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记者 方东云 杨 梅
阅读提示:输血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当受血者输入的是携带有病毒、寄生虫等不健康血液时,就会给他的生命带来危害。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南宁每年用于临床的血浆安全吗?日前,记者采访南宁市中心血站有关专家时,欣喜地获悉:目前,南宁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自愿献血者;每年,南宁市(包括7县)各家医院要进行上万例各种手术,用掉至少20吨血浆,从未发生过一例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事故;据悉,南宁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从来没有指令性献血的城市。
输血感染疾病零事故报告
记者一位朋友不久前在南宁一家医院动了一次大手术。手术中她坚持拒绝输血。她说她不能因输血而染上不该染上的病毒,那将比切除的恶瘤更加可怕。朋友的恐惧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100万。各种感染途径的比例分别是:静脉注射毒品传播为61.6%、采血传播为9.4%、性接触传播为8.4%、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为1.6%、母婴传播为0.3%。
朋友对输血的恐惧心理提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医院临床使用的血液是否安全?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它们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这让无数人感到恐惧。自从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生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类红细胞的抗体分为A、B、O、AB四个类型,成功地打开了输血的大门后,输血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输血也是一柄“双刃剑”,当受血者输入的是携带有病毒、寄生虫等不健康的血液时,救命的鲜血就变成了“害你没商量”的祸水。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近年来全球每年增加的500万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有5%至10%是经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的。在非洲儿童和妇女携带者中,这一比例高达20%至25%。
输血救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当受血者输入的是携带有病毒、寄生虫等不健康血液时,就会给他的生命带来危害。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2月26日,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中心血站质控科主任周敬文。
周敬文告诉记者,自1983年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的案例首次被报道以来,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类似事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因未对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导致数千名受血者被感染,迄今绝大部分感染者已经死亡。因使用未经灭活的血小板第八因子,日本三成血友病病人感染上艾滋病。罗马尼亚、美国、德国等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血液安全问题就由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转变成为一个社会或政治问题,对于血液安全的普遍担忧已经从输血者本人扩大到献血者,以及整个社会。
周敬文说,虽然各地均有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事故发生,南宁每年用于临床的血浆也超过20吨,但是,南宁市目前还未发生过一例输血感染疾病的事故。层层把关确保每一袋血合格
每年,南宁市(包括7县)各家医院要进行上万例各种手术,用掉至少20吨血液,南宁是如何做到“目前还未发生过一例输血感染疾病的事故”的呢?
“保证血液安全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于,采供血机构对抽取血液的保存和深加工,这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周敬文说。
那么,南宁中心血站供给各医院临床使用的每一袋血在这里要经过多少个环节才能最终确认合格呢?周敬文介绍了血液检测程序。
“现在人们对于血液安全的担心,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血站的相关工作,以为一袋血从人体抽出以后直接就在临床使用,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血液到血站以后,还要经过检验、加工、保存等一系列复杂程序,最后才会用到病人身上。”周敬文说。
记者在南宁市中心血站看到,血液采集后送到化验中心,对每袋血的标本检测血型,并作传染病检测,如乙型肝炎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抗体和梅毒等,对于这些病毒,血液中心要用两种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试剂同时做两次检测。只有在两次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而且检测结合一致时,血液才会发送到临床。
周敬文介绍,南宁市中心血站的检测设备是非常先进的,现在8项最重要的乙肝(初检复检)、丙肝(初检复检)、梅毒(初检复检)、艾滋病(初检复检)检测都是由机器全自动完成。检测仪器是从瑞士进口的价值150万元的检测系统。不仅如此,血站还层层严格把关,例如一次性的密封血袋,即使是通过招标合格的,我们仍然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才使用。
几乎所有的检测流程都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失误。
“有老百姓不理解,为何无偿献血,却要有偿用血,其实,血液的检测、管理都需要巨额成本。”
周敬文说,两次检测的结果将大约剔除2%-3%的不合格血液,而剩下的合格血液还要经过成分分离,病毒灭活等环节,才能最终进入待检库。
据介绍,现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全血,95%以上的全血需要加工,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制品。医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输入不同的成分血,这样不仅减少盲目使用全血的浪费,而且也减少了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所以,血液中心对于全血的加工分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待检库,工作人员扫描血袋上的条形码,计算机显示出这袋血的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如果所有化验结果合格,计算机会打印出这袋血的血型,工作人员贴上血型标签后,这袋血就作为合格的成品血进入血库,等待用于临床。
血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对可疑的血“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放过一个”。
自愿献血:血液安全之源
进入血库储存、可以随时提供临床使用的合格血液,是否就绝对安全了呢?
周敬文说,所谓血液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任何检测手段都有一定局限。按现有条件,我们只有在病毒进入人体后产生了抗体,才能将它检测出来;而在产生抗体前,也就是在“病毒窗口期”,目前全世界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周敬文说,由于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安全的血液应该采自健康人群。因此自愿无偿献血才是破除“恐血症”最有效的良方。志愿无偿献血者是指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自愿提供自身的血液、血浆或其他血液成分而不获取任何报酬的人。因为他们献血是为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向社会奉献爱心,所以他们没有必要隐瞒病史或弄虚作假,而是在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把血液捐献出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无偿献血队伍是低风险献血人群,来自他们的血液最安全。
南宁市从1992年开始,就已经提倡无偿献血。现在,南宁市无偿献血是总献血量的100%。南宁市的无偿献血远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唯一一个从来没有指令性献血的城市。
但受“献血有害健康”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是有一些人谈血色变,生怕伤了“元气”,损害身体。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周敬文说,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约有血液4公斤,体积是4000毫升。在这些血液中,一般只有80%参加体内的血液循环,履行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抵御细菌侵入等职责,而其余20%则储存在肝、脾等脏器里,这些脏器被称为人体“储血库”。当人们从事劳动、剧烈运动或少量失血时,这些血液会立即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科学研究表明,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之,科学合理的献血还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加快造血,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献血后最多3个星期,体内血液即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南宁市朝阳广场的献血车上,你总会看踊跃献血的感人一幕。
资料链接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不大量喝水,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净双臂。
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献血后注意事项
献血当天应适当休息,在2-3天内不要做强烈运动,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1~2夭内不要沾水,保持针眼处清洁,以防感染。另外可适当补充点营养,吃些蛋、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食物,但不要暴饮暴食。
同步直评
自愿献血
感动南宁南宁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市各家医院每年临床使用的近20吨血浆全部来自志愿者捐献,南宁为全国唯一从无指令性献血的城市。闻此消息,我们不禁为南宁无偿献血事业的骄人成绩击掌叫好。
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提供资料表明,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仍存在三大困难:有偿供血占临床用血的15%,威胁血液安全;一些地区计划无偿献血比例大;部分地区宣传不到位,缺乏社会广泛参与。国家力争用3-5年时间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100%,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80%以上。可喜的是,通过努力,南宁的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已远走在全国的前列。大中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据悉,从明年起,我国将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大中学校的教育计划,这是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信南宁市能做好这项功德无量的工作。
或许只是因为您的一次献血就能点燃另一个病人的生命之火,就能为一个家庭重新带来欢笑。让我们行动起来,当自愿献血成为无可憾动的主流,成为一种可贵的市民意识时,南宁会更令人感动。
(杨 真)