上再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器件制造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光电器件的一个生产基地。”
我们再来看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振春的两个产品,左边是他以前生产的摩托车阀门,右边是他现在制造的芯片,两个产品个头差不多,可能这个摩托车阀门用的材料比芯片还要多一些,但是造一个阀门只能挣5角钱,造一个芯片却能挣上千元。看来,有没有核心技术?做的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结果就是不一样。不过,我们了解到,黄振春在江苏的创业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给省委书记李源潮写信求援。而这样的信,李源潮接到的远远不止一封。
李源潮 访谈
记者:像这些从国外归来的这些人才,他们跟你会有联系吗?
李源潮:经常收到他们的信,某种时候是求援,某种时候来找我告状,这一类的信很多,我就说最近我还批过这一类的信,经常需要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他们来反映,他们来求援,也刺激我们不断地想出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条例要改革我们的一些制度。
记者:现在最需要改革的制度是什么?
李源潮:比如说我们要使有技术的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报酬,我们有一些制度,约束了他们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还要靠我们的改革 而改革不是一种个别能够解决的,我们要整体推进。
中国创造,给江苏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增长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未来的发展空间。江苏省今年制定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到2010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江苏。明天我们《2004中国经验》将聚焦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重庆市长王鸿举将向您讲述,重庆如何实现百万农民工大转移。
公布一下我们栏目的互动短信留言号码,移动用户可以发短信到8003222,联通用户可以发短信到9850222,好。
记者:孟庆海 马洪涛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12:35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